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崩逝——乾隆野史之婚外情

乾隆皇帝此时尤其审慎和敏感,在他看来,皇后如此气急败坏、气势汹汹地朝着孙佳氏奔去,就是要以皇后的气势凌人的身份,以及又作为傅恒之姐姐、孙佳氏之姑子的身份,尤有可能大打出手,欲去欧辱孙佳氏;更在那皇后将要临近孙佳氏而戟指相指时,乾隆皇帝真切地以为,这恰恰证明了自己瞬间的判断是不错的,这还了得。

于是,乾隆皇帝不由自主地伸手一横,原本的用意,是想就此拦住势不可遏的皇后;但没成想到,因去势过猛,而又适逢其会,“啪”地一声,正好是反手一掌,重重地落在皇后的的脸上。

这对于皇后来说,作为后宫之首,乃至于称之国母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者,皇后何以受过如此的欺凌和羞辱,更不要说是当着那孙佳氏的面!

就这一刹那,皇后的脸色变得煞白,白得可怕,眼中更是流露出无可言喻的惊恐和绝望;她用手捂着已被皇帝欧肿的脸,身子不住地发抖,是就要支持不住的样子。

皇帝和孙佳氏,以及侍立在舱门内外的宫女和太监,都被这眼前的一幕吓坏了,包括乾隆皇帝本人,都反应出一种突如其来、不知所措的神情。

皇后崩逝——乾隆野史之婚外情

清西陵一角

突然间,只见皇后身子向后一转,脚步踉跄地奔向后舱;等皇帝醒悟过来,追了去时,只听得“扑通”一声,是重物入水的声响;紧接着,就听得周遭有人在一声接一声地在喊:“皇后、皇后!”那声音令人想起半夜三更有人在喊:“火、火!”令人毛骨悚然。

接下来就是一片嘈杂,也有人在急切地大喊:“快救、快救皇后呀!”乱糟糟的声浪中,又听见几声“扑通”、“扑通”的响声,十分显然,是有人先后跳入水中去相救了。

乾隆皇帝这个时候却反常地冷静,先是对孙佳氏急切地说:“你赶紧离开这里!”转眼又看见上得船来的钟连,便迎上去向他吩咐道:“你把傅夫人送回去,切忌招摇!”

说完,乾隆皇帝这才转身坐下,静待消息。

皇后救是救上来了,但是终因溺水太久,早已经气绝了。

这一桩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皇后船上大大小小的太监和宫女们,各个显得恐惧莫名、噤若寒蝉,行动上也尽量地保持得谨小慎微,生怕又有什么瞬间的不测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当然,更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皇后是赴水自尽;只说是失足落水,赴救不及。但就是这样的说法,亦显得很不妥当;若有人问,皇后既然落水,周遭伺候的人如何不及时抢救?

所以,皇后的突然崩逝,在正式诏告天下时,是应该有所斟酌的。

这桩大事出得非常之突兀,尤其十分尴尬;亲贵重臣,甚至包括皇太后在内,都绝口不提皇后的死因,只是焦虑而仓皇地商量着如何筹办丧仪。

皇后崩逝——乾隆野史之婚外情

紫禁城慈宁宫

皇后是一国之母,皇后之死可说是天下巨变,对于这件国家大事的处置,全然由乾隆皇帝宸衷独办,第一件事就是敕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先行侍奉太后御舟安然回京。皇帝决定在德州停舟数日,以亲自为大行皇后筹办丧事。

第二件事就是疾命内务府大臣连夜进京,尽快将“梓官”——帝后的棺木,运到德州。因为时序初春,三月里的天气,已是温和了;加之皇后的尸身又泡过水,尤其不能久放久耐;所以随御的御医建议,应就地征用窖冰,围在尸首周身,以免腐烂。

这第三件事,就是要正式诏告天下,宣布皇后的死讯。上谕是经过皇帝亲笔核定的,上谕的文字也是经过深思熟滤而做得极为考究的,说是“皇后同朕奉皇太后南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住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肤疴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架回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久失内佐,痛何忍言?”

及至“梓官”运到,及时盛殓;由水路赶运;其时太后的御舟,还正缓缓行进,为的是如果太后在宫,皇后的丧仪,便须奏明母后办理,诸多不便。综理皇后丧仪,由履亲王允裪领头,凡是大丧礼仪,必须参考成例;皇帝面谕:应照元后的礼节。而先朝元后崩于皇帝在位之日者,只有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孝诚皇后赫舍哩,因为诞生太子允礽而难产血崩,结果子存母亡。但孝诚皇后崩逝时,正逢声讨三藩,恐怕京外各衙门举哀,会引起误会,以为皇上驾崩,摇撼军心,关系极大,所以各省军民,皆免治丧。由于相沿,未加改正;皇帝特谕,应比照明朝的会典办理,所以丧仪之盛,尤过于先朝的皇后。

接着皇帝又颁下一道朱谕;字是御笔,文章却出自南书房翰林,是典丽堂皇的四六,其文曰:

皇后富察氏,德钟勋族,教秉各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宫一十三载,逮事皇考,克尽孝忱;上奉圣母,深蒙恩爱。问安兰殿,极愉婉以承欢;敷化椒涂,佐忧勤而出治,性符坤顺,宫廷肃敬慎之仪;德懋恒真,图史协贤明之颂。覃宽仁以逮下,崇节俭以褆躬,此宫中府中所悉知;六亿人非人所共仰者。兹于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腃惟内佐,久籍赞襄;追念懿规,良深痛悼,宜加称谥,昭茂典于千秋,久著徽芬,播遗芬于奕禩。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朕昭赋皇后輓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坤尽称贤”六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赅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孝贤皇后。

皇后崩逝——乾隆野史之婚外情

清代皇帝圣旨原件

这篇富丽堂皇、极尽歌功颂德之朱谕,与此前之上谕一样,均巧妙地回避了皇后的真正死因。

皇帝不仅有朱谕,而且特召亲贵大臣至乾清宫,垂涕以道皇后温良恭俭的盛德;又说,往常与皇后闲话家常时,皇帝问她有何愿望,皇后答说,天子万年,她自然先去,身后若蒙赐谥“孝贤“,则在九泉之下,亦当含笑。所以特为顺从皇后的遗志。

皇帝说得声泪俱下,声情并茂,几乎让人忘却皇后到底是怎么崩逝的?

此外还有许多安慰皇后在天之灵的举动,一件是公开宣谕,痛责已成年的大阿哥“遭此大事,竟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归咎于师傅教导不善,罚薪一年示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