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價值”背後的野蠻與絕對不公平

“普世價值”背後的野蠻與絕對不公平

文 | 王世保

弱肉強食是動物世界所遵循的叢林法則的基本特徵,屬於動物的人類按說也在叢林法則的控制之內,但人類這種動物卻是有著不同於其他動物的人性和智慧的,那麼人類社會就應擺脫這種無意識的競爭狀態,在不斷完善人性的基礎上去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

如果把弱肉強食的動物狀態看作野蠻的判定標準,那麼一個人類社會越是對叢林法則拋棄得乾淨也就越是文明。因此,文明化的象徵就是最大限度地擺脫動物狀態的叢林法則。從這個角度去考量整個人類的文化,我們不難發現被現代人所極力信奉的冠以“普世價值”美名的人權、自由、民主和平等等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只是一種野蠻人的價值觀,它所維持和強化的只是歐洲人那種野蠻的動物狀態。

個人主義運用抽象的邏輯思維解構了社會整體,把每一個社會個體凌駕於社會整體之上。一旦社會個體凌駕於社會之上,那麼個體存在的意義就會指向其自身,而本能原欲的放縱也就自然會成為個人的終極追求,這恰是一種赤裸裸的動物狀態。那麼從個人主義衍生出來的人權、自由、民主和平等的資本主義價值觀也必然是以這種動物狀態為基礎,繼而去維護和強化這種動物狀態的。

權利就是本能原欲的一種理性偽飾;自由就是原欲在權利的偽飾之下所尋求的放縱;民主就是在社會的層面為放縱原欲的自由狀態提供的合法性制度;平等則是個人主義把結構性的社會平面化後的理性抽象。於是,在信奉資本主義價值觀的社會里,每一個社會個體都可以在民主的政治制度下,通過對自己權利的申張最大限度地取得自由,繼而不斷地放縱自己的原欲。每一個社會個體的原欲放縱,表現出來的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自由競爭,強者利用自己的一切優勢(包括先天的和後天的)從弱者手中合法而又正當地奪取和佔有那些維持他們生存的有限社會資源,進而把他們置於被社會淘汰的邊緣。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競爭,只是一種弱肉強食的理性偽飾,它的本質就是叢林法則,一種野蠻的動物狀態。

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從原始動物般的野蠻狀態演進到社會性的文明狀態,都必須有一個比較漫長的歷史。對於歐洲人,一千五百年前他們還是群居在原始森林中的野蠻人,如今他們仍然是野蠻人,只不過偽飾了一層從基督教和古希臘-羅馬文化那裡借來的理性外衣。

這就是西方理性主義文化,基於動物狀態的個人主義衍生出了人權、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普世價值”,而“普世價值”讓這種動物狀態披上了一層理性偽飾的文明外衣。雖然是文明,但它卻缺失了人性,有的只是放縱原欲的獸性。

資產階級及其意識形態的代言人一直在鼓吹資本主義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他們用一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人權、自由、民主和平等等看似公平和正義的理性概念去偽飾絕對不公平和非正義的現實,那就是在這個社會里少數人佔據著大多數的社會財富,絕大多數人只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力換來少量的生活資源。

權利,他們用權利的正當性偽飾了自己佔有絕大多數社會財富的合法性,這些從弱者手中奪取的巨量社會財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自由,他們用邏輯上所有人都會自由的假設掩飾了只有佔有絕大多數社會財富才能擁有自由的絕對不平等的現實;

民主,他們用邏輯上所有人都有投票權的假設掩飾了只有佔有絕大多數社會財富才能擁有公共權力的絕對不平等的現實;

平等,他們用邏輯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的假設掩飾了只有佔有絕大多數社會財富才能擁社會地位的絕對不平等的現實。

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普世價值”,一件偽飾資產階級奪取和聚斂絕大多數社會財富以及擁有著政治權力的絕對不平等和非正義的光華外衣,一種資產階級通過其代言人投向無產階級的精神鴉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