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護、教會養老:中世紀歐洲人養老為何信不過子女,靠自己?

老齡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銀髮浪潮襲來,不僅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的考驗,對年輕人也是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在中國。身邊常常有朋友為贍養老人叫苦不堪,這種辛苦,不僅是經濟上的壓力,也包括對老人吃喝拉撒的照顧,稍有不慎,

保不齊就背上個“不孝子孫”的罵名。

法律保護、教會養老:中世紀歐洲人養老為何信不過子女,靠自己?

這時候,總有人嚮往起歐洲完善的養老福利來,發達的歐洲社會,由政府和福利機構承擔起老年人的養老工作,子女不需要操多大的心。如此完善的養老制度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經過漫長的歷史積累,從中世紀開始,歐洲就已漸漸形成較為成熟合理的養老制度了。

那麼,中世紀歐洲的老年人是怎麼養老的呢?待遇也和今年的歐洲老年人一樣高嗎?

一、中世紀老年人的大體情況:普遍低壽、體弱多病

按今天的標準,人們一般在60歲左右退休,才開始養老生活。但在中世紀,生活水平較低,醫療又不發達,人們的壽命都很短暫,普遍年齡在40-50歲之間,活到60歲都算是高壽了。因此,中世紀歐洲人在45歲左右就算步入了老年階段,要靠別人贍養了。

公元15世紀時,歐洲爆發了震驚世界的黑死病,短短時間內大家上就全無人蹤,一座座屍體堆成的山就爛在街上,老鼠肆虐。這種病是傳染性極強,發病後快速致死的一種突發性傳染病。黑死病爆發後,人們的壽命直線下降,甚至降到了之前的百分之五十,漫長的五十年過去後,人們的壽命才慢慢回升到40歲。

這樣一次病毒爆發,無疑給整個社會的人們帶來一個定時炸彈,由於醫療水平的落後,人們無力抵抗病毒,只能任人自生自滅。而且中世紀歐洲衛生水平遠沒有今天發達,城市的髒亂差和隨處丟棄的垃圾是引起霍亂的重要原因。霍亂一旦爆發,對整個社會的醫療體系、應急體系、保護體系都是極大的考驗。

法律保護、教會養老:中世紀歐洲人養老為何信不過子女,靠自己?

而身體免疫力本身就比較弱的老年人更是容易死亡,一個小小的傷口都可能讓老人失去生命。這就要求社會必須完善養老體系,提高醫療水平,儘可能地保護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老年人,由此誕生了相對完善的一套養老體系。

二、中世紀有幾套養老方法供老人選擇

1、可由子女贍養,但很難保證實際效果

其實,歐洲人也有和中國人一樣的觀念,認為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中世紀歐洲的最大宗教——基督教就有規定子女的贍養義務。基督教的教義認為,子女由父母養大,自然也應該在父母晚年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如果父母有病時要帶他去醫院看病,父母平時有什麼需求也應當儘量滿足,在父母去世之後要按照他的意思來準備喪禮的規格,還要定期為父母禱告等等,都是基督教做出的一系列規範。因此從人倫的角度來講,東西方是沒有太大差異的。

不過不要忘記,西方社會永遠以個人權利作為第一標準。雖然社會也倡導年輕人要贍養老人,但這並不是硬性捆綁,而只能作為建議。在歐洲人的觀念裡面,父母和兒女是兩天互相交叉的直線,他們雖然不像平行線那樣陌生,永不相交,也也絕不是兩條重合的線,雙方都有各自的生活。

法律保護、教會養老:中世紀歐洲人養老為何信不過子女,靠自己?

所以,西方的父母不會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兒女身上,

他們也同樣關心自己幸福與否,西方父母把孩子養到成年就放手不管了,中國父母卻做不到這樣,孩子的房子、車子,未來的彩禮錢,夠他們勞勞碌碌一輩子。相反,歐洲人不會把錢都留給兒女,他們的觀念是:自己有錢,自己養老。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明智之舉。近幾年,兒女不盡贍養義務導致老人餓死的事屢見不鮮,於其把自己鬧到這個田地,不如把錢攥在手上,只要有錢,就不怕沒人贍養。如果交出了財政大權,就失去了地位,有可能被子女拋棄。像《歐也妮·葛朗臺》裡面的老葛朗臺,把家裡所有的錢都藏起來,一個銅板也不放過。

看的人會覺得這個守財奴病態而苛刻,但放在現實生活中考慮,為了避免將來被子女拋棄,這種摳門就很好理解了。那麼,中世紀老人會怎麼花自己的錢以養老呢?

