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同理心,成就孩子的溫柔力量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同理心,成就孩子的溫柔力量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作者:谷卓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無法理解自家六個月的寶貝為什麼就喜歡玩拖鞋。直到有一天我陪著她爬時,忽然看到,拖鞋在她的視角里,是最有趣的物件了。她剛會爬,終於能夠突破身體的限制,自由地探索以前從未到達過的地方。卻驚奇地發現,大人的移動速度遠比她爬行快得多,而這,似乎與拖鞋有關。偏偏大人不讓她抓拿啃咬那神秘物件,於是更是充滿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那一時刻,我有所感悟,與孩子的相處中,同理心有多麼的重要。如果不是我趴下與寶貝同行,便不會看到那髒兮兮的拖鞋,竟然在孩子眼裡是神奇的存在。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一味的橫加阻攔,孩子就會失去自主探索的一次又一次的寶貴機會。可以想象,在未來的日子裡,身為引導者的我,如果不具備同理心,就很難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那麼溝通和解決問題都會是無效的,親子關係也有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變得疏遠。可是,如何讓自己具備同理心,又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以“同理心”為切入點,分享了小暖男的養成方法,以及作為媽媽如何找回愛自己的力量。作者谷卓,一位“相信用生命改變生命”的高中老師,育有暖男孩Jivan和喜感妹Mira。書中記載了谷卓與兒子的點滴故事,書裡記錄了超過50個實際生活的片段。作者認為,在孩子0~6歲關鍵期的學習、情緒、溝通上的教養過程中,用同理心對待孩子,便能成就孩子。讓孩子不委屈,能同理、學會尊重與分享。

在我看來,家長擁有同理心,在孩子的情商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擁有同理心的家長,不僅在教養過程中審視問題更全面,還能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同時協調好自我關係。孩子也會在耳濡目染具有同理心,這樣的孩子,情商更高,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更為順遂。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同理心,成就孩子的溫柔力量

一、擁有同理心的家長,更能觸及孩子的心,親子關係更緊密

在教養過程中,令家長最頭疼的,莫過於孩子的“不聽話”了。尤其是因為孩子不聽話犯了錯,家長該如何處理?控制不住脾氣嚴加懲罰,還是當孩子道歉後就收尾了事?作者在這個問題上,所關注的焦點是除了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有錯並能勇於道歉、承擔之外,便是思考該“如何避免下一次”。而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保護孩子的自尊也非常的重要。

就拿書中這樣的生活片段來看,兩歲的兒子Jivan將媽媽的眼鏡弄壞了,他認為媽媽的眼鏡和自己的玩具眼睛是一樣可以拆開後還能安裝回去。嘴裡唸叨著:“寶貝來修理,修理媽媽的眼鏡......”價值幾千塊錢的眼鏡,一般父母即使不發火也要憋出內傷了吧?作者卻視這次為極好的教育機會。

  • 1.生活教育的焦點:犯錯了,還有比“對不起,我錯了”和“懲罰”更重要的事

作者認為,孩子犯錯時,家長處理事情的基礎是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瞭解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動機。在幫助孩子糾錯時,

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瞭解自己有錯,以及他的錯誤造成什麼樣的不便後果”;孩子有時沒意識到“這樣不行”的情況下,大人沒有必要發脾氣,特別是當孩子已經具備自尊心和羞恥心。可行的方法是,家長可以蹲下來與孩子同高,保持雙方視線平行的高度,讓孩子明白,家長是來幫助你的,不是要懲罰你。這樣是防止孩子以後為了逃避責罰而欺騙撒謊的有效方式。

其次,千萬別讓孩子“一個人”面對錯誤。孩子會犯錯,教養者的反省也不可或缺。留下孤單又缺乏歷練的孩子,就別奢望孩子將來遇事時,能擁有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承擔的勇氣。家長給孩子一點思考的時間,然後再“我們一起想”,在關鍵的善後時刻,給孩子創造了“我支持你”的力量,也就同時增強了孩子“勇於改錯的心”,從而培養責任感。

作者從生活教育中出發,調整自己的情緒,將關注點放在“如何避免下一次”,讓孩子學習如何承認錯誤,並勇於承擔責任,改正錯誤。家長保持同理心與孩子溝通

審視問題的角度會更深入,教養方能更全面。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同理心,成就孩子的溫柔力量

  • 2.別讓教養過程中上火的脾氣,抹殺孩子內建的“快樂”機制

我們再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的。她一一完成手邊的事,當作暫時抽離,緩和自己的情緒,也再度向自己的內心確認好教養的原則:視孩子犯錯為最寶貴的學習經驗。

她很討厭那個把兒子笑容震懾住的自己,因此,她告訴自己要把臉部表情柔軟下來,抱抱孩子,讓他不因此而心生懼怕。只專注在“事件”上,這一點很重要。孩子捱罵後,還能對那個生氣的媽媽甜蜜撒嬌,除了親情之愛,還因為內建了“自發快樂”的人格特質,不因外在的負面事件影響自己太久。作為教養者,要好好珍視與呵護那顆能“自行調節會快樂心靈”的特質,不隨意把自己控制不住的情緒,用不當的方式宣洩在孩子身上。

當孩子認為教養者理解他們,便願意敞開心扉,教養的道理便能輕易走進去,親子間親密和諧的關係也能使得孩子快樂地成長。孩子就是找麻煩長大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那些麻煩。用賞識的眼光了解孩子 、成就孩子、教育孩子,但不剝奪那抹快樂和無限潛力。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同理心,成就孩子的溫柔力量

  • 3.自尊心很重要,家長說話的立場決定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在孩子犯錯時,大人沒有必要發脾氣,特別是當孩子已經具備自尊心和羞恥心。作者在書中引用美國心理學家桃樂絲諾特的觀點:“如果兒童生活在羞辱的環境,就學會內疚;如果兒童生活在鼓勵的環境,就學會自信;如果兒童生活在讚揚的環境,就學會自我肯定;如果兒童生活在安全的環境,就學會信任他人......”

