再讀馬騰馳

劉新中//再讀馬騰馳

再 讀 馬 騰 馳

•劉新中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馬騰馳還在銅川工作,曾出版過兩本書,一本是雜文集《跋涉者的足跡》,一本是散文集《山的呼喚》,均列入《銅川文藝叢書》。我還為《山的呼喚》寫過一篇評述,題目就叫《我讀馬騰馳》,是做為那本書的序言還是什麼的,已經忘記了。評述後來發表在《銅川文藝》上,再後來被收入到我的散文集《歲月之望》中。

銅川當時的文學隊伍浩浩蕩蕩,一批六十年代生人嶄露頭角,如安黎、王維亞、吳川淮、劉平安、呂俊濤、第五建平、王永傑等,我曾譽他們為銅川文學的黃金一代。馬騰馳是其中的一員,他那時的散文已顯現出一些氣象來,生活況味濃郁,情緒飽滿且率真,鄉村生活逼真的描摹以及撲面而來的泥土氣息時不時給人以有力度的藝術衝擊。

那段時間,馬騰馳不僅沉浸於文學的創作,還參與銅川大大小小的文學活動,展示出不錯的活動能力與無與倫比的青春熱情。

不久,馬騰馳離開了銅川。

一晃二十多年,再見到馬騰馳,是在陝西煤化作家協會和銅川煤業集團組織的銅川煤業歷史文化徵文頒獎會上,除了頭髮略有些稀疏,歲月彷彿一瞬,站在眾人面前的,依舊是當年那個熱氣騰騰的小夥子。

這個頒獎會,馬騰馳的散文《王家河》,獲了個三等獎,王家河是銅川一個廢棄煤礦的名字,馬騰馳在這裡生活過十幾年,有他刻骨銘心的深情追憶。

晚上,在銅川煤業賓館,就文學的話題,我們談了很久,歷經生活磨礪的馬騰馳,對文學與生活的理解,多了練達與曠遠,不變的,卻仍然是做人的謙遜和質樸。馬騰馳告訴我,他的一本集子《背饃記》即將付梓,那是他遊離文學隊伍多年後的“歸隊之書”。

劉新中//再讀馬騰馳

馬騰馳與劉新中先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合影。


《背饃記》中的《背饃》以及其它一些篇章,此前陸陸續續在各類媒體發表過,尤其《背饃》,反響巨大,點擊率相當驚人,為馬騰馳帶來了極高的聲譽。我以為,歲月忙碌,天不負心,那是馬騰馳重返文學隊伍的一次莊嚴亮相。

初春的日子裡,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的大潮稍稍消落,馬騰馳寄來了《背饃記》。

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和《山的呼喚》一樣,字裡行間發散出的,依然是對生他養他這塊土地的一往情深,對這塊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著的父老鄉親們的一往情深。

馬騰馳的筆下,對童年以及少年時代的物事多有描述,但娓娓道來的敘述背後,不僅僅是讓人回溯往事,慨嘆當年,而是從中尋覓出一些美好的東西來,譬如深邃悠遠的黃土高天,一望無際的原野,蓬蓬勃勃的山花野草,古老的關中平原群雕似的父老鄉親們的眾生相,即就背饃、背糧這類令人心酸的往事,閃光的,讓人情緒專注以至於割捨不下的,也是那個“南坊鎮的同學”,和那個山裡邊的“木匠主家”們。

他們是苦焦日子裡頭頂明麗的太陽,是人心裡面最柔軟的一塊。

當然,還有一些篇章,遊歷生活回望生活咀嚼生活的得失,不斷繁衍出心與心的火花碰撞,事與事的火花碰撞,日子與日子的火花碰撞。

敘述故事是一種能力,能從尋常與司空見慣中梳理提升出可以成為精神導向或者永恆溫暖的東西,則是一種視野與境界。

從這個層面上講,馬騰馳有了飛躍,較之於《山的呼喚》,《背饃記》螺旋式上升,有了涅槃的意味。

再讀馬騰馳,當然不僅僅是讚許他對文學的痴心不改,也不在於他對文學的思考、進取與操作的熟稔。

也許,這些都不重要。

我看到的,一縷長長的鄉愁裡,充滿了對泥土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真誠謙虛的探詢,是一顆向美向善的心在激烈跳動。

2020年05月02日於西安


劉新中//再讀馬騰馳

劉新中先生近照


劉新中先生簡介

劉新中,祖籍河南鄭州,1954年1月3日生於陝西銅川;畢業於西北大學作家班;陝西省藝術館研究館員。曾任陝西省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辦公室主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副會長等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文學創作,迄今已在《詩刊》《星星》《光明日報》《散文》《文學家》《中國詩學通訊》《秋水》等海內外報刊發表詩作1000餘首,小說.散文.評論.報告文學五百餘篇。出版詩集《山風流水風流》、《窯變》,評論集《朦朧詩賞析》、《當代詩歌藝術談》《藝術札記》,長篇小說《綠太陽》》等著作十三部。作品被收入《陝西詩人四十家》,《世界華人詩萃——悉尼世界詩人大會作品專號》,《陝西二十二詩人作品展》等二十餘種選本(刊)。先後獲文化部,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頒發的二十餘項創作獎勵。

1990年主持組建銅川市作家協會,並擔任銅川市作家協會第一、二屆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1986年至2001年主編《銅川文藝》;1996年主持創建銅川文學創作基地;1988年起編輯(主編)西部風情文庫,銅川文藝創作叢書等80餘種;輔導培養業餘作者多人。2000年獲陝西省第二屆“德藝雙馨”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2001年銅川作家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特授“銅川文學特別貢獻獎”。


劉新中//再讀馬騰馳


快遞‖《背饃記》作者馬騰馳簽名本開始快遞寄書

馬騰馳散文集《背饃記》已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為該書題寫書名並作序。全書36萬字,由“心有沉香,何懼浮世”、“釆一縷陽光,溫暖紅塵過往”與“給心留一片寧靜的地方”等六輯組成。

散文集《背饃記》,精選了包括作者具有廣泛深遠影響力的名篇《背饃》在內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說:“騰馳的散文,我是喜歡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濃,他的文字裡,純淨溫馨的氣息時時在湧動。他的散文語言樸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貼心的筆觸寫他的過往之事,寫他的痛切感受與深長情懷。他很多的鄉土散文,不僅僅是昔日生活的一個記憶,更是揮之不去常常縈繞於胸間的悠長鄉愁,讀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髮出許多的感慨來。”

著名作家、魯迅文學院原常務院長白描先生說:“騰馳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寫就,飽含著深切的生命體驗,讀來格外動人。

“騰馳是近年來陝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書寫的鄉土題材作品,讓一個時代的中國記憶復活,這樣的作品是會傳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


注:《背饃記》由作者簽名,每本快遞包郵58元。需者請加作者微信:mtc13709103038。或長按下邊微信二維碼,添加微信。謝謝!

劉新中//再讀馬騰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