2、與子女簽訂退休協議,讓法律來保護自己

顯然,對於歐洲人來講,與其相信親情,不如相信法律。要是兒女孝順,主動照顧自己固然很好,可要是子女撒手不管呢,所以想來想去,還是和兒女簽訂退休協議來的好。

顧名思義,退休協議指的是在老人退休之後,會把自己的退休金的一部分給子女,同樣,子女要用這些錢贍養老人,滿足老人日常的生活需求。退休協議不是站在親情的角度而是站在責任雙方的角度來制定的,父母和子女變成了甲方和乙方,在這份協議裡,明明白白得寫清了雙方的義務和利益。

法律保護、教會養老:中世紀歐洲人養老為何信不過子女,靠自己?

雖然這樣簽訂協議好像冷冰冰的,但的確保障了雙方的權益。如果子女沒有按照協議來奉養老人,老人可以去相關機構投訴,子女就會受到懲罰。

但同樣的,贍養費一般不用子女支付而是從老人的退休金裡面扣,這樣也不會給子女的生活造成負擔,反而還能得到一筆補貼。

這樣明確的契約關係有法律的支持和保護,能避免責任不清、引發糾紛等問題。當然,協議的內容要視老人的退休金而定,如果老人的退休金豐厚,就可以提出比較多比較難的要求,甚至是自己身後事的每一個小細節,但對於退休金微薄的老人來說,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一般來說,他們只能提出一些小要求,只要滿足自己的日常基本需求,保證平安度過晚年也就滿足了。協議雖然冰冷,但至少避免了讓老人餓死這樣極端情況的出現。你可能會問,有錢的老年人可以簽退休協議,可對於一分錢沒有的老人又該怎麼辦呢?

3、教會養老,給中下層老人提供救助

教會有相應的補助政策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於社會中下層的老人,教會的救濟成了唯一的生活來源。教會會在固定的日子給這些老人登記,

然後發放一些糧食和基本的藥物,還會支付一定的救濟金。這些老人的生活雖然沒有有退休金領的老人一樣快活,但至少不至於流落街頭。

在重大節日,教會還會請這些老人免費觀看錶演,觀看過程中還會派發小麵包,這是歐洲中世紀典型的社會福利。

法律保護、教會養老:中世紀歐洲人養老為何信不過子女,靠自己?

教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原來在中世紀的早期,教會的勢力並不發達,羅馬城邦的勢力仍有留存,支持基督教的人民比較少。

為了吸引教民和獲取人們對基督教的信賴,基督教對自己的教民都非常熱情,甚至對別的宗教教徒也十分慷慨,常常分發一些食物。

所以,許多生活窮困的人都紛紛加入基督教,不管他們是否真的信仰這個宗教,只要能提供生活保障,他們一向來者不拒。

基督教的救助,著實給這些窮困的老人以巨大的幫助,也因為這一點,基督教在中世紀逐漸發展壯大,確立了最高地位。既然獲得了國家的實際權力,又怎麼會吝嗇這一點救助金呢,於是,基督教就把這個扶助老人的政策延續了下去。

三、機構養老產生,併成為養老主流

到中世紀晚期,隨著養老機構的建立和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一方面,是因為機構的專業性,另一方面,政府會給沒有兒女的老人提供免費入住的機會。

對於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養老機構有不同的照顧措施:罹患各種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有專門的醫療、護理服務,實現醫養結合;

生活能夠自理的老年人,則提供基本的日常服務,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之老有所樂。老人發生意外傷害或者突發疾病,養老救助可在3分鐘內趕到救助。

法律保護、教會養老:中世紀歐洲人養老為何信不過子女,靠自己?

同樣,根據照顧需要和照顧方式的不同,養老照顧可分為正規照顧和非正規照顧。前者是指機構正規組織提供的醫療、護理等專業服務,以及政府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後者則是由被照顧者的家屬、親戚、鄰居等提供的服務,主要指日常的生活照料。養老機構的發展,提高了歐洲的養老效率和效果,是現代養老體系的前身。

四、總結

從子女贍養到簽訂協議,歐洲中世紀人相信法律的保障勝過親情,也正是這樣的觀念,使他們的養老體系不斷完善,直到今天。同時,教會的援助對於中下層人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會和法律的雙重保障,讓歐洲中世紀的老人基本實現養老無憂。

參考文獻:

《中世紀養老模式》

《基督教聖預》

《老有所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