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您听过“不近(进)三场”这四个字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遵守“不进三场”的规则?接下来,笔者为您分别解释它的古义和今义。

近:接近、亲近。

进:进入。

(用这俩哪个字都可以。)

一.【古义】

1.刑场不入:

(1)缘由:“贼咬一口入骨三分”,为防止被将行刑之人说是“同党”,远离。

(2)历史背景:

过去的刑场多是“随便”的、平民百姓可以自由“围观”的。

在我国封建王朝末期,清政府衰败不堪,大部分国人愚昧无知,闲得没事干,格外喜欢“看热闹”。

无论是菜市场杀猪宰羊的,还是刑场被执行死刑的场合,总是有很多群众“围观”。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的“自尊心”,即便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将死之人,他骨子里也定是很讨厌被人围观,被人看见自己最落魄的一面。

在古代,倘若,有的人心术不正,突然对周围的围观者感到强烈反感,很有可能会抱着“拉个垫背的”的心理,使个坏——随便“指认”个“围观群众”说是自己的“同党”,赶上刚好那个倒霉蛋没有证据、证人证明自己清白,就进大狱了。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2.火场不入:

缘由:怕被说是“趁火打劫”,丢了东西先找你,有理说不清。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3.战场不入:

缘由:左右两方交战,任何一方把你拿住,都有会认为你是奸细。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以上这“三场”都是有可能被无辜蒙冤、百口莫辩的地方,故“三场不入”。

《曾国藩家书》里也有类似的内容。

从古至今,不断“演化”,被各大家族定为基本的家训家规。

严格按照古人的观念不太现实,大部分有觉悟、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中国公民在同胞受难的关头不会“见死不救”的。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二.【今义】

自封建王朝结束后,后世人对“不近三场”的概念有了各地区不同程度的“演变”。

以我姥姥家这边为例,流传下来的关于“不近三场”的概念是: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1.远离赌博的场合。

(1)无论什么形式、什么“水准”的赌博,赢钱的都掩饰不住兴奋激动;输钱的嘴上、内心未必表现出来,内心总是“抗拒的”,时间长了会滋生“嫉妒”心、嗔恨心。参与赌博,容易破坏人际关系。

(2)围观赌博,一则容易被某一方过多方“误会”、说你围观时给某人使眼色、传递信息、所以他才老赢;另外,警方“抓赌”来了,容易“解释不清”,把你当成“同党”带走也不是不可能。

(3)从来都是,谁都乐意赢钱,不乐意输钱;谁赢钱了都乐得跟花似的,谁输钱了都心疼得跟被割了二斤肉似的;谁赢了一把后,都想赢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来把,总“幻想”着“挠回来!”,谁输了后,也总在想:“下次就赢了。”——“牌瘾”就是这么“诞生”的,它会在自制力差、禁不住诱惑的人的心底“生根发芽”……

赌博上瘾怎么办?

赌博上瘾的人往往都是最终负债累累、家庭破裂、甚至气得亲人体弱多病、气绝而亡……

如果赌博上了瘾,即使周遭亲朋好友们也都在想办法帮你做出改变,杜绝你一步步陷入人生的绝境中去,但是,假如你的自制力依然很“欠缺”,估计这辈子你也戒不了赌了。

为了把赌博可以给人、给家庭带来的“祸患”扼杀在“摇篮”里,古圣贤人要求我们“不近三场”,特别是赌场。

所以,为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请远离赌场、远离赌博。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2.远离打架斗殴、争吵的场合。

主要是为了防止因“看热闹”不小心被“热闹”给“热闹了”。

冲动的人都容易丧失理智、六亲不认,何况是陌生人,保不齐事后就认定是你这个“看热闹的人”打了他/她,缠着你“报销”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害你“天降官司”、跳进哪个河也洗不清。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3.远离杀生的场合,不管是杀人的、还是屠杀动物的……

特别是“灵性”大的动物,比如:龟类、蛇类、黄鼬(黄鼠狼)、狐狸……屠宰动物的“热闹”尽量不去“凑热闹”、“看热闹”。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老人们常说:“杀生的场合阴气重、负能量强,被杀的人或动物,内心是恐惧的,绝望的、愤怒的,它们的情绪会影响周围的磁场,整个环境都是惴惴不安的,不利于人的气场——和谐稳定,更不利于身体弱的人恢复健康……”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三.总结:

简而言之,“不近三场”就是告诫后世子孙:不管什么“热闹”,都要收起“好奇心”、远离负能量。“看热闹”等同于给他人添乱、有时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如果遇见和自己无关的状况,如果你并没有打算去给人“帮忙”、救人于危难,那么,请尽量不参与“围观”、不要当“吃瓜群众”站旁边“看热闹”,免得给自己惹“是非”、给人家添乱。

倘若全体家人都能时刻注意——恪守祖先定的家训,想必,这家人也能安泰吉祥。

——我不想学坏

【德育经典】古今的“不近三场”及缘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