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追踪监测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应用PIT芯片、体外T型和声呐标记等技术,对放归长江的中华鲟进行追踪监测,开展放流效果评估。

视频加载中...

PIT芯片标记一般植入中华鲟的背部肌肉,是中华鲟永不丢失的身份证。体外T型标记一般挂在中华鲟的背鳍上,便于后期监测回捕,及时反馈渔民误捕信息。声呐标记一般植入中华鲟的腹腔,通过定时或实时发送的声呐信号,便于科研人员掌握中华鲟的洄游时间、洄游距离等信息。

中华鲟研究所于2014—2019年连续开展中华鲟放流标记追踪工作,通过大量监测数据,对放流中华鲟在长江中下游的洄游规律及入海率,以及在长江干流和支流上的活动规律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为深入开展中华鲟物种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