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幾分“孩子氣”



做人,要有幾分“孩子氣”


做人,要有幾分“孩子氣”

“孩子氣”,不是任性胡鬧,而是真誠與坦率,簡單與富足。


像孩子一樣看待問題,不是幼稚,而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一顆寶貴的童心。


童心,是一種真誠


李贄說:童心者,真正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


童心,是一種真誠。


不世俗,不世故,真誠待人的坦蕩。


蘇軾一生在新舊兩黨之間掙扎,新黨認為他是舊黨,舊黨認為他是新黨。


無論誰上臺,他都要被打擊一番。


舊法不對,他要指正,新法害民,他也要批評。


他只對事,不對人,更不願拉幫結派,枉顧事實。


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保持一顆童心,以誠待人,才能以心換心,收穫真正的友誼。


保持一顆童心,坦率真實,才能不必算計偽裝,活得坦坦蕩蕩。


真誠自有萬鈞之力,它是人生的根基。


沒有真誠,生命就是一座在謊言與虛偽交織成的空中樓閣,再小心謹慎也逃不過轟然倒塌的命運。


童心,是一種豁達


周國平說:凡童心不滅的人,必定對人生有著相當的徹悟,有一份通透與豁達。


黃州地處偏遠,很少有羊肉賣。


僅有的羊肉,都被達官貴人買去了,蘇軾想解饞,於是就去買別人不要的羊脊骨。


他把羊骨放在火上烤,然後撒燒酒、調料,吃得津津有味。


他在信中對弟弟誇耀,這樣做出來的羊骨頭,裡面的骨髓比海鮮還好吃,就是旁邊的狗不太開心。

做人,要有幾分“孩子氣”

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他都能笑得出來。


他把身外之物看得很輕,安然自若地享受當下的美好。


我們都想變成“沒心沒肺”的孩子,卻最終變成了患得患失的大人。


大人有太多的放不下,看不開,所以才活得那麼累。


老子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保持一顆童心,保持純真自然的天性,拋卻計較得失,才能活得灑脫。


童心,是一種能力


很多人說童年的時候,覺得日子好長,彷彿沒有盡頭。


成年之後,卻覺得光陰似箭,剎那之間,自己就老了。


童年的時候,好奇心催動著我們去發現生活,所以每一天都是新的,


而成年之後,因為學業、工作、家庭,三點一線,每個人都在自我重複。


數十年如一日,怎會不覺得光陰易逝?


保持好奇,是對生命不斷地豐富與更新。


一個人容顏雖然老去,但是他的見識、閱歷都在大幅增長,他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改變。


這樣一個每天都在更新的生命,我們能說他老了嗎?


蘇軾半生流離,但是他讀書、繪畫、書法、學醫、廚藝、耕地、政務、水利,一個也沒落下。

做人,要有幾分“孩子氣”

能學的都學了,能做的都做了。


旺盛的好奇心與巨大的熱情,讓他沒有被政壇的風雨淹沒,反而活得津津有味。


童心不是一種年齡,而是一種能力,一種對生活保持熱情的能力。


一個對生活保持好奇的成年人,一定有很多的興趣與愛好,充實著他們,支撐著他們。


他們的生活,豐富而充實,不會被打垮,更不會輕易老去。


六一兒童節並不只是兒童的節日,也是富有童心的人的節日。


向孩子學習,保持真誠,保持樂觀,保持好奇。


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