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核心資產”成新寵!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最新策略曝光

這一“核心資產”成新寵!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最新策略曝光

外匯天眼APP訊 : 隨著基金一季度報告的披露,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的持倉策略也隨之曝光。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劉格菘在今年第一季度期間的持倉策略發生大幅變化:淡化了對單一重倉股的集中投資,第一重倉股在最近五個季度內持倉比例首次降至8%以下,此前一直不低於9%;前十大重倉股的合計持倉比例也較上一季度下降10個點。

此外,從持倉來看,劉格菘一季度期間開始覆蓋更多的行業,淡化單一行業的配置,尤其減少了科技股的比例。但在分散的同時,仍加大對細分行業的集中操作,一季度“信息化”行業成為劉格菘看好的新“核心資產”。

從基金淨值的表現來看,雖然科技股從2月下旬開始暴跌,但劉格菘管理的產品在一季度的回撤控制還不錯,相比同類風格基金跌幅少10個點左右。

“迷你基金經理”逆襲管理“超級基金”?

劉格菘目前管理廣發雙擎升級、廣發科技創新、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等多隻基金。今年1月下旬,廣發科技先鋒基金成立,成立時的規模接近80億,目前的基金規模高達248億。數據顯示,劉格菘管理的多隻基金合計規模接近600億,這些基金風格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堪稱一隻“超級基金”,儘管其中有部分基金為劉格菘與他人共同管理。

由於劉格菘管理的系列基金配置結構比較類似,一度引發市場質疑——他在單一個股、單一行業的集中配置策略,可能無法適應超大規模的公募基金。

焦點問題來自劉格菘的“成名之作”最初是一隻迷你型基金——廣發雙擎升級基金。該基金原本不被市場重視,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的資金規模僅為5000萬,該基金的部分基金持有人到2019年第二季度甚至還有贖回,在第二季度期間該基金的淨值表現略有波動,數據顯示當期期末的資金規模還不到5000萬。

但從2019年第三季度初開始,廣發雙擎升級基金的重倉股開始發力,由於業績表現極為優異,令投資者大吃一驚。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廣發雙擎升級基金規模已暴增十幾倍,但不管如何,它的規模當時也還不到10億,這一級別的規模是基金經理操作起來比較舒服的規模。

從組合持倉看,2019年上半年,劉格菘在組合中主要配置醫藥生物、光伏、電子等行業。7月,他從行業供需格局出發,通過調研發現電子行業的景氣走出上行週期,於是增加了電子的配置。三季度開始,電子、計算機等科技資產表現比較強,他的基金淨值一路上漲。

市場的疑問在於,由於劉格菘最初管理的基金規模小,覆蓋的股票也可以較少,通過集中持倉的方式,可以迅速放大基金的淨值增長優勢,但如果管理的基金規模過大,是否還能獲得如此優異的業績。

而今,劉格菘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基金規模已經超過140億,今年1月下旬成立的廣發科技先鋒基金規模更是超過240億。雖然基金規模已十分龐大,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提升較多,但數據顯示廣發科技先鋒基金成立以來的三個月內仍有接近8%的正收益。

不過,根據公開披露的基金一季度報告,劉格菘的操作策略發生了某些細微的變化,這解釋了廣發雙擎升級基金、廣發科技先鋒基金的淨值增長原因。而確保淨值增長的原因,則需在高波動的市場環境下,控制好回撤。

通過公募基金的淨值數據推測顯示,今年一季度的市場系統性回調期間,科技股板塊大幅下跌,劉格菘管理的多隻基金的平均回撤僅為15%,在控制基金淨值回撤上,領先同類基金大約10個點,回撤的控制已經暗示了這位明星基金經理的策略在一季度發生了變化。顯然,劉格菘也在適應“超級基金”的管理規律。

一季度股票持倉策略的三個變化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劉格菘管理的多隻基金的持倉集中度大幅下降,同時基金開始覆蓋更多的行業,這是其今年控制淨值回撤的主要策略。

首先,單一重倉股的持倉比例大幅下降。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廣發雙擎升級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為康泰生物,持股市值佔基金淨值比例為7.20%,這是該基金在最近五個季度內,第一大重倉股的持倉佔基金淨值比例首次下降到8%以下,在過去的前四個季度,該數據最低為9.24%。

