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文 | 候普傳媒總裁 董瑋

01

2019年10月20日,受卡塔爾國家旅遊委員會的邀請,我們一行十人分別從北京、上海、廣州飛往多哈開始進行為期五天的考察、訪問。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到了卡塔爾,到了多哈,就是到了卡塔爾,到了多哈,就是到了阿拉伯世界。不像你去了巴黎、羅馬、聖彼得堡,你可能仍然還是置身城隍廟、天壇或長城,你就是擊水奮遊三千米,還是逃不脫你的鄉音和黃色面孔的包圍使得你大有時空上的錯覺。你好像還在出發前的原點待著,既沒有跨海也沒有漂洋。並且你要想拍一張完整的照片那可真是千難萬難的事情,回到家裡整理照片時你會發現不是半截埃菲爾鐵塔或斯芬克斯的半張臉,就是拍了幾個不明就裡的教堂的“洋蔥頭”;不是在別人的全家福中露出了個鼻臉,就是一不小心站到一對陌生情侶身邊,彷彿硬要插上一足,沒幾張是你想要的。就像2017年歲末的一天我在巴黎盧浮宮拍的這張照片。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當然我對這張照片的創意是相當滿足的,於是我託人將它奉送到2018年索尼世界攝影大賽組委會參賽。我在廣泛地徵求意見之後,為這張照片起了個標題:《我終於看到了全世界最有名的那位妞了》。

卡塔爾是一個袖珍國家,位於阿拉伯灣西海岸的中部,它的國土面積是11521平方公里,大約是三分之二個北京或一點四個武漢那麼大,國土最窄的地方不過80公里左右,不過是從廣安門到萬里長城售票處的距離。它的常住人口260萬,比北京朝陽區小南莊居民數的一半多一點,而本國人口只佔百分之十五,其他是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務工者或政府機構、商務代表。我們中國人在卡塔爾常住人口的數字是三千多,這個數字不過是離多哈800多公里另一個海灣國家旅遊城市迪拜的百分之一。在卡塔爾你會享有真正的阿拉伯風情,品嚐真正的阿拉伯美食,並且在很多的大景點你都會安然地幾乎不受任何打擾地遊歷、觀賞,人少到彷彿已經有人替你清場了。無疑地,這些地方都非常適合出片。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五天的行程下來,我們一一走訪了卡塔爾多哈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點,留下無比美好的印象。卡塔爾位處阿拉伯半島,三面臨海,唯一陸地接壤的國家是沙特阿拉伯,因此它是半島中的半島,國土形狀宛似一個手掌。結束卡塔爾之行後,卡塔爾在我心目中成為了一張明月般煜乎暗夜熠熠發光的臉龐,她如此生動俊俏,如此美麗可人。她驕傲的心聲,配得上13世紀阿拉伯詩人沙布·翟裡夫這樣的詩句:

我的嘴是甘美、清澈的泉源,

我的額髮是一片濃密的綠蔭。

02

世界四大文明有兩大文明誕生於阿拉伯世界,因此現代籠統稱為“伊斯蘭文明”的人類歷史文明不但從時間上可以追溯至很久以前,它留下的印記著燦爛文明結晶的文物應該不但品種繁多並且在數量上也達到令人驚歎的程度。此一卡塔爾之行,位於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我們心念神往的地方。而這座藝術博物館對於卡塔爾文化的意義更是非同一般。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佔地4.5萬平方米、耗資3億美刀、籌備歷時十年之久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於2008年12月8日開放。它是卡塔爾的國家標誌,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蘭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由世界知名的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主刀設計。它是貝聿銘退休之後所設計的規模最大的作品,也是他在中東地區的唯一作品。不過,在一些宣傳中寫著貝聿銘設計畢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之後就封刀了,這不是個正確的說法,因為這之後他還設計了美秀教堂(2012)。準確地說,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貝聿銘大型建築設計的收山之作。

