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416天


最近又重刷了一遍哈利·波特。

發現其中《三兄弟的傳說》這則寓言,並不簡單。

它的背後,傳達了三個人生道理。

01

不要貪圖,超過自己能力的資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河,從沒有人能活著過去。

這天,來了三兄弟,他們用魔法搭了一座橋,成功地過了河。

死神不滿意他們的僥倖逃脫,就假意允諾他們每人一個願望。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老大喜提一根,堪稱世界之最的魔杖。

因為有魔杖在手,戰無不勝,名揚天下。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某天晚上,他被一個巫師盯上,殺人截貨,老大這就找死神報道。

貪圖不該得到的東西,總會用別的方式失去。

在《哈利·波特》中,有很多貪心的人。

貪圖權勢帶來的榮光與地位的烏姆裡奇,就是其中之一。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因為喜歡粉色衣物和裝飾,性格卻很壞,她被稱作“粉色癩蛤蟆”。

本來是麻瓜與巫師的後代,卻對自己的麻瓜血統深惡痛絕。

她同樣看不起自己的父親。

她17歲加入魔法部,成為一名低級職員。

卻由於無與倫比的諂媚能力,步步高昇,三十多歲就成為副部長。

還為了魔法部長與鄧布利多的對抗,進駐魔法學校,成為一個專制獨裁者。

把學校搞得烏煙瘴氣,還對學生們實施各種壓迫,不聽話的就體罰。

下圖是烏姆裡奇對哈利波特的懲罰。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伏地魔迴歸後,她就開始為更厲害的伏地魔做事。

這裡還有一個小彩蛋。

隨著她越來越膨脹,她角色的衣服顏色也越來越深了。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最後,被關在阿茲卡班終身監禁。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有些中了鉅額彩票的普通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財富,會自我迷失。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湖南小夥陳某,2008年中過1000萬的大獎。

買房買車花掉120多萬,做生意投了300萬,看不上老婆與其離婚拿出100萬,賭博一場至少幾十萬。

4年後一貧如洗。

向當地銀行申請了一張額度20萬的信用卡,在惡意透支了19萬元之後就消失了。

因涉信用卡詐騙被湖南警方於2014年1月逮捕。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一項調查顯示,近20年來,歐美的大多數頭獎得主在中獎後不到5年內,都會因揮霍無度等原因變得窮困潦倒。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該項調查同時顯示,美國彩票中獎者的破產率每年高達75%,每年12名中獎者當中就有9名破產。

永遠不要貪圖,超過自己能力外的資源。

即使它是無價之寶,即使有無數人想要。

得到也大概率會失去,以各種各樣的方式。

02

接受遺憾,沒什麼可以重來

老二要了一個復活石,想要復活心上人。

心上人復活了。

但復活之後,她不再是活著時的那個人,變得冷冰冰的。

他受不了,最後上吊自殺。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大家最心疼的人物是斯內普教授。

斯內普,從小和莉莉青梅竹馬。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進入魔法學院後,斯內普愛上黑魔法,而且交友不慎。

莉莉進入格蘭芬多,二人漸行漸遠。

某次,斯內普被莉莉撞到自己的窘迫,衝動的罵她“泥巴種”。

從此真正失去了自己喜歡的女孩。

接著加入伏地魔麾下。

因為提供給伏地魔線索,導致莉莉被殺。

斯內普很後悔,答應鄧布利多教授做雙面間諜,以保護莉莉的孩子哈利波特。

最後,被伏地魔的蛇咬死。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斯內普可能依然會去學習黑魔法。

他可能對莉莉更加上心,他們也可能會在一起,但是不會長久。

因為他們不是一類人。莉莉是善良的,斯內普是陰鬱的。

很多事情,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況且,沒什麼可以重來,只有接受遺憾。

這一點,哈利·波特做得很好。

在他得知,必須要讓伏地魔親手殺掉自己後,主動丟掉了復活石。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勇敢地迎接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挑戰。

結果,被殺的只是他身體裡的伏地魔碎片。

其實,從來沒有什麼從頭再來,有的只是不甘心。

只有把這種不甘心當做力量,減少遺憾,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要主動接受發生的一切,積極改進。

03

懂得敬畏,活在當下

老三隻要一個可以躲開死神視線的物件。

他得到了一件隱形斗篷。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也只有他,安穩的活到老。

最後把斗篷傳給後代,自己則像個老朋友一樣,和死神聊著天走了。

他知道死神的厲害。

所以只是謙虛地跟死神求得一件隱形衣。

好好地去珍惜自己接下來的人生。

也就是,每一個現在。

有段時間,哈利波特沉溺於一面鏡子。

那面鏡子可以讓他看到自己的父母。

他就總去那面鏡子前,體會從未有過的親情。

鄧布利多對他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

鏡子反映出的,正是我們心中最渴望的事。

但鏡子不能提供我們真正的知識或者真相,人類總是在鏡子中虛度光陰,甚至因此而發瘋。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人不能活在夢裡,不要依賴夢想而忘記生活。

可悲的是,我們總在追求一些東西,而不斷忽略眼前的美好。

04

結語

在另一部高分劇《黑鏡:聖誕特別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馬特曾是一名戀愛導師,即:通過遠程操控客戶,告訴他們說什麼內容吸引對方,幫他們戀愛成功。

他的客戶,基本都是不愛說話的宅男。

有一次,他幫客戶男孩搞定了心儀的女孩,兩人一起回到女孩家裡。

不料,該女孩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正準備晚上自殺。

這個突然出現的男孩,讓她感覺是同道中人。

重看《哈利·波特》,才發現這3個人生道理,都在這則寓言中


她決定帶著他一起死,並灌他喝下了毒酒。

馬特目睹了這一場景,大受刺激,從此再也沒有做過戀愛導師。

故事裡這個被毒死的男孩,不勇敢、不坦然,卻想收穫一場戀愛。

最後的慘劇,他自己應該負最大的責任。

我們的生活,可能不完美,但它真實,這才是最寶貴的。

希望我們能真正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