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太舒服,要當心自己在舒適區廢掉

過得太舒服,要當心自己在舒適區廢掉

前兩天老闆給我們開會說到大家要積極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一直呆在舒適區不止是對公司的發展無意義,對個人自身的能力提升也沒有作用。

會議之後我反觀了下自己短短二十幾年的人生,可能是血液裡天生有衝動,舒適區對我而言得到的不是舒適,而是不知所措。

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對口工作,輕鬆簡單,每天做做單據跟客戶聊聊天跟供應商打打電話,

工作流程很清晰,公司也不需要我們多拼命,按部就班做好手上的工作就好。

從不加班,班車接送,提供午餐,待遇很棒。

剛開始我很慶幸自己剛畢業就能找到這樣的工作,

甚至在只拿到口頭offer的時候就立刻給另一家公司打電話說我已找到工作,不去面試了。

後來才知道我推掉的那家是個上市公司。

不過這是題外話了,只是想說我對當初這份工作的滿意度簡直達到200%。

我每天認認真真工作,用來感謝我能得到這份工作。但時間久了,好像總有些不對勁。

過得太舒服,要當心自己在舒適區廢掉

在我習慣了現有的生活節奏和模式的時候,我開始有一種隱隱的恐慌感。

放眼望去公司裡的同事,年紀最小的也比我大了七八歲。

每天聽著這群人聊著他們的生活老公孩子保姆學區房等等,我似乎陷入了一種無力感中。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那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改變。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我辭了大家眼中的金飯碗,降薪找了份跟自己專業完全沒關係的工作。

新的領域給我新鮮感,這種每天都能接觸到新鮮東西的生活,總算讓我有了安定的感覺。

說了這麼多,當然不是要說我的勵志故事,無非是想用此引出關於舒適區的話題。

簡單地說,舒適區是指活動及行為符合人們的常規模式,能最大限度減少壓力和風險的行為空間,它讓人處於心理安全的狀態。

很不幸的是,我可能天生無法呆在舒適區裡。一旦生活沒有了任何壓力和風險,我就會莫名其妙恐慌起來,總有一種自己即將被"溫水煮青蛙"的不安定感。

過得太舒服,要當心自己在舒適區廢掉

當然了,有舒適區,就有相對應的恐慌區。

美國人Noel Tichy曾提出理論,一個人想要學習事物的等級分為三圈:

最裡面一圈叫做“舒適區”, 即對你來說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於舒適心理狀態。

中間一圈叫做“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於太難受。

最外面一圈就是“恐慌區”,即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上會感到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適當挑戰性的東西。

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為“舒適區”,隨著 “舒適區”的不斷變大,一部分“恐慌區” 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

長此以往,你的眼界會變得更寬,應對變化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最終你整個人的綜合素質也會越來越高。

過得太舒服,要當心自己在舒適區廢掉

你問走出舒適區能收穫些什麼?

首先你會變得更有效率。

畢竟舒適區裡沒有更高的期望,我們會過得心安理得。並不想多做些事,多學一些新的知識。在職場上,很容易陷入一種假裝很忙的工作坑中。

走出舒適區你會接觸到更多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事情,自然而然會讓你學著找到更加聰明合適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也將會大大提高。

其次當你面對變化時會更加從容。

舒適區裡幾乎沒有變化,日復一日週而復始。

但離開舒適區以自己可控的方式冒點險,稍微挑戰一下自己,你會發現這些不確定你完全能夠hold住。在以後的人生中,相信你也會更加喜歡這種稍稍不太舒適的變化。

最後你會發現你的創造力遠不止於此。

當你離開了舒適區,很多新的東西撲面而來,而這些新的東西和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碰撞融合之後,會激發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種積極的不舒適感帶給我們的遠超過了不舒適本身的感受。

過得太舒服,要當心自己在舒適區廢掉

那有人會問,道理我都懂,要怎麼走出舒適區呢?

當然了,突然讓你完全跳出舒適區接觸完全陌生甚至無法處理的事情,並不是良性的方式。況且每個人的舒適區範圍都不同,你也不能把別人的經驗套用在自己身上。

想要走出舒適區,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的小事開始:

讓每天的生活都有一些小小的新變化。

換趟車上下班,試一試自己從來不吃的食物,學一門語言或者樂器,去一個你陌生的地方……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小事或許就是你走出舒適區的第一步。

不論改變的結果是好還是壞,你都已經從改變中收穫到了一種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給自己設定合理目標,並分解完成它。

比如要求自己一週內學會一個自己不瞭解的知識盲區,比如給自己半月讀完一本書並按時完成輸出的任務,比如你總習慣晚睡就強迫自己試試一個月早睡計劃,比如你覺得面前的事情陌生不熟悉不要立刻推辭可以先試一試……

一段時間下來,你會發現這些當初覺得遙不可及的目標已經被你一點一點拿下了。

走出舒適區也不要心急,慢慢來。

畢竟這是個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情,我們不能一口氣吃成胖子,循序漸進慢慢開始。

比如我有幽閉恐懼症,害怕一個人在狹小密閉的空間長待。這時候我要是找個密閉的空間把自己關進去,多半就直接瘋了。

良性的方式是一步步來,從獨自乘坐電梯開始一點點改變,辨別自己的恐懼點,再一點點去面對去戰勝。

過得太舒服,要當心自己在舒適區廢掉

那麼走出舒適區,只是走出去就OK了嗎?

當然不是。

就算走出舒適區也要不時的返回梳理經驗教訓。雖然提倡大家走出舒適區,但如果你僅僅只是走出去,從不做總結和反思,就算見了再多新鮮事物也是白搭。

我們走出舒適區的關鍵是要吸取新的經驗教訓,用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我們的生活和日常。

這大概也是大家所說的反思總結能力吧。所以有時候哪怕僅僅只是為了放鬆自己,也要定時返回自己的舒適狀態的重要原因。

過得太舒服,要當心自己在舒適區廢掉

最後我想說啊,舒適區裡除了短暫的舒適,真的什麼都沒有。

那麼,你做好準備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