據說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最初的國際設計投標入圍名單中並沒有貝聿銘,貝聿銘唯一可追溯的在中東的設計經驗是20世紀70年代他為伊朗首都德黑蘭設計的一座高135.03米的住宅,這個項目因為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爆發而未得落實。因此在陰差陽錯接到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設計任務後,貝聿銘並無把握。“這是我接受最難的項目之一,”貝聿銘說,“我覺得自己必須抓住伊斯蘭建築的精髓。而這一任務的難題在於伊斯蘭文化內容多樣,覆蓋面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印度到莫臥兒王朝,甚至延伸到中國邊疆。”為此,卡塔爾埃米爾給了他一張無限量的信用卡,讓他到中東各地去找靈感。於是貝聿銘花了六個月的時間,至印度、敘利亞、突尼斯、西班牙、埃及等地旅行,最終在埃及開羅的伊本·圖倫清真寺獲得靈感。“具體地說是在它一個附加部分——一個小小的淨身池,三面由雙層拱廊環繞,可以說是個近乎立體主義風格的作品。” 貝聿銘回憶說。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伊本·圖倫清真寺建於876-879年,是能夠反映伊斯蘭建築藝術發展成就的伊斯蘭世界的古寺之一,曾多次受時光和戰亂的損毀,如今我們看到的樣貌系13世紀被修復後的成果。貝聿銘走訪了伊本·圖倫清真寺三次,最終選擇它為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設計的原型。我將兩者作了比較,我個人認為,從外形看,以幾何體量往上漸漸退縮正是兩者相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伊本·圖倫清真寺頂部是圓形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頂部是立體的。

“如果我們能找到伊斯蘭建築的精髓,那麼它很可能是來自沙漠,它的設計應該是簡單而激烈的,由陽光給一個個造型注入生命。”“而幾何圖形則是設計的中心”。這是貝聿銘設計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初衷。他要做的就是將伊斯蘭建築的傳統賦予現代外觀。

03

博物館建在多哈最主要的幹道——濱海大道的南面,但它突出海岸線達60米之多,嚴格地說是建在一個面向波斯灣的C形小島上。在設計這座博物館時,貝聿銘預見到,至力於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尋求平衡的多哈這條長達7.54公里的濱海路,未來肯定會被大量高聳雲霄的建築淹沒,他不想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成為密密麻麻建築物中的一隻火柴盒,於是他放棄卡塔爾政府原定的建築地址,提出專門為這座博物館建一個人工島,這樣它既不受北邊波斯灣的影響,又和東部千篇一律的工業大樓分隔開來,好讓它獲得自明性。他的提議獲得讚賞,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無論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它都是那麼醒目耀眼。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這個人工島比海平面要高,因此我們是通過一個由低到高的斜斜的長坡走進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這給了我們朝聖之感。兩邊是流水、棕櫚樹,一下子讓人擺脫喧囂進入超凡脫俗的境地。

據說這一面外觀設計的靈感來自中東女性披著面紗的臉。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而來的是高達45米的巨大玻璃幕牆(底層是博物館的咖啡廳),可以飽覽海景和市中心的天際線,不但給人空間恢宏的感覺,還傳遞了“讓光線來做設計”的貝氏理念。到這裡很容易想起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這個宏偉樓梯沒有支柱,可以盤旋通向二樓。我在盧浮宮看過貝大師設計的不鏽鋼迴旋樓梯,據說貝大師每一個建築作品的樓梯都是令人驚豔的作品,比如艾弗森美術館雕塑般的清水混凝土樓梯、德國曆史博物館的玻璃樓梯等等。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環形樓梯自地面向上延伸,與環狀的大吊燈、上方頂端的金屬採光穹頂結合成50米高的精彩紛呈的空間效果,被認為是這個博物館的一大亮點。整個大廳能夠看到幾何圖形、色彩不同的演繹。白天它的穹頂會散發日光亮點,彷彿為整個建築注入生命,同時也是7世紀阿拉伯著名詩人凱布爾·本·祖海爾詩句“先知是光,普照世間人寰”最好的註釋。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18個展館分佈在二、三樓,面積達5250平方米,展出7世紀以來伊斯蘭藝術和伊朗與中亞、埃及與敘利亞、印度和土耳其等來自三大洲不同地區的文物,展覽設計是曾經在盧浮宮項目上和貝聿銘合作過的法國設計師讓-米歇爾主導的。博物館一流的藏品當然應該有一流的布展,讓-米歇爾功莫大焉。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三樓以上我們沒有去看,四樓是特展空間,供展品輪換和主題展覽使用;五樓是高級餐廳,於2012年11月邀請法國廚神艾倫·杜卡斯開設。杜卡斯(1956—,處女座)是法國乃至世界餐飲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他16歲開始入行做創意名廚,28歲成為米其林二星餐廳的主廚。他旗下的多家餐廳獲得米其林星級認證,在摩洛哥、紐約、巴黎皆有米其林三星餐廳,因此他被稱為“九星名廚”,為餐飲界的傳奇人物。不過,對於沒能在這個頂級大人物的餐廳用餐我並不感到遺憾,因為這家餐廳只提供不含酒精的雞尾酒。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一樓是琳琅滿目的紀念品專門店,其中有很多裝幀精美的圖書,可惜沒有買到中文版的。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博物館還有一間圖書館,藏書極其豐富,擁有超過10000本阿拉伯語、英語和地區語言的書籍。卡塔爾第一任埃米爾就非常重視圖書館建設,他曾親自主持多哈圖書館的建立,並撥專款來保證圖書館的不斷髮展,不遺餘力地從歐洲和阿拉伯國家圖書館中,不惜任何代價加以蒐集、購買珍本,然後專撥資金出版。所以,博物館有這樣一座圖書館毫不為奇。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它的附屬建築也是非常值得瀏覽的,涼亭、天橋、花園、水池、庭院都是美輪美奐,令人驚歎。

