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為什麼讀過的書總是記不住,隔一段時間再看就像是讀一本新書一樣?”“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的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餐桌上,幾個朋友在一起閒聊,問最近都幹了些什麼?我驕傲地回答:“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看書。”“那最近都看了什麼呢?和我們說一說唄。”“這個,讓我想想……有點想不起來了(此處大寫的尷尬)。”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不想每天把時間花費在看劇、聚餐上,想通過閱讀來改變自己。但是對待閱讀這件事,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

面對這些困惑,有人很淡然地解釋說:“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一開始,我對這些話深信不疑,坦然地接受著自己邊讀書邊遺忘的狀態。妄想著我讀過的書已經融入了我的氣質當中。

但是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我發現這種說法簡直就是胡扯。因為如果你連自己讀了什麼都記不住,你壓根就沒法學到新知識,更不可能有行動上的改變。照照鏡子,發現自己還是原來的那個土肥圓。

不得不承認,大部分人的閱讀都是無效的。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日本的奧野宣之寫了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他在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閱讀的基本目標:“讀完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圍繞著這一目標,他提出了一種“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

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強調了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也許有人會說,“讀書筆記誰不會啊,我讀小學就開始寫讀書筆記了。”其實,作者所謂的讀書筆記,有別於我們傳統的讀書筆記。

從小,老師和家長就教育我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於是,我們養成了課堂上做筆記的習慣,看書摘錄好詞好句的習慣。我們平時所說的讀書筆記,大多指的就是這種摘抄本。

奧野宣之的讀書筆記就厲害了,它把讀書相關的信息都記入同一本筆記當中,包含選書、購書、讀書、記錄以及活用五個步驟。有點像一盤水果沙拉。這樣的讀書方法,也叫做“一元化筆記讀書法”。

乍一看,可能覺得什麼都往一本筆記本里記會顯得很雜亂,其實這大大提高了我們筆記本使用的頻率,降低了記筆記的難度。回想自己,如果看完一本書,才寫一次讀書筆記,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就把筆記本束之高閣呢。

奧野宣之用他獨創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管理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進行記錄。他是一元化筆記讀書法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受益者。他把他的閱讀方法總結出來,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重視讀書筆記的重要性,真正學會有效閱讀一本書。

接下來,我將會根據“一元化筆記讀書法”的五個步驟,把這篇文章分成五個部分,帶領大家來學習書中的精華。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01 選好書,讓你的讀書事半功倍

有句話說得好:“讀什麼比怎麼讀更重要。”這句話告訴我們選書的重要性。“讀一本壞書浪費的不僅是讀這本書的時間和金錢,還讓你失去了遇見另一本好書的機會。”

有時候,我們讀的可能不是一本壞書,但卻是你當下不需要或者不感興趣的,我們也說選書不當。那怎麼樣選書才能省時高效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了我們答案。

正如我們在上文提到的,作者的“一元化筆記閱讀法”把選書環節也記錄到了同一本筆記本當中。作者認為,生活中的所看、所聞和所感都可以記在筆記本里,作為日後選書的重要來源。而且根據這種方法選出的書,恰恰是我們最需要、最感興趣的書。

比如,我最近看了一部熱播的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我可能就會想去看看它的同名小說。又比如說,我感覺時間總是不夠用,很多工作不能高效完成,於是我就會想去看看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甚至,你在瀏覽網站、微博時,看到別人推薦的好書都可以記錄在筆記本里。

我們選書,除了來自生活中的靈感乍現,還可以通過“樞紐書”來找到能夠幫助自己的書。什麼是樞紐書?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可以不斷引領我們找到其他書的書”。

比如,我在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時候,看到書裡引用了詹姆斯·韋伯·揚寫的《創意的生成》裡面的一段話,我覺得這段話很有道理,我就會把這本書記在筆記本里。那麼此時,《如何有效一本書》就是“樞紐書”,它讓我找到了我想看的其它書。還有的“樞紐書”後面還會附上參考文獻,這也是我們選好書的重要途徑之一。

有時候看豆瓣或者一些公眾號的書評,也能讓我們找到讓自己“怦然心動”的書。

選好書是讀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就好像在跑步比賽中選對了賽道,在求知路上選對了導師。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02 巧用購書清單,省錢省時間

一到週末,我喜歡去圖書館和書店逛逛。徜徉在一排排書架中間,既讓我覺得心安,又覺得迷茫。心安是因為我知道我來這裡是為了自我提升,迷茫是因為,在浩如煙海的書海當中,我不知道看哪本。

拿起一本書,翻了一會,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又放了回去。這本書瞅瞅,那本書看看,要離開了,才發現自己好像沒有學到什麼東西。

