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分贝和频率

大家有去测过听力看过听力报告的都知道,听力图上有两大组成部分:分贝和频率。看一个人的听力有没有问题的评定指标分别是分贝受损和频率受损。声音的大小高低是用分贝来表示。我们说平时听不清别人说话或者是离得远的在嘈杂的环境下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提高自己说话的声音以达到让别人听得清楚。正常的听力在25分贝以下。

声音的大小是分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频率是什么?跟听力下降有什么关系?人耳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频率范围。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不一样的。例如狗叫声属于低频,猫叫声,鸟叫声属于中高频段的声音。而我们人说话的声音言语频段主要在250HZ到4000HZ,如果一个人的听力损失在这个频率那对别说话的内容就会听不清。低频段的声音主要影响的是声音传播的能量,高频段主要影响的是声音的清晰度。往往高频听力的缺失会更容易让人忽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低频好,高频差的人日常交流的影响自认不大,因为自己是能听到声音的,只是听不清楚,结合看口型,手势动作等相联想也都能理解。但是正好相反的是高频的缺失在助听器的选择上是最难的,也是助听器难以补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