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儒家思想的“信”,看信用在我們當今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信”,在中國古代漢語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詩·衛風·氓》:信誓旦旦。《說文》:信,誠也。《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信義著於四海。《荀子·富國》:已諾不信則兵弱。

從儒家思想的“信”,看信用在我們當今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一.“信”的概念

信,左邊一個單人旁,右邊一個言,會意字,一個人的言論應該是誠實的。

“信”在漢語中的含義很豐富。

和信件有關的有書信、家信;

和音信有關的有:通信、信息;

和心態有關的有:相信、信任;

和性格、品質有關的有:信用、信譽;

在所有“信”的含義中,“信用、信譽”的概念最重要,涉及到今天的每一個人,社會每一個領域,地球上不同的社會形態。

不管哪一層含義的“信”,都和人的思想、說出的話、人的行為有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提出了仁義禮智信,被稱為“五常”,其中包含了“信”。

最初,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提出了仁、義、禮,後來,孟子補充為仁、義、禮、智,再後來,董仲舒健全為仁、義、禮、智、信。

二.中國古代是一個信用社會。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很普及,人的信用很高,整個社會都是這個狀態,處處都要體現出自己是一個講信用的人。

從儒家思想的“信”,看信用在我們當今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在《史記·季布欒佈列傳》記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一諾千金”的古語。

是說,得到黃金一百斤,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諾。相傳當時一位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很講信用,說話算話,只要他答應的事,再困難他都會想盡辦法去實現,季布就是當時古代社會講信用的典範。

“鼎”是中國古代的容器,九鼎,當時是夏、商、周朝代的傳國之寶,朝之重器;相傳在夏朝初期,夏王大禹所鑄,當時大禹把天下分為九州,大禹造出九鼎象徵九州。

古語的一言九鼎,就是說一個人說出的一句話像九鼎一樣沉重,可見一句話有多重的分量。

有關“信”,我們熟悉的一句話叫: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是說君子一句話,四匹馬拉的車都追不上;成語的言而無信、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言不由衷、言出必行,都是在講“信”的重要。

三.在生活中怎麼提高社會共同的信用?

1.首先要懂得,“信用”,是維護社會文明秩序的最低成本。

我們知道,維護一個社會的正常秩序需要消耗大量的社會成本。

而在當今維護社會的所有成本中,道德的成本是最低的。

道德從一個角度上說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用來指導人的言行和舉止,如影隨形,不需要其他外在的附帶條件,一個人用道德就可以守住信用,約束自己,不做壞事,不做傷害別人利益的事。

所以,當一個人的信用很高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正能量,當很多人信用很高的時候,社會的風氣就會很高尚。

如果一個人遠離道德,心中就沒有規則,甚至沒有底線,為了貪婪,可以隨心所欲,這時候的表現,會破壞社會普遍存在的規則和認知,對人和社會造成傷害,增加維護社會秩序和文明的成本,浪費和消耗社會資源。

在傳統文化中,能夠擔當起維護社會重任的重要概念就是“信”,那麼在高速運轉、錯綜複雜的當代經濟社會,信用、信譽更為重要;生活中兩人如果口頭約定一件事,會有一方要強調一句:說話算數啊!經濟社會的所有矛盾和糾紛幾乎都和信用有關。

2.從行走江湖的神秘賒刀人看“信用”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古人行走江湖很簡單,不用多餘的準備,古人的思想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古文字一樣,很簡單,也很單純,沒有那麼多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不用去提防別人,當然更不會去處處算計別人。

從儒家思想的“信”,看信用在我們當今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在民間,一直有一種神秘的賒刀人現身江湖,最早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相傳他們是鬼谷子的後代。

相傳江湖上這些賒刀人能夠鐵口神斷、預知未來:鐵口斷生死、神算定乾坤,欲知身後事,請問賒刀人。

賒刀人所賒的物件並不是特指,他們來到鄉村的時候,留給村民要麼是菜刀,要麼是剪刀,要麼是米,要麼是面,要麼是穀物,這些物件村民可以付錢買下,錢貨兩清,也可以賒賬。

這時候賒刀人會留下一個預言,告訴村民,當未來這個預言實現的時候,再來收錢;比如賒刀人賒鐵鍋,賒賬的時候說當大米一斤三塊錢的時候,再來收錢,當時一斤米只有幾毛錢。

賒賬的時候,他們不會和村民簽訂書面協議,只是兩人口頭約定,然後記下村民的名字,約定好到未來這個預言實現的時候,會來兌現。

這些行走江湖的賒刀人和村民素昧平生,但賒刀人完全不擔心村民在未來不兌現承諾,村民也絕不會賴賬,他們認為約定的事就一定要兌現。

這就是中國民間的“信”所起的作用,不需要刑律、行政等外在的手段約束雙方,而是憑藉人的信用、信譽,憑藉社會的共識——普世價值觀行走江湖。

3.現代生活信用無處不在,提高社會信用從自己做起。

我曾經所在的一個單位出了一款新產品,要做一個彩色燈箱,燈箱上要有新產品的信息和廣告語,燈箱要安裝在一個重要的地標位置。

從儒家思想的“信”,看信用在我們當今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公司對此事很重視,我負責和廣告公司的溝通工作,講清了公司對燈箱的設想和要求,設計公司很快做出了設計稿。

從設計樣稿看,設計效果清爽簡潔、畫面明快,特別是新產品,從畫面上看,很有衝擊力,視覺效果很不錯,公司很滿意,於是,在設計稿上籤了字,要求就按照設計稿把彩色燈箱原樣做出來。

燈箱做出來,實地一看效果,我們赫然發現,廣告公司把自己公司名稱印在了燈箱一角,原來廣告公司暗藏了私心,私自毀約了。

“怎麼會有你們公司的名字?”

“這個,這個,不影響燈箱的整體效果”廣告公司業務燦燦的乾笑,言辭閃爍。

“看看樣稿的簽字,既然我們簽字,樣稿就是我們雙方最終的協議,如果你們想加入廣告,也應該事先告知,可以協商的,你們這算什麼?”

從儒家思想的“信”,看信用在我們當今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設計公司沒話了,最終給他們自己造成了損失,也耽誤了客戶的時間和工作,這就是言而無信的結果,因此而波及和延伸到的其他損失不可計量。

不可否認的是,失信,已經是今天經濟社會的一個常態了,擔保、公證、信用黑名單,信用危機,已經成為社會的常態。

現在一個陌生人問你借錢,你敢借嗎?就是兄弟之間,是不是也要再三考慮?這是對感情的一種傷害,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存在這種信用的危機,現代生活中這種失信帶來的危機不計其數,面對這些未知數,幾乎每一個人都在負重前行。

結束語

一個人只有不失信,才能在社會立足,一個團隊只有相互信任才能配合默契,一個社會只有相互信任,才擁有文明和秩序。

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智慧的結晶,傳統文化需要傳授和承接,你、我需要,社會需要,多一點信用,少一點功利,從你我開始,從傳統文化的迴歸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