不僅僅是單一重倉股的持倉比例開始降低,前十大重倉股的總持倉比例也大幅下降。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廣發雙擎升級基金前十大股票合計持倉比例不足50%,而在去年四季度末,這一數據高達61%。

其次,行業配置的集中度也有所下降。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廣發雙擎升級開始加大對大消費領域的配置,以及疫情因素下的信息化行業的配置,策略上相對均衡,這區別於過去幾個季度對單一行業(如半導體行業)集中超配。

在第三季度末,廣發雙擎升級基金配置半導體股票達到極致,前十大重倉股中一半的股票均指向半導體產業,包括兆易創新、紫光國微、中國長城、通富微電、長電科技等。而今,這種集中投資半導體的超配局面已經發生逆轉,劉格菘的策略大幅淡化外界眼中的激進策略,增強了重倉股的均衡和結構優化。

再次,分散中的集中。

劉格菘在第一季度期間的持倉策略,的確出現了配置上的分散,這主要因為,他管理的基金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繼續大比例的集中持倉單一行業、單一個股,可能導致基金的巨大回撤風險。

同時,也正是因為基金規模比較大,劉格菘實際上也很難再做到對少數行業、少數個股的集中投資,基金規模的膨脹“迫使”基金經理必須覆蓋、尋找更多的行業和個股。

劉格菘採取的策略是,一邊分散,一邊集中。在一季度,他在前十大重倉股的配置上,新增了醫療信息化這個細分行業,使得重倉股的行業屬性橫跨醫藥、信息化、資源品、半導體等多個領域。

在前十大重倉股中,中國軟件、用友軟件、浪潮信息均是在信息化領域各有優勢的上市公司,分別第四大、第五大、第六大重倉股,合計持倉比例超過14%,顯示出劉格菘對新增買入的這個行業及相關股票,正在給予較高的重視程度。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因素,醫療信息化成為一個受益的領域。市場人士認為,本次疫情醫療信息系統提出新的需求,如將醫療資源的信息化分配、醫療衛生系統與公安、交通等部門信息聯動,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相關行業的訂單存在一個逐步放大、落實的預期。

震盪市怎麼防跌?選好最牛的資產

今年一季度,如何在科技股暴跌時控制回撤?券商中國記者從劉格菘與銀行渠道的內部交流中找到了答案。

劉格菘介紹,控制回撤有幾個方法:一是總倉位,二是結構。

“中長期看,控制回撤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選擇好資產。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能在2018年找到養殖板塊,可能當年投資收益也會不錯。”劉格菘在與銀行渠道的內部交流中說,對於組合管理來講,控制回撤最重要的就是組合的結構,要配到盈利增長確定性最強、市場最認可的方向,這種資產一般是漲多跌少,如果配到這種資產,組合管理會相對輕鬆,換手率也不會很高。

比如在今年2月份,他管理的基金有新增資金申購,當時科技板塊表現比較火,在那個階段,他在組合中主要配的是醫藥,加了一些科技上的新方向,如雲計算。而云計算方向在3月調整時的回撤幅度遠小於電子。總體來說,就是結構的優化,增加核心資產的配置。

從中長期來看,這位明星基金經理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科技方向主要看好兩條主線:一是新基建,包括5G、雲計算、數據中心;二是自主可控產業鏈,包括半導體、計算機、操作系統等。如果企業大部分的需求在國內,供應鏈層面受到一點影響,企業中長期的盈利能力預計還是不錯。這是中長期的主線,今年、明年都是以這個方向為主。

在上述與渠道的交流中,也有理財經理提出疑問,當管理的基金規模變大,對基金業績會不會有影響?

對此,劉格菘也做了詳細的解答。劉格菘說,新基金成立後,管理規模確實有一定提升,但規模變大後,對基金業績的影響比較小。這是因為,主動管理的Alpha會有兩種:一種是行業中性,依靠精選個股戰勝指數,跑贏基準,建立Alpha;另一種是做行業配置的阿爾法,非行業中性,靠對產業鏈的深入調研,找到需求擴張的行業,理論上管理規模的天花板會更高,畢竟行業的體量比個股要大。

“我管理的基金組合在過去獲得較高的Alpha,其來源不是行業中性,而是選擇了處於擴張階段的行業,獲取了行業配置上的Alpha。”劉格菘認為,只要對產業趨勢判斷正確,選出來的公司業績符合預期,理論上這種Alpha是可以賺到的,它跟管理規模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做行業配置規模的上限也可以大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