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董卓为什么要点名除张让?

中平六年董卓为什么要点名除张让?

董卓拒绝就任并州刺史

中平六年,董卓应何进之召率兵进洛阳,并上书少帝点名要清理以张让为首的宦官。《后汉书》中对张让有专门介绍。当时有名的宦官有十二常侍,其中赵忠和张让齐名,比张让还早封侯,但是董卓单单点名了张让。董卓为何如此痛恨张让?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董卓上书的时机。上书发生在少帝刘辩初登大宝,何进想要剪除宦官的大背景下,时机拿捏得非常巧妙。从《后汉书.何进列传》中可以知道张让当时已经隐退,董卓和张让的恩怨一定发生在灵帝一朝。

回顾董卓在灵帝一朝的轨迹,虽然小有波折,总体而言是顺风顺水。特别是自中平元年黄巾之乱至中平五年凉州之乱,董卓和皇甫嵩逐渐成为武将中的翘楚。这中间,没有张让的通融是不可能发生的。以《后汉书》记载的皇甫嵩的经历为例,张让问皇甫嵩要五千万,皇甫嵩不愿给,张让一生气,硬是把堂堂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用命换来的八千户食邑削去了六千户,可见张让的能量之大。同一时期董卓却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由此可以知道董卓出手是相当的爽快,他们的关系是非常的和睦。那么,二人的关系是在什么时候变坏的呢?

中平六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董卓在年初收到主管少府的委任以及后来担任并州刺史的委任都非同寻常。灵帝要董卓把部队交给皇甫嵩,这戳到了董卓的痛处。董卓认为,能在背后出此高招的一定是张让。这让董卓非常愤怒,想想花出去的钱,董卓感到被愚弄了。董卓毕竟不是等闲之辈,他用柔软的身段争取到了驻防边塞的机会,这让张让非常忌惮。也许这也是张让激流勇退的原因。

张让这个人在《后汉书》中是以十足的奸佞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在这件事中,我们能看到他的另一个侧面,张让在帮助灵帝操盘江山社稷。他虽然收了董卓的钱,但是当他觉得董卓危险时就会采取一些降低危险的行动,即使这会触动董卓的利益。因此,严格来说,张让还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他观察天下的位置和眼界非比寻常,是一个明白人。只是,中饱私囊和天下大治是有根本冲突的,纵然张让头脑灵活,也无法阻止黄巾之乱,这些日积月累的问题终究把他逼到了洛水之上。

董卓在中平六年以讨伐张让为开始走上了巅峰,也进入了一条不归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