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製造氫彈全過程,54年前,法國總統為何勃然大怒?

揭秘中國製造氫彈全過程,54年前,法國總統為何勃然大怒?

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中國

強敵環伺 國力衰弱

面對美國核武器的威脅

內憂外患的中國短短几年就製成了氫彈

而這一舉惹得法國總統勃然大怒

其原因究竟為何?


自新中國成立之後

沉睡的東方巨龍開始逐漸甦醒

美國感受到威脅

就開始建立對中國的包圍圈

甚至考慮過對中國動用核武器

而正值中蘇關係破裂

此時中國國外無強援

而國內又經濟落後

人民生活困難

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焦慮中

急需要一個定海神針般的戰略武器

來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美英蘇都已經氫彈試驗成功

而我國原子彈還處於初步研製階段

氫彈更是無從提起

當時原子彈研製工作一開始

是有蘇聯專家幫助的

但是因為情況發生變化

蘇聯全面撤走技術專家

還帶走了有關技術資料和圖紙

蘇方這種背信棄義

給原子彈研製工作造成極大困難

從核大國的經驗來看

先有原子彈再有氫彈是個必然過程

中國的當務之急是先研製原子彈

再從中吸取經驗研製氫彈

就在這段時期

蘇聯進行了一次空前絕後的核爆試驗

其爆炸威力約為5800萬噸TNT當量

相當於

美國當年投擲到日本原子彈的數千倍

爆炸後能將方圓數十里房屋摧毀

而爆炸產生的電磁脈衝效應

使4000公里以內的飛機

導彈 雷達 通信等設備都受到一定影響

這次爆炸的恐怖威力

使人們開始意識到

核武器對人類所處環境帶來的危害

聯合國加速了《核不擴散條約》談判進程

而氫彈的威力來源於核聚變

核聚變只存在於原子之間

僅僅1克氘和氚在核聚變反應中

釋放的能量

相當於11000公斤煤燃燒釋放的能量

太陽的燃燒就是核聚變反應

已經燒了50億年了

原子彈的能量來源於核裂變

遠不如氫彈所產生的的威力

因此

氫彈更適應於作戰略武器

揭秘中國製造氫彈全過程,54年前,法國總統為何勃然大怒?

1960年年底

第二機械工業部

部長劉傑和副部長錢三強商議之後

著手準備進入氫彈的預先研究

就這樣

關於氫彈的理論預言

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正式啟動

併成立氫核理論組

優秀物理學家于敏任組長、黃祖洽任副組長

于敏是張宗燧先生的研究生

一向以業務能力特強而著名

儘管于敏從事的是原子核理論研究

但當錢三強告訴他

希望他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

于敏深知這件事對中國的重要性

毅然放棄個人興趣接受了這項沉重的使命

揭秘中國製造氫彈全過程,54年前,法國總統為何勃然大怒?

于敏開始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直到28年後

妻子才知道自己丈夫

原來幹得這麼高級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之後

一些海外學子立志用自己所學以身報國

紛紛回國給研究所注入了新鮮血液

一句‘服從安排’定下一生的路

從年輕一代的學子們到科學大家們

人人暢所欲言 獻計獻策

只為揭開氫彈的秘密

而這一切都是從頭開始

他們有的是夯實的科學理論

和一顆顆火熱的愛國之心

與此同時

原子彈的研究突破了九次計算的難關

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

大西北的沙漠腹地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雲

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

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

是新中國氫彈研製工作的轉折點

大批原子彈的研製力量和研製設施

很快被充實到氫彈研製方向裡

兩股力量的匯合使得氫彈研製大幅提速

揭秘中國製造氫彈全過程,54年前,法國總統為何勃然大怒?

1965年

理論部主任鄧稼先和副主任周光召

根據工作總結和國外氫彈研究消息總結

確定了氫彈研製計劃和時間表

首先要完成的是氫彈的理論設計

準確完整的核數據是設計的重要依據

同年九月份

于敏帶領一支分隊趕赴上海

為的是去華東計算機研究所

利用當年的‘超級計算機’

來分析研究數據的變化規律

就在這次計算過程中

于敏和小組人員

發現了核聚變燃燒的關鍵

解決了氫彈原理方案的重要難題

研製工作終於有重大突破

于敏興奮地打電話報喜

但也因為氫彈研製工作的高度保密

也只能打電話裡隱晦地告訴鄧稼先

‘牽到牛鼻子了’

而鄧稼先一聽就明白了

這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苦研多年的研究員們

也奢侈的下館子慶祝這個好消息

氫彈理論原理被攻克

接下來就要通過試驗

對氫彈的設計和原理進行驗證

1966年初

所有技術骨幹在海拔3200米的金銀灘集合

他們要在這隻有1.5攝氏度的青藏高原上

進行一段異常艱苦的歲月

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爆轟試驗’

一次又一次爆轟試驗的進行

氫彈設計數據也在不斷完善

新中國的氫彈研製

由精深的思想向周密紮實的技術轉換

在這片睡覺醒來都是滿臉沙子的地方

年輕的技術人員經歷了上百次的試驗

攻克了無數難題

理論團隊的氫彈原理模型

氫彈研製工作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在理論設計方案完成後

技術人員們開始準備第一次氫彈原理試驗

這是極其關鍵的一步試驗

揭秘中國製造氫彈全過程,54年前,法國總統為何勃然大怒?

如果這次試驗成功

相當於一次中等威力的氫彈爆炸

這次氫彈原理試驗爆炸的當量定為30萬噸

這已經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威力的15倍

1966年12月

于敏 周光召帶領試驗人員

提前來到新疆試煉場

準備進行這次關鍵的氫彈原理試驗

正值冬季的陰雪天氣 寒風獵獵

試驗人員一遍又一遍的檢查裝置

確保試驗的安全順利進行

揭秘中國製造氫彈全過程,54年前,法國總統為何勃然大怒?

12月28日12時

隨著強烈的閃光

蘑菇雲翻滾著直衝九霄

一顆人造太陽

在零下四十攝氏度的戈壁騰空升起

造物主之火終於被點燃

爆炸後取得了大量的測量數據

測量到了爆炸產生的中子伽馬

而根據對䜶測量數據的綜合分析

這次爆炸威力相當於12.2萬噸TNT當量

氫彈原理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這意味著我國氫彈研製中的關鍵問題

得到了突破性的解決

也可以肯定

這一設計原理結構是成功的

技術人員所探索的氫彈之路是可行的

哪怕是與美蘇等核大國相比

我國的氫彈原理設計

也是相當優秀和獨特的

在試驗成功之後的兩天

聶榮臻元帥連續召開座談會

明確要求各方技術人員

儘快為氫彈爆炸做好準備

氫彈理論設計成功

與成功製造出氫彈

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按照之前定下的68年氫彈爆炸的目標

科研人員們按部就班進行研究

開展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核部件的生產

因為核部件具有高強度放射性

試驗人員們

需要帶著厚重的手套在手套箱裡

一步步完成核部件的生產

一則突如其來的消息改變了整個計劃

法國人想要在1967年

爆炸它的第一顆氫彈

而一旦法國比我們先完成氫彈爆炸

那就意味著美國的盟友們都擁有了核武器

蘇聯也不希望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

這對中國將來的發展來說

儼然是大受限制的

所以就要求研究人員們

加快速度進行後續的研製

1967年2月

二級部核武器研究所的科技人員

進行工作彙報

反應全當量氫彈理論設計方案可以確定

試驗時間應該提前