逛街的時候,路過一家書店,想著去裡面買幾本書回去看看。一進到書店就被裡面暢銷書區那些有趣的書名和封面吸引住了,最後買了一本“看起來還不錯”的書。

這樣的場景你們是否很熟悉呢?沒有目的地去買書,就容易被其他的誘惑牽著走,到頭來,既費錢又費時間。

為了使購書過程更加省時高效,在選書和買書之間,還需要一份“購書清單”。我們上面說過,要在筆記本中記下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和內容。我們後續還需要把散落在筆記本各個角落中的書名整理成一份“購書清單”。

為了方便購書,購書清單要包含三類信息: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我習慣把購書清單記在筆記本的最後一頁。如果你要買的書籍多得記不下來,作者建議把購書清單打印出來,貼在筆記本上。

列購書清單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培養自己帶著目的去讀書的意識。有了購書清單,就可以實現“指名購買”了。“去書店以後要做的事情很簡單:翻開目標書籍。決定要不要買。這就是購書的確認工序。”

現在很多人喜歡網上買書,或者看電子書,我也不例外。但是作者建議,如果要網上買書,最好“購買內容已知的書”。“所謂‘內容已知‘,是指讀過這套叢書之前出版的幾本,或者曾經在書店翻看過該書,或者該書是人盡皆知的名著或經典作品,或者自己曾經多次讀過作者出版的其他作品。”

有了購書清單,買書不再是一件盲目的事情。它還可以幫助我們節省時間和金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03 帶著目的去讀書,想不記住都難

讀書和記錄環節是本書著墨最多的部分,同時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把記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我們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為我知道讀完書後要寫讀書筆記,因此,我讀書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去尋找書中值得我摘錄的地方。有可能是一兩句打動我的金句,也有可能是拓展我認知的論述。我還會思考這樣句子怎樣和我的生活聯繫起來,我又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帶著記讀書筆記的目標去讀書,我還會無意識有技巧地精讀和略讀。為了快速找到讓自己心動的部分,那些我覺得不重要的內容就會一掃而過,如果一旦遇到值得摘抄的部分我就會放慢速度,細心琢磨,直到了解了意思為止。這樣,我讀書的速度整體上來了,而且對重要的內容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讀書”這個環節是一元化筆記讀書法中,唯一不需要用到筆記本的地方。它只需我們邊閱讀邊簡單地做記號。

閱讀做記號有3個步驟:
1.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2.重讀。“讀完一遍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好,就把那一頁的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3.標記。“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角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後仍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喜歡邊讀邊劃線。書讀完後線倒是劃了不少,但沒有一句記得住。這就是所謂的“貪多嚼不爛”吧。這本書推薦的做記號方法,不僅能篩選出那些真正值得摘抄的句子,還在不知不覺中把一些重要的內容讀了三遍。這樣,想不記住都難。

“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04 用記錄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上文提到的做記號的方法,讓我們成功地篩選出了讓自己心動的句子或段落。很多人讀書進行到這個部分,可能就覺得完成了閱讀任務。但是如果想實現有效地閱讀,我們少不了記錄這個環節。

需要再次強調一下,這裡的“記錄”≠摘抄。摘抄只是簡單地把知識從書中搬到筆記本當中,而“記錄”除了摘抄,更重要的是要加上自己的評論和感想。

“記錄”環節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重點內容,也是一元化筆記讀書法的核心。怎樣有效地記錄呢?書中介紹了一種有趣的記錄方法——“蔥鮪(wěi)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我覺得很特別。“之所以把這種筆記取名為‘蔥鮪火鍋(即蔥段金槍魚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因其摘抄和評論並存的特徵,正如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係一樣。”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包含以下信息:
1.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2.書名
3.作者名
4.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5.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為了更好地區分摘抄和評論部分,作者想了一個用符號區分的方法。“摘抄部分用‘○’表示,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感想和補充說明則標上‘☆’。”
 

通過記錄,書上閃爍的思想,發光的金句,將會變成我們的精神財富。在需要創作時,我們就從筆記本,這個思想的倉庫中擷取思想的火花。

讀書時獲得的感想也會成為日後原創思考的源泉。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05 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奧野宣之把讀書過程比喻成做菜,把“購書清單”比喻成購買食材,把“寫讀書筆記”比喻成洗菜切菜,把“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比喻成開火炒菜。這一巧妙的比喻強調了思想輸出的重要性。

輸出可以倒逼輸入,輸入了也要堅持輸出,這樣才能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就好比菜備得再豐盛,如果不去加工,就永遠只能是食材。

其實我們在做讀書筆記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第一次輸出,寫書評、拆書稿等就是進一步地輸出了,會深化我們對知識的理解。

寫好的讀書筆記也不要束之高閣,我們應該養成定時重讀筆記的習慣。每次重讀筆記,就是一次對已有知識再次咀嚼的過程。用現在的經驗經歷去重看過去的筆記,會讓我們產生新的思考,實現思想的昇華。

作者簡介:Lily向上,遊走在傳統學校和國際學校的小學教師,致力於中西合璧教育的探索。熱愛教育,喜歡閱讀。我會不定期分享我的教育心得以及各種小知識。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點贊。也歡迎您在評論區和我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