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中国巡演的柏林爱乐乐团简史

现在在中国巡演的柏林爱乐乐团简史

柏林爱乐乐团

1867年,本杰明·比尔泽在柏林组建了以它的名字命名的管弦乐团,很快成为拥有70名职业乐师、规模之大难得一见的乐团。1882年这个乐团发生了分裂,54人离开,在演出经纪人赫尔曼·沃尔夫的提倡下,与其他一些业余音乐家汇合在一起,组建爱乐乐团,这就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前身。沃尔夫买下了一个能够容纳2500人的室内溜冰场作为乐团的冬季大本营,也就是后来的爱乐大厅。

乐团创建之初,由当时在德国颇具声望的弗朗茨·维尔纳担任指挥。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分别于1869年和1870年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莱茵的黄昏》和《女神武》的首演。待了不长的时间后,他离开乐团前往科隆成为当地音乐学院的院长。随后接任的是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指挥家及教师约瑟夫·约阿希姆,尽管他很有名声,但对乐团的发展和成长缺乏远见卓识,他的曲目仅限于勃拉姆斯等少数几位作曲家范围内。

1987年,乐团未能与柏林皇家音乐学院续约,失去经济来源而陷入困境,沃尔夫要求说服卓越的乐团指挥家汉斯·冯·彪罗指挥乐团的预约系列音乐会。这年10月21日,彪罗首次指挥了乐团。

彪罗喜爱贝多芬和瓦格纳。他指挥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之前,照例要发表一通长篇的、感情激扬的政治性演说。在指挥其中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时,总要戴上黑手套。他要求苛刻,要求一遍遍排练。勃拉姆斯听了他指挥自己的《第四交响曲》就感觉排练过度。他的记忆力惊人,总谱都装在他的脑海里。、

1895—1922年,奥托·尼基什接替彪罗,带领柏林爱乐举行数个环球巡演,逐渐享有国际声誉。他曾经是一位演奏员,在鲁宾斯坦、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人指挥下演奏过。作为指挥,他的成就更大。他的风格自由,动作简洁,比冯·彪罗更具自发性,对乐队似有催眠效果。在当时,几乎人人都崇拜他。他的学生使他确定下来的指挥规范延续了好几代。

1922—1945年,36岁的才华横溢的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在尼基什死后出任乐团指挥。他率领乐团在全欧洲和美国各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欢声雷动。他反传统的指挥技巧和节奏的自由感产生出自然的音响,对音乐会的效果偏重于内在,反感听众的喝彩和中间鼓掌行为。他的曲目以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为主,此外也指挥当代作曲家,诸如普罗科菲耶夫和欣德米特的作品。

现在在中国巡演的柏林爱乐乐团简史

富尔特文格勒指挥现场

1933年3月,富尔特文格勒向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提出宽大处理犹太籍音乐家的请求遭拒。4月,他写了一封致戈培尔的公开信,阐述艺术的中立性和艺术家不应遭受政治歧视的理由,竟然获准发表。他在纳粹统治下的地位很特殊,也很微妙,一方面他袒护犹太人,一方面能够还能保住权威性的地位。

1934—1935年,富尔特文格勒因为指挥欣德米特(纳粹当局认为他是“颓废的”作曲家,并且他的妻子是犹太人)的作品大获成功而遭停职。

1944年1月,爱乐大厅在盟军的轰炸下毁灭殆尽。

现在在中国巡演的柏林爱乐乐团简史

柏林爱乐大厅

1945年1月,富尔特文格勒为逃避通缉而逃往瑞士。4月15日,乐团举行了第三帝国濒临灭亡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在阿尔伯特·斯皮尔的带领下,乐团演出了瓦格纳《众神的黄昏》的终场、布鲁克纳的《浪漫交响曲》以及贝多芬的作品,示意末日来临,大家应该各奔东西。演出大厅的照明与众不同,在场观众感到气氛庄严肃穆,充满生死离别的激昂情绪。据说音乐会结束后,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向那些无法面对柏林沦陷的观众派发氰化物胶囊,以作永别。

