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關愛帶著偏見

你的關愛帶著偏見

朋友圈裡有一位很優秀的女孩子,人美心善氣質佳,學歷工作薪水都不錯,有內涵會生活,只沒結婚也沒男朋友。

她轉發了一篇文章,大意是,面對父母親朋,她們若想幹涉操控你的人生,能跑就跑,能躲就躲,不要理。

轉發這篇文章的用意很明顯。馬上過大年了,一回家就得面對父母,親戚。

會被問工作如何,薪水多少,有沒有男朋友,準備什麼時候結婚,結婚了為什麼不生小孩,生了小孩的怎麼還不生二胎。

這些或許她們並不想談的隱私話題,會在飯桌上,茶几旁,被一遍遍提起,討論,會有許多人,給出很多“為你好”的建議。

我的這位朋友,自身條件優越,只是不想隨便將就,要找一個三觀契合的人。

面對親人的關心,她只覺得尷尬,好像沒有及時找到男朋友,是她有問題。面對那些諄諄教誨,她只覺得難堪。

她一直不理解,為什麼總有人,明明自己這一生乏善可陳,卻總要教別人道理?

我也思索了很久,突然想到了坐井觀天的故事。

其實,人人都在坐井觀天。

我們周圍的環境,成長經歷,工作,生活構成了我們的井。我們所看到的天,只是井口的那方天空,那一方窄窄的世界。

我們給別人講道理的時候,不過是讓別人走向我們的這片井,讓他們看著我們頭頂的那片天,還要他們接受這就是天空的模樣。

而其實,我們應該到別人的井下去看看,或許會發現,天空不只是藍色的,還會是白色的,黑色的,灰色的,紅色的,甚至是五彩斑斕的。

唯有不斷到別人的井底去,才有可能看到整片天空,整個世界。

但我們最擅長的事,往往不是走進別人,而是讓別人遷就我們,走我們走過的路,做我們在做的事,想著我們的所想。

假如有人跟我們說天空是紅色的,我們會覺著那人是異類,其實不過是我們自己沒見過火燒雲。

我們守在自己的井底下,覺得自己看到的天才是天,自己掌握的真理才是真理。

內心深處,我們不自覺的有一種“只有我懂”的心態。

這其實常常會對他人造成困擾,甚至傷害。

我一個結了婚生了孩子的女朋友,應該不怕過年有人會拉著她說教了。

不是的,還會有人叫她生二胎。

如果只是寒暄寒暄,她也就一笑而過了。

但偏偏有人跟她講道理,“趁著年輕,趕緊把二胎生了,對孩子好,你也恢復的快。”

“你不知道哦,兩個孩子有個伴,更好帶。”

“一個是帶,兩個也是帶,一次累完了後面就不累了。”

“你看看誰誰,生了兩個了,任務完成了,多輕鬆。”

更有,

“生,多生,越多越好,只愁生不愁養。”

她不能說這些話語是惡意的,畢竟都是為她好。

但這種“為你好”是帶著攻擊性的,是在否定她的想法,做法。

她不能對著一個一年才見一兩次的人,談她一個月工資多少,養孩子一個月又要花多少。更不能家醜外揚,講一個孩子已經鬧得家裡雞飛狗跳,還兩個?她是真怕。至於養孩子要佔用的精力,人力,這些瑣碎,雜七雜八她能說幾個小時不停歇。

說的人,在她們的認知裡,養孩子吃飽穿暖就不愁,到了年齡就去學校讀書,按部就班有什麼可焦慮的。

聽的人,已經在計算一個孩子的奶粉尿不溼錢,早教班,興趣班,上學後的培優班,情商,逆商,財商的培養,等等等等。

這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若不想被時代拋棄,只能去適應時代的變化。

所以這些建議,說的人無關痛癢,聽的人抓耳撓腮。

我們總說 “為你好”。

這話少了一個前提,那就是站在我的立場為我好。

很少人能做到。

我們總愛待在自己的井底下,望著那一片窄窄的天,說著自以為是的話。

我們的關愛裡,常常帶著偏見與傲慢。


你的關愛帶著偏見



寫作群裡,有個女生說她媽媽特別搞笑。

她媽盼著她趕緊回家過年,相親。

她在上海工作,她家在一個十八線小縣城,

她媽給她找了個本地做公務員的男生,話裡話外頗為賞識,只等著閨女回家兩人對上眼,她馬上就能抱外甥了。

她不解,媽,你好歹給我找個也在上海工作的呀,這異地戀可怎麼談啊?

有什麼不能的,回頭談妥了,你就回家考個公務員或者老師,兩人和和美美過日子。

什麼?你居然要我放棄月薪三萬的工作去做月薪三千的?

月薪三萬有什麼用?又沒編制,不是鐵飯碗,沒保障,心裡慌。

她說,父母眼裡,在外面上班,你就是賺再多的錢,那也是給別人打工。只要考上了公務員,手握國家飯碗,工資再低,你再窮,日子也會好起來的。

她以她們過時的生活經驗來指導她的生活,其實內心裡就是不信任她有能力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孩子們不懂,我們是過來人,只有我們才知道生活的真相,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態。

而信任,真的是比批評教育更難達到的境界。

晚熟時代一書裡,作家,心裡學家孫浩威說,

這一代的年輕人,他們面對著上一代的溺愛,平輩間的競爭,老一輩可能過時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總是看不清楚的時代,獨生子女的孤獨和壓力,無人理解的困境。他們走在尋找美好未來的路途上,一方面充滿了發現的喜悅,另一方面卻要承受四處因為愛而懷疑他們方向的眼神。

人與人相處,不管是父母子女之間,平輩朋友之間,最好的狀態是,你不對我的生活說三道四,我不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以一種包容的心態,嘗試去傾聽,接納。如果不能接納,起碼做到理解,何必非要彼此說服。

如果真的看不過去,非要說點什麼,那也先得走到他的井底去看看,再想想你的那些話,是真的將心比心,還是在逞口舌之快。

願所有人都能安心過大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