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應屆生傾斜!廣東“三支一扶”擬招2000人,符合這些條件可報名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通訊粵仁宣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基層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也是發揮作用的大舞臺。5月7日,記者從廣東省人社廳瞭解到,日前,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九部門聯合印發《2020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方案》,正式啟動2020年廣東省“三支一扶”計劃招募工作,將招募2000人。

據統計,廣東“三支一扶”計劃實施14年來,共派遣近2萬名大學生到粵東粵西粵北經濟欠發達地區服務。

嚮應屆生傾斜
粵港澳藏籍大專生可報名

據瞭解,今年廣東計劃招募2000名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招募人數與2019年持平,按照公開招募、自願報名、量化測評、公平選拔、統一派遣的方式,將志願者們派遣到山區縣及東西兩翼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水利)、支醫和扶貧工作,服務期為2年。

嚮應屆生傾斜!廣東“三支一扶”擬招2000人,符合這些條件可報名

新華社資料圖

招募對象為普通高校廣東生源應屆、往屆畢業生;省內高校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和學士以上學位的外省生源應屆、往屆畢業生;以及香港、澳門、西藏籍普通高校畢業生,年齡不超過30週歲(1990年4月30日後出生)。

已參加過“三支一扶”的高校畢業生不能再參加。有服務基層意向的大學生可登錄廣東省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專題網進行報名。

據省“三支一扶”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為聚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今年招募名額將繼續堅持“四個傾斜”:即招募名額繼續向貧困地區、基層醫療單位傾斜;招募崗位繼續向扶貧崗位、支醫崗位傾斜;招募人員繼續向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傾斜。

同時,為應對新冠肺炎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今年對量化測評標準進行了優化,招募嚮應屆生傾斜。網上報名時間為5月11日至5月25日。

搭建服務平臺 人崗匹配率達100%

近年來,隨著“三支一扶”計劃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奉獻基層、紮根基層,據統計,“三支一扶”計劃實施14年來,廣東省共派遣19485名大學生到粵東粵西粵北經濟欠發達地區服務,“三支一扶”人員足跡遍及粵東粵西粵北16個地級以上市、83個縣(市、區)的2188個鎮街基層單位,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時代主旋律。

派遣到龍門縣藍田衛生院支醫的鄧志威,多次成功搶救病人,成為衛生院獨當一面的骨幹醫生,被稱為“年輕的老醫生”。

他坦言:“以我的學歷,如在珠三角地區的醫院只能打雜跑龍套,發展空間和我現在的崗位沒法比,薪酬福利也不會比現在好,更重要的是完全體現不出我現在的存在價值。”

如今鄧志威已打算在服務地安家,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充滿信心:“有這麼好的大舞臺‘唱戲’,讓我們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當然願意紮根當地”。

據瞭解,廣東立足基層,創新“三支一扶”計劃招募選拔方式,優化量化測評系統,將“本地生源”作為分值較高的評分項,拓寬本土人才迴流渠道。堅持目標導向,著眼於把人才引向基層、留在基層,招募崗位向當前或未來2到3年有空編的基層服務單位傾斜,多方位打通人才向農村、向基層一線流動的渠道。

近五年來,廣東“三支一扶”招募人崗匹配率達100%。同時,構建人才返鄉協助機制。省、市、縣已全部成立組織、人社、教育、財政等組成的“三支一扶”工作領導小組,服務單位負責日常管理,形成了四級聯動、九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待遇不斷提高
每人每月不低於3600元

如何讓高校畢業生真正留在基層、紮根基層?廣東堅持用待遇留人、用事業留人,聚焦解決其待遇保障和就業出口問題。

據瞭解,目前“三支一扶”人員工作生活補貼由2006年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不低於3600元。此外,各級財政還承擔社保補貼1008元、交通補貼1000元、安家費補貼3000元,服務期間為每人支付培訓費3000元。

各地還給予每人每月500至1000元左右的其他補貼。部分地市對期滿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員,一次性給予2萬-3萬元補助。

同時,廣東積極拓展“三支一扶”人員就業渠道,落實優惠政策,形成了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聘、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推薦、扶持自主創業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服務體系。

具體而言,廣東鼓勵縣(市、區)統籌基層編制直接吸納期滿“三支一扶”人員;將服務期滿“三支一扶”人員納入高校畢業生創業政策支持範圍,支持“三支一扶”人員自主創業;對未能及時就業的“三支一扶”人員,重點提供崗位信息、職業培訓等針對性強的就業服務,優先安排到中小微企業或鄉鎮、村居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通過多種舉措,實現“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滿就業率逐年提高。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樊美玲

實習生 | 周煒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