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让女性平稳度过更年期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年龄在45-55周岁,主诉非常多诸如潮热、出汗、失眠、烦躁易怒等等,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到各个科室看病,但客观检查基本无异常。作为有经验的医生,我们不难做出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诊断,但如何给予患者全面的指导,让他们她们平稳度过更年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运动让女性平稳度过更年期

更年期综合症是人从中年向老年过渡时,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候群,它代表人体机能的衰老。生理方面该时期女性的大脑、下丘脑、肾上腺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 会引发记忆力减退、眩晕、乏力、头痛等一系列的症状, 即“更年期综合症”或“绝经期综合症”。心理方面女性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忧伤和敏感等一系列的反应, 并最终诱发如紧张性高血压、神经性衰弱、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社会行为方面由于女性的体力、精力和社会适应性相对下降, 因而这期间的行为多表现为少言寡语、特立独行、厌恶社交、对工作无信心等。

那么如何顺利度过这个人生必经的阶段, 就成为每位中年女性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考虑到雌激素下降的原因而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但是,由于行该治疗者患宫颈癌、乳腺癌、冠心病的风险性比较高,因此很多妇女心存顾虑。对此,积极寻找别的疗法来缓解更年期症状就显得很迫切。

有效的体育活动可以使更年期女性重新认识自我, 再次寻找生活的平衡点。因此我们在给患者进行医学处方的同时,要根据换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和心肺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给患者制定包含适当的运动内容、锻炼方法和运动量的运动处方。

运动时间

初次进行运动的更年期女性, 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开始运动的时间过长,否则不仅达不到运动效果,甚至会造成肌肉损伤、全身不适以至影响继续运动的信心。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运动, 每次20~30分钟, 每周3~4次即可。很多女性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锻炼,工作累,下班后不愿再动弹。其实运动是一种习惯,需要每天的坚持,从低限度开始如每天走路10分钟,之后的20天每天增加一分钟,一般在6周左右就会达到很好的适应阶段。

运动频率

以往的研究资料显示,锻炼次数的多少决定锻炼的效果。每周2次的锻炼仅能保持机体的现有功能储备, 而每周3~4次的锻炼, 才能提高机体的功能储备。最近,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也提出了中年女性健身运动的最佳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 最好每天1次, 循序渐进, 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常用最大吸氧量(百分数)和心率指标来衡量。运动负荷不大且适宜时, 女性们的情绪常变得高涨,心理得到满足, 行动变得轻快, 目标容易实现。所以, 采用小负荷、低强度的体育运动, 可以缓解由于特殊时期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 更年期女性进行锻炼应选择运动强度50%~60%、心率为110~130次/分或运动强度30%~40%、心率95~100次/分为最佳。

运动方式

更年期阶段,首先应该根据女性的兴趣爱好以及活动特点来选择运动方式。目前全国上下广泛流行的广场舞无疑对一部分更年期患者提供了很好的健身平台。另外更年期女性更适宜于耐力性活动, 如散步、健身跑、游泳等;而我国传统项目如气功、太极拳、扭秧歌等也是深受中年女性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因其健身、健心、健美功能而更适合特殊时期的更年期女性。其次是要根据个人自身的特点,比如对于部分30~40岁的女性,由于她们生理、心理、外部环境压力很大隐性更年期越来越多见,这时应首选步行、慢跑、有氧健身操、瑜伽等以健身、娱乐、休闲为主的运动方式;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应该选择强度小并能陶冶情操的运动方式, 如轻松的漫步、简易的园艺、活动活动筋骨等。

由于更年期女性在生理、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特殊反应, 所以, 这一阶段的女性不仅要进行体育锻炼, 而且要进行科学的、健康的体育锻炼。首先要保持心理平衡,消除对更年期的精神顾虑。其次科学健身和改善生活方式相结合如注重饮食营养、生活规律、保证睡眠等。最后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只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才可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