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情問九天。一段光影、一段旅程,讓我們一起品味影視劇中的酸甜苦辣,淺析人生中的你我他

前不久的七月份,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之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召開調研座談會,會議要求各省級管理部門重點加強對宮鬥劇、抗戰劇、諜戰劇的備案公示審核和內容審查,治理“老劇翻拍”不良創作傾向。

連續兩次對翻拍影視劇進行了點名,那為什麼近些年影視劇的翻拍成為了浪潮呢?而在這浪潮的背後,又有哪些玄機呢?

筆者就從個人觀點出發解密這些玄機。

一.情懷:

何為情懷?心境;心情;表達人的情感。這是百度百科的解釋、在筆者這裡,我會加上——情懷是直觸人心底最柔軟地方的一種感情。

1. 經典的傳承

說說翻拍的好處,其一就是經典的傳承。

不管是四大名著還是金、古等大師的小說或者梁祝、白蛇傳等民間傳說,在我們很多讀者和觀眾的眼裡都是奉為經典的東西。

有個綜藝節目叫《經典詠流傳》(經典永流傳),而經典的流傳是需要傳承的。

就拿《新白娘子傳奇》來說,不說中間各種衍生作品,就以最經典的趙雅芝版和最新的鞠婧禕版來說。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鞠婧禕版新白娘子傳奇

不管新版的評分如何,當你聽到一樣而熟悉的旋律(新版與舊版的主題曲和片尾曲一樣,都是《千年等一回》和《渡情》)、看到相似的劇情,你是否鼻頭微微一酸,想起了童年看劇的場景。

也許20多年後,由於老版的年代久遠大家討論起來會以新版說事,這就是經典的傳承。

2. 情懷的消費

很多時候,我們願意為了情懷買單,因為我們要守住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那塊地方。

而有些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翻拍影視劇來消費情懷。消費情懷本沒有錯,但是過度的消費情懷或者說就僅僅只剩下情懷,那這種行徑無異於強買強賣的流氓行為。

以去年的《新尋秦記》和《新笑傲江湖》為例,豆瓣評分一個2.3,一個2.6。評分本不是目的,但是80%甚至90%的觀眾給一星說明了什麼?說句不太好聽的話,如果豆瓣可以評價給0星,那麼這樣的作品的評分會超過1分嗎?畢竟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新版尋秦記

筆者也知道其實這樣的作品從出品方到整個劇組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請問,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這樣的評價,難道心不滴血嗎?你們的初衷呢?!

如果,作為觀眾的我們不再為了情懷買單,那這樣的翻拍又將何去何從?

二.時代

時間在推移,時代在變化,人也在變化。

1.時代的需要

說時代的需要並非全是褒義,畢竟時代的變更也會產生新的糟粕,但時代總是會有它新的訴求。

時代的需要其實也是觀眾的需要,而觀眾的需求來自於他們對於審美的改變:更清晰的畫面、更好看的特效、更熟悉的背景、更喜愛的演員……

以翻拍自《煙雨濛濛》的《情深深雨濛濛》為例,瓊瑤阿姨將自己這部劇背景移到了觀眾更為熟悉的上海灘。十里洋場、燈紅酒綠,加上《夜上海》的熟悉旋律以及主要演員大都來自當時大火的《還珠格格》,這部劇的翻拍是極其成功的。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情深深雨濛濛

所以並不是舊的都是最好的,新的未必是差的。只是在翻拍的同時必須推陳出新,緊扣當前的時代。

2.時代的產物:

隨著互聯網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舶來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而影視劇行業同樣也不例外。觀眾們接觸到了更多的美劇、韓劇、日劇……而翻拍國外劇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比如《回家的誘惑》這部翻拍自韓劇《妻子的誘惑》的劇。客觀來說,這部劇當年也算比較火的了,電視臺也反覆重播多次。時至今日,“你怎麼穿品如的衣服”這個經典梗仍在廣為流傳。這已經算比較成功的翻拍了。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回家的誘惑

相對應的翻拍自同名日劇的《深夜食堂》就沒有這麼好的口碑了。簡單的說,這部由黃磊主演、多位明星客串的電視劇是遭遇了滑鐵盧的。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深夜食堂

這樣的翻拍其實也是一種借鑑,但是這樣的借鑑本身就不是那麼容易的。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其實是這類翻拍劇的通病。而由於文化帶來的差異和碰撞

,將舶來品本土化實屬不易。

筆者雖然更支持咱們自己的原創,但是也並不反對這種對於國外影視的借鑑,只不過這樣的借鑑任重道遠。

三.原創:

