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寶爸寶媽9個都會遇到的育兒奇葩事

10個寶爸寶媽中,可能9個都曾遇到過這樣的奇葩事兒:

10個寶爸寶媽9個都會遇到的育兒奇葩事

天氣晴好,帶娃兒下樓遛彎,邂逅一群同樣帶娃遛彎的小區大媽(通常是姥姥或奶奶)。走近之後,對方通常先是以一句“娃兒多大了”開局,在互通年齡性別等信息之後,對方開始第一輪提問環節:會走路了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還不會”,對方一定自豪的以“我家娃兒早就會了”來給你們的對話做出終結,心情好的話,說不定還會讓她家娃兒當著你面給你家娃兒做一下示範動作;

如果你的回答是“會了”,對方則會以“你們這走的還不穩,瞧瞧我們家的”,讓你無言以對……

這就是小區大媽,神一樣的存在。

碰到這種事兒,神經大條的寶爸寶媽或許覺得無所謂,沒準兒還能湊上去跟大媽們迅速打成一片;但我和我老公恰好都不是這種類型,大媽們的話聽著是有點兒不對勁,但跟她爭吧,顯得你素質低,不爭吧,又覺得,誰都覺得自家孩子好沒錯,可犯不著這樣非要踩別人家的來抬高自家的吧。

因此,通常這種情況下,我和我老公都採取避之不及、逃之夭夭、思想有多遠就躲多遠的策略。

今天咱就來說一說這90%的寶爸寶媽都會遇到的尷尬事:為什麼會有如此神一樣存在的小區大媽?


閒來無事,東扯西談

10個寶爸寶媽9個都會遇到的育兒奇葩事

通常來帶孩子的姥姥或奶奶一般都是退休在家,平時除了帶孩子併兼職少量家務外,很少有其他社會生活,再加之很多人更年期纏身,因此,這就不奇怪為何大媽這個群體中會湧現出很多八卦界的人才。

家長裡短這種事兒既需要時間也需要興趣去深挖,對於這兩點要素,大媽們表示毫無壓力。如果你在你的小區裡有三兩相熟的大媽,相信三五句之內套出這個或那個小寶寶家裡是做什麼的、有錢與否、爸媽感情是否融洽應該問題不大。

而且對於大媽們而言,帶孩子大多意味著需要脫離自己最熟悉的社交環境,去往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迅速找到中老年女人的自信,孫子或孫女給她們帶來的優越感想必應該非常重要。

總之一句話,生活一旦忙起來,你就不會有工夫去家長裡短,一切家長裡短的前提都是一個閒字鬧得。


傳統與現代育兒觀念的碰撞

10個寶爸寶媽9個都會遇到的育兒奇葩事

關於育兒理念,年輕的寶爸寶媽跟自己的父母或婆婆公公或岳父岳母之間想必或多或少都有過爭執,處理得好就是一般的意見分歧隔夜即忘,處理得不好就有可能演變成整個家庭的地震。

而同樣,大媽們跟你的父母同齡,育兒觀念也基本屬於同一年代,你跟你父母的觀念碰撞有多大,你跟大媽們的碰撞就有可能有多大。

比如去年盛夏,接近40度的高溫,我帶女兒外出戶外從來不會給她穿襪子。可每次這樣下樓,卻總免不了熱心腸的小區大媽們湊上來說教兩句,“寒從腳起”、“不給穿襪子,娃兒會冷的”。

反觀她們的娃兒,無一不是雙腳被棉襪裹得嚴嚴實實,雖然我也很想反問一句“40度的天兒,娃兒不熱嗎”,但我也深知自己無法與這種傳統育兒觀念達成溝通,因此每次我都推著女兒笑而不語。

還有自家孩子不管男女通通光著屁股,卻來嘲笑你家孩子穿尿不溼。先不說暴露隱私部位的事了,很多大媽覺得孩子小無所謂,根本不懂。最直接的衛生問題就沒法過關吧?

可是有些寶爸寶媽或許就會納悶兒了,育兒本就是極具個性化的事,我怎麼育兒那是我的事兒,您幹嘛非要用您那套來否定我的這一套呢?這也就涉及到接下來我要說的這個問題。


幸福感是比出來的?

10個寶爸寶媽9個都會遇到的育兒奇葩事

有個很搞笑的親身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老公有一次推著女兒下樓玩兒,那時候女兒11個多月,不到一歲,剛學會走路。到了樓下,老公就讓女兒下地走了小段。正好路過一個大媽,帶著一個1歲兩個月的男孩,在互通年齡信息後,大媽對於我女兒那麼早就會走路顯得有些羨慕,不斷低頭跟自己娃兒說,“看人家妹妹那麼小就會走路了,你呢?”我老公頓時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畢竟晚走路也不是壞事,更不是錯,於是趕緊安慰大媽說,“沒關係沒關係,早走晚走都總會走的嘛。”

原本這是個很有禮節與涵養的回覆,豈料到大媽卻當頭給我老公潑了一盆冷水,“唉,其實那麼早會走路也不好,以後會給孩子烙下病根兒的……”可以想象我老公當時的表情,那種尷尬的笑簡直能比哭還難看。

這就是大媽,但也不侷限於大媽的一個詭異現象:你明明很幸福,可當你發現你某一點不如其他的人時候,你的幸福感會驟然降低;你如果幸福感確實不太高,可當你發現某個人的某一點連你都還不如的時候,一時的滿足感會讓你暫時忘記幸福指數這碼事兒。

換句話說就是,有些人的幸福感是比出來的。

舉一個可能很多人有同感的例子。可能有些人都不願意參加同學會,就是因為有些同學會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了“吹牛逼會”或者“裝逼會”,有些人明明有車有房有家有口看起來已經是人生贏家,可當發現有同學居然有兩套房有兩輛車還同時玩兒兩個女人,頓時就會覺得自己不幸福了。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對於大媽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家境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就不會有太大改變、身份地位也會隨著退休而變得虛大於實,比孫子比孫女或許就成為了大媽們為數不多的生活樂趣。

事實上,我和我老公以及其他很多和我們同齡的寶爸寶媽,都非常反感拿自己的小孩去跟別人的孩子比較。對於走路說話之類的新技能,早會兩天並不代表著孩子長大以後就是博爾特。但對於大媽那一輩的人來說,似乎新技能的早晚就是代表著孩子的一切,姥爺或者爺爺們或許還會稍微好些,畢竟男人的身份讓他們即便比較也只能是在心裡默默暗爽;而對於姥姥或者奶奶們來說,“勝負”就是一定要大聲說出來的。

說到最後,想到了一個昨天剛剛經歷的一件事。昨天帶孩子下樓,碰到一對外表上很像農村來的大媽大叔,帶著一個13個月的小女孩,比我女兒小1個月,就因為她家女孩兒會沿著滑梯爬上去而我家女兒不行,就一直自豪的不得了,“你看你們這還不會呢”、“快表演給這個姐姐看一眼”、“看看我們多棒,還沒有你大”。我老公有些聽不下去,隨口回覆了一句“確實厲害,您這孩子以後不是當美國總統,就是當美國總統夫人”。可憐大媽似乎並沒太明白我老公說這話的真實情感,隨後又冒出一句打臉的話,“那是!我們這長大以後肯定最厲害”……

至於哪方面最厲害,我老公已無心去深究了,最後推著女兒倉皇而逃。後來他告訴我,很後悔去爭那麼一句,因為這種事,去爭那一句,90%的後果都是自取其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