04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藏品涵蓋了從7世紀伊斯蘭教起源開始,從科多巴到西班牙,從撒馬爾罕到中亞的伊斯蘭藝術,從石器、陶瓷、玻璃、金屬到地毯、絲綢等一切有價值的藏品。藏品至少4500件,每次僅僅展出850件。但其中有多少屬於卡塔爾的文物呢?

導遊奇奇告訴我們:一件也沒有。

我對這個也許是事實的說法大為訝異,為了弄清真相,我讀了伊拉克人馬哈茂德·白海則·西奈在半個世紀以前寫的《卡塔爾通史》(中譯本1974年12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本黃黃的發舊的小書中,講到這樣一件事:從1956年起,丹麥的一些考古團在卡塔爾進行了考古,時間長達七年之久。他們是被卡塔爾國王邀請來的,可以在卡塔爾自由自在地活動,不受政府當局的監督,並且他們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處理發現的文物,卡塔爾的石油公司則不僅僅為考古團提供了財務支持,還在公司所屬的範圍內慷慨地款待了考古團,提供了各種方便。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丹麥考古團“獲得了先前即使很樂觀也不敢期望的結果”,收集了許多有重要價值的資料和從石器時代開始的文物,然而結果是考古團把這些文物運回丹麥“進行科學鑑別”。

馬哈茂德憤憤地說:“阿拉伯國家的文物,許多已經被外國的考察團盜走。在歐洲的博物館裡,古老的阿拉伯歷史的珍貴文物舉目皆是,且不說被盜走的文物的物質價值;在我們的博物館裡,就連反映我們阿拉伯人民世代相傳、永垂青史的燦爛文化和永放異彩的古代文物都沒有………全部展出於倫敦、柏林、巴黎等歐洲的博物館。”

雖然同樣為“土豪國”,但卡塔爾和它以人造奢華景觀的近鄰迪拜有著不一樣的眼光,它要打造中東文化中心的阿布扎比也不同,建造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卡塔爾文化立國的一個契機,這裡的大部分頂級文物都是卡塔爾王室在世界各地參加拍賣會買回來的,對,買回來的。

當時在位的卡塔爾埃米爾覺得多哈這個伊斯蘭世界的中心,正適合作為伊斯蘭文化藝術珍品的聚集地,所以下令四處購買地毯、玻璃製品、陶器、珠寶和細密畫等收藏品。他對於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貢獻,就如同弗朗西斯一世對盧浮宮博物館、葉卡特琳娜對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的貢獻。外界評論:與迪拜、阿布扎比等城市相比,同樣追逐明星建築師從事文化建築建設,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砸大錢收集典藏品,而非與大博物館合作,在全球化趨勢下沒有被“文化殖民”,自立自強的作為令人刮目相看。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恰好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阿布扎比請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中國國家美術館就是他設計的)設計建造了一座博物館:阿布扎比盧浮宮,兩年前正式對外開放。“盧浮宮”這個品牌是向法國租借的,為期30年,藏品也是向法國十餘間重要的美術館10年期租借的。阿聯酋官方稱:“阿布扎比與盧浮宮的關係以及從全新文化視角詮釋世界也是博物館的又一支柱。”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同樣源於國家理想,出發點卻大相徑庭。

這隻瓷器碗是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上面的文字翻譯過來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也許就是卡塔爾人堅持做自己的事的精神底色吧。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儘管卡塔爾自己並不是一個藝術大國,但通過建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致力於成為所有伊斯蘭藝術品的收藏和展覽中心,體現了這個國家在藝術領域裡的理想和追求,值得受到世人的尊敬。

一座藝術博物館燃亮一座城市——我所不知道的卡塔爾(一)

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和部分及整體使用,侵權必究。如需轉載,應獲得作者授權,並註明出處及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