1945年5月26日,那些经过投票决定与柏林共存亡的乐师在波尔查的指挥下在由电影院改建的音乐大厅重新开演,他们的听众不是德国社会精英,而是美国大兵,曲目包括纳粹深恶痛绝的门德尔松。不幸的是,波尔查不久后被一名美国岗哨莫名其妙地打死。

由于富尔特文格勒被禁止参加音乐会演出,年轻的罗马尼亚人谢尔盖·切利毕达克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这位才从音乐学院毕业的青年是柏林爱乐在战后获得新生的决定性人物。他的一丝不苟使他在布鲁克纳、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威尔的作品上表现突出。切利毕达克对富尔特文格勒恭敬之至,以至于1946年12月被洗清纳粹合作者名声的富尔特文格勒返回柏林后,切利毕达克与其共同指挥,直到1952年。

1952年,富尔特文格勒被任命为柏林爱乐终身指挥,两年后逝世于巴黎。乐团在冉冉上升的指挥明星赫伯特·冯·卡拉扬和曾为乐团重建辉煌立下汗马功劳的切利毕达克之间选择了前者。在卡拉扬的领导下,柏林爱乐进入黄金时期,它所录制的唱片总是会创下古典音乐销售的新纪录,它每到一处的演出都会受到众口一辞的称赞。卡拉扬有着托斯卡尼尼般的精准和富尔特文格勒般的想象力,把乐团调教出前所未有的纪律和声音美感。

现在在中国巡演的柏林爱乐乐团简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1955年,卡拉扬和柏林爱乐首次访问美国,在首都华盛顿演出。

1961—1962年,卡拉扬和柏林爱乐录制全部贝多芬交响曲,并首次以全集发行唱片。

1963年10月15日,乐团进入新的大本营——由Hans Scharou设计的新爱乐大厅。它能够容纳2397名观众,是柏林最大的一座音乐建筑。

1967年,卡拉扬创建萨尔茨堡复活音乐节,在他的指挥下,乐团首次在乐池中演出歌剧。

1979年,柏林爱乐在卡拉扬率领下首次访华。他们乘坐的美国麦道DC—10飞机难倒了首都机场,因为没有那么高的舷梯。机场在原有的低矮的舷梯上接了两块木板,再钉上几根木条,解决了这个问题。结果没走完一半客人,木板就被踩踏了,两位乐手从5米高的机窗口摔下来造成骨折,令卡拉扬万分恼火。

1987年,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尔爵士与柏林爱乐首次合作,指挥马勒的《第六交响曲》。

1989年4月,卡拉扬宣布退休;7月16日因心脏病逝世。在团员几轮秘密投票中,永远和蔼可亲、神态温和的意大利人阿巴多顺利当选。阿巴多和日本人小泽征尔、芬兰人卡慕都是卡拉扬的得意门生,他们三个人都被认为是世界上一流的指挥家。阿巴多的指挥具有明显的意大利风格,明快活泼,富有生机。他还是第一位率领西方古典乐团访问中国的指挥家。

现在在中国巡演的柏林爱乐乐团简史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1990年,阿巴多正式到任,1998年,65岁的他在生日那天宣布在2002年退休。1999年,经过159名乐团成员两轮的投票,西蒙·拉特尔被选为阿巴多的继任者,2002年9月7日,西蒙·拉特尔在柏林爱乐大厅以托马斯·亚当的现代管弦乐《避难所》作为他的“就职演说”。开始他的音乐生涯的新征程。

现在在中国巡演的柏林爱乐乐团简史

西蒙来华巡演

2005年,西蒙·拉特尔带领柏林爱乐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演出;2011年11月,西蒙·拉特尔率领柏林爱乐再度访华,在上海大剧院演奏音乐会。2017年11月,西蒙·拉特尔率领柏林爱乐第三次访华,在广州、武汉、上海举行了5场音乐会,并且第一次在中国做数字音乐厅——武汉演出同步到中国11家保利院线。这是西蒙·拉特尔在柏林爱乐的卸任之旅。2018年,45岁的俄罗斯人基里·彼得连科将成为柏林爱乐新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

现在在中国巡演的柏林爱乐乐团简史

2018年柏林爱乐新任指挥彼得连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