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硅晶圆厂上市,首日涨180%!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两外籍


中国最大硅晶圆厂上市,首日涨180%!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两外籍

作者 | 市界 秦海清

编辑 | 朗明

4月20日,沪硅产业登陆科创板,发行价3.89元,上市首日暴涨180.46%,报10.91元/股,市值271亿元。

中国最大硅晶圆厂上市,首日涨180%!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两外籍

沪硅产业主要从事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企业之一,是中国大陆率先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

半导体硅片是生产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半导体产品的关键材料,是半导体产业链基础性的一环。然而,半导体硅片也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环节之一,当前我国半导体硅片的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化进程严重滞后。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国际巨头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2018年,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企业信越化学、SUMCO、Siltronic、环球晶圆、SKSiltron合计销售额占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销售额比重高达93%。

中国最大硅晶圆厂上市,首日涨180%!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两外籍

2016年到2018年,沪硅产业在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22%、1.94%和2.18%,全球市占率较低,但处于逐步提升之中。沪硅产业招股书称,公司肩负着提升国家产业安全的重任,正处于奋力追赶国际先进企业的进程之中。

沪硅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从2016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14.93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沪硅产业已经连续亏损四年。

对于未能实现盈利,沪硅产业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受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半导体硅片投资高、资产重、折旧大的影响。未来,随着发行人产销规模的继续扩大、客户认证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发行人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现盈利。

中国最大硅晶圆厂上市,首日涨180%!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两外籍

2020年一季度,沪硅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到4.42亿元,同比增长48.48%到64.10%;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区间为-4720万元至-6520万元,同比下降了5849.41万元至7649.41万元;扣非之后,归母净利润区间为-7250万元至-8860万元,亏损增幅区间为255.50%至334.45%。

中国最大硅晶圆厂上市,首日涨180%!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两外籍

2018年,沪硅产业董监高中,领取薪酬的主要为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总裁李晓忠薪酬近147万元,执行副总裁Kai Seikku2018年薪酬将近762万元,远远高于其他高管。招股书显示,Kai Seikku出生于1965年,为芬兰国籍。

截至目前,沪硅产业有3位核心技术人员:李炜、WANG QINGYU和Atte Haapalinna,其中李炜为中国国籍,WANG QINGYU是美国国籍,Atte Haapalinna为芬兰国籍。

2018年,李炜的薪酬为144.1万元,WANG QINGYU薪酬为281.51万元,Atte Haapalinna领取了164.46万元的薪酬。

薪酬之外,沪硅产业高管还被授予股票期权,其中总裁李晓忠获得的股股权票数量最多,为394.8万股。

中国最大硅晶圆厂上市,首日涨180%!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两外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