許多教養者,會因為情緒難以自控而盛氣凌人,大發雷霆,孩子不敢直視,甚至有些怯懦、自卑,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教養方式。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我的認同度就會很低,會過度集中在子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上,而不是如何去面對困難上。

是呀,作為教養者,我們不僅僅要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還要從小建立和呵護孩子的自尊心。教養者要特別留意“說”的方式,因為無心的一句話都可能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擁有同理心,相互尊重,不因為他做錯事就矮化他身為人的基本權利。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同理心,成就孩子的溫柔力量

二、擁有同理心的家長,容易協調自我關係,也更容易成就孩子

寶寶六個月的時候,我休完產假回到崗位,成為一位職場媽媽。那個時候的我,覺得人生真是無比艱難。一方面,不捨得孩子在我出門時哭泣;一方面丈夫已經加班一個月了,每天都是我白天上班,晚上哄娃連軸轉。身體情況的下降,導致我的情緒不穩定;角色的不適應,以至於我有些產後抑鬱。幸虧丈夫及時發現,將工作帶回家,一邊安慰鼓勵我,一邊承擔起父親的角色,我才能很快恢復。看到作者的分享後,心中也是感觸頗多。

很多新手媽媽的情緒都難穩定,總是覺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眼紅他人好丈夫,哀嘆自己沒有請月嫂。可現實情況是,無論有多少人幫媽媽們,都沒有一個人能替代媽媽,媽媽真的是一個辛苦的職業。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月,和媽媽是生命共同體。大部分的媽媽都無法忽視寶寶的嗷嗷待哺,強撐著身體選擇自己修養。在那一刻,媽媽這個角色,便是自己的選擇,無關乎犧牲了什麼。

誠如作者所言,“你沒有失去什麼,你只是需要去開拓新的一畝田,接受莫名孤單感的灌溉。牽絆是母親專屬的幸福,是一條就算剪斷了,也拋不開的無形臍帶”。當以同理心能夠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夠體會到孩子的需要。當媽媽們自己被滿足,便擁有了快樂的能量,教養之路上,能夠帶給娃更多的快樂和安全感。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同理心,成就孩子的溫柔力量

三、家長如何培養孩子擁有同理心

Jivan因為不喜歡一位阿姨的長相就不主動道別,這讓作者很是意外。沒想到,才去幼兒園短短兩週,孩子就出現瞭如此強烈化的社會行為:用一個人的外表決定自己要不要和他一起玩、做朋友。作者決定導正孩子的“觀念”,引導孩子想象自己有過的經驗,對他人產生理解,引起共鳴,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那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具體怎麼做呢?

  • 親子共讀

故事提供了情景,而情境中的角色會有情緒。共讀討論,是一個對情緒認識、接納,到處理的過程,因為生活中的經驗有限,故事問題提供了孩“從他者反溯到己身,再從己身對應到身邊的他者”的情緒處理經驗。

  • 幫助孩子看見他人情緒,“預設”他人的好

大人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分享,可是,孩子卻未必願意。與其強迫孩子分享,倒不如

引導孩子看見他人的好從正向的立足點去引導思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 善待孩子,聆聽他們的心聲

同理心,就是能體會他人在所經歷的事件中所產生的情緒和想法,進而從他人角度理解或處理問題。先用同理心對待孩子,覺察孩子的信息,關係他們的需要,聆聽他們的心聲,回應他們的感受,就是以身作則,展現同理。

  • 讓孩子有機會驗證自己是能讀懂他人情緒的

日常瑣碎所引發的負面情緒,很難可以在孩子面前避掉,我們不必刻意向孩子隱瞞自己的情緒,重點是如何接納並處理。如果在孩子已經覺察到我們的情緒,我們卻迴避,這樣會給孩子造成理解上的紊亂感。讓孩子有機會“核對”自己觀察與感受到的他人的情緒,並感謝、肯定孩子的同理回應,哪怕是一個小動作,都能提高孩子的同理心。

  • 引導孩子多元觀點

一件事情的解讀,可以有許多面向,如何引導孩子理解事情或許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多元觀點可以先肯定孩子發現這點,再倒入正確觀念詢問孩子的看法,最後問到自身,如此,即傳遞了正確的觀念,亦能發展心智直觀的同理能力。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同理心,成就孩子的溫柔力量

總結:同理心有多重要?

一個人如果活在一個沒有同理心的環境,就好像活在一個沒有氧氣的地方。——自體心理學家柯胡

孩子的情商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現代情商理論認為,同理心是最關鍵的能力。有同理心的人更具有競爭力。如果在教養的過程中,大人能夠真誠聆聽孩子的聲音和想法,從共同的生活經驗出發來引導,有雙用美好的角度詮釋觀點的眼,如此,便能喚醒孩子一個溫暖的心。不僅營造了良好緊密的親子關係,還使孩子具備最溫柔的競爭力,成就孩子的未來。

本文原創首發,歡迎轉載分享,轉載請申明出處。

我是若納,一位關注自我成長的職場寶媽;崇尚遊戲育兒的心理諮詢師,喜歡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