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第一次選址最迷茫,因為不知道要什麼;

第二次選址較清晰,因為知道不要什麼;

第三次選址很挑剔,知道要什麼和不要什麼;

心裡有數但總抱著僥倖心理,認為下一家會更好,以至於常常會錯失最佳店鋪。

餐廳入駐購物中心本就是一場博弈:跟開發商博弈,跟競爭對手博弈,跟顧客博弈……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一家不錯的購物中心,並不意味著一定能給餐廳帶來好生意,拍腦袋決策的選址辦法也許會倖存僥倖,但總不如“商業預判+實際考察”走得更長遠。

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購物中心選址規則

入駐購物中心選址準則:先看購物中心,後看主力店,再看具體店址。具體而言,需要從以下四個維度去考量:

1. 人氣熱度

推薦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判斷購物中心的人氣熱度,那就是使用百度地圖的“熱力圖”。

操作步驟:打開手機版百度地圖--首頁--圖層--熱力圖,開啟【熱力圖】即可實時查看人流量。

如下圖所示:

人群越集中,區域顏色越深;

人群越分散,區域顏色越淺;

由深至淺分為A、B、C、D四個人氣等級。

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地區人氣熱力圖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初創餐飲品牌應儘可能先攻佔A級或B級購物中心,讓更多的顧客知道自己的品牌。

下圖為重慶地區熱力圖,重慶有9個區,每個區都自成中心,江北區觀音橋商圈、渝中區解放碑商圈、九龍坡區袁家崗商圈、重慶站、重慶北站的人群密集度最高。觀音橋周邊的五里店、人和商圈、餘松路、照母山的人群密集度稍有減弱。

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重慶地區熱力圖

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斷購物中心的人氣熱度時,應該對其進行工作日、休息日,以及早、中、晚不同時段的熱度分析,從而得出較為科學、可靠的結論。

2. 經營業態

如果購物中心條件不行,就很難養育出好的主力店;而主力店不行,則無法帶來足夠的潛在顧客,店址位置再好也無濟於事。經營業態的主要參考指標是周圍寫字樓和社區的入住率、住宅特色、顧客消費能力和有效人流等。

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購物中心業態定位

此外,還需綜合思考購物中心內是否有麥當勞、肯德基等大型餐飲品牌、餐飲品類組合是否多樣化、品牌佈局有何規劃、購物中心主力店是何種類型等一系列問題。如果購物中心裡連麥當勞這樣的大型餐飲品牌都沒有,那麼建議餐廳經營者還是換個地方吧。

3. 開發商的綜合實力

開發商的實力不夠、專業性不強,對於餐飲品牌的後期經營會有直接影響。成熟度高的專業開發商,不僅營銷、物業、規劃能力強,對於餐飲品牌、品類數量上的嚴格把控也能讓餐廳在“差異化”上具備先發優勢。比如同一購物中心內只允許進駐兩個品牌的日料店,並且面積一大一小,安置在不同樓層,保證同一片區內的競爭對手不會氾濫。

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購物中心

其次要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比如在重慶新世紀、大融城等在當地的話語權和認知度往往超過中糧、凱德。當然,項目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周圍同類型購物中心的密集程度也很重要。

4. 地理位置

餐廳的潛在顧客主要分佈於周圍3公里的社區和商圈。能否讓這些人覺得簡單、直接、快速、方便,決定著餐廳在購物中心的存活年限。像購物中心距離地鐵站能否控制在300米以內,距離公交車站能否控制在100米以內,半徑1公里以內的旅館、酒店等住宿設施是否有10家以上,道路是否擁擠,停車是否方便等問題,都應納入餐廳經營者的考量範圍。

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地理位置

確定入駐某個購物中心後,接下來就是選具體鋪子,有三點值得注意:

  • 商場對於各樓層、各區間有著不同的功能劃分,餐廳應根據品類對號入座,不要以“獨行俠”的姿態出現在餐飲聚集地以外的地方。顧客一般會先找個餐飲品牌多的地方再從中挑選。
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購物中心樓層索引

  • 注意與主力店距離,如麥當勞、肯德基、海底撈或者電影院和超市。當兩端主力店的業態和實力相當時,儘量選擇動線中間的位置。不同時,則應根據客群定位進行選擇。休閒、簡餐,應該靠近電影院、電玩城。中式正餐,應該靠近便利店、超市。
開店選址3:入駐購物中心?商圈選址如何考量?

主力店麥當勞

  • 對於一些初創品牌很難獨立承受租金,可考慮店中店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