何為原創?創作或發明出全新的作品 。在筆者眼裡,創新永遠不如“新瓶裝舊酒”來的容易。

1. 原創的不易

作為一個頭條的創作者,筆者深知原創的不易。簡單的說,一篇2,3千字的原創文章,從選材,構思到落筆(碼字)再經過自己的初審推敲最後提交發表,花費需要2,3個小時甚至半天、一天的時間(指經過多次推敲)。

而作為一部長篇電視劇而言,其劇本創作千倍萬倍難於筆者寫的文章,即使編劇有比筆者強百倍的文字功底和職業素養。其劇本創作週期甚至於在一年甚至多年(幾易其稿的比比皆是)。

當然也有用幾個月創作出來的佳品,

時間並不是用來衡量作品的優劣,而是用來體會創作的艱辛。

而一個好的原創劇本是一部劇的靈魂。

以網絡神劇《毛騙》為例,這部劇是以極低成本的拍攝環境,不知名的演員(當然比當年筆者看他們的《大學生同居的事兒》時環境和知名度還是好了不少的)獲得了巨大的口碑。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毛騙

那這部劇因為什麼而火,自然是因為它有一個好的原創劇本。新穎的角度、環環相扣的情節讓無數的觀眾如痴如醉。

2. 創新的缺失 

對於一些炒冷飯作品來說,往往由於前作的朱玉在前,大獲成功之後躺在了功勞簿上造成了創新性的缺失。

以筆者很喜歡的徐崢的囧系列為例。嚴格來說,這個系列不算翻拍,畢竟每個故事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原創故事。然而在不同的背景下發生一些相似的事情這無疑造成了觀眾們的審美疲勞。這樣的後果無疑是系列後續作品口碑相對來說越來越差,不知道春節檔的《俄囧》會帶來怎樣的表現,能否一掃之前《港囧》的口碑頹勢?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港囧

創新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在還沒有到必須求變的時候。然而危機意識總該有,有些時候真的需要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四. 初衷:

1. 患得與患失

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很多時候拍攝影視劇的初衷還是以經濟為目的。也就是說最後看中的還是收視率和票房而不是觀眾的評價。

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超高的演員薪酬帶來的高成本,使得對經濟的利益的追求看起來無可厚非。在這種患得與患失心裡狀態下,很多時候就會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製造話題,宣傳造勢上而不是放在劇本本身的創作上。

而翻拍劇由於前作的輿論基礎以及口碑基礎,使得在宣傳造勢上更具優勢,會讓更多的觀眾有所期待,使得在播放初期總是會有更高的收視率或票房。

畢竟10%的收視率、1分的評分與1%的收視率、10分的評分或者10億的票房、1分的評分與1億的票房、10分的評分,還是10%和10億更好被選擇。

以西遊記的衍生作品為例,《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以4.2分的豆瓣評分獲取了10.45億人民幣的票房。這樣的炒冷飯作品其實是成功的,至少從票房看來是這樣的。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西遊之大鬧天宮

2. 用心與用情

同樣的翻拍作品也許會得到不同的評價,這區別可能在你的初衷是用心還是用情。

以趙薇版《京華煙雲》和李晟版《京華煙雲》為例,同樣屬於《京華煙雲》的翻拍作品。最後給大家的觀感是前者是對老版經典的趙雅芝版的翻拍,而後者只是對前者的翻拍。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趙薇版京華煙雲


雖然前者相對原著本身也有較大的改動,且在某些地方確實失去了原著本身的精髓。但兩者最後得到評價確實大相徑庭的,前者好歹是在用心的在原來的基礎編造出一部分新的故事,也符合筆者前面提的關於時代的需要這個概念;而後者則在用心上明顯的不夠了,這個時候也許剩下的又只剩情懷了。

最後說一下何為初衷?初衷是最初的願望或心意。筆者不認為也不希望所有的從影者最初的願望是以金錢為目的。雖然這個浮華的世界改變著我們,然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的影視業的發展仍然需要一顆顆赤誠之心。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玄機


影視劇翻拍的背後隱藏了很多的玄機,有些也許是不得已而為之。筆者在這裡也希望觀眾們多一些包容之心,但也希望出品人、導演、編劇、演員們能重拾你們從影之初的那份熱忱與純真,帶給我們以最真誠的感動。

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一些觀點,雖有舉例,但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和劇,也無易抹殺各位的辛勞。只是希望所有的出品人、導演、編劇、演員們給觀眾們帶來更多好看的作品。

我是大家的朋友情問九天,堅持原創,說出自己的觀感。碼字不易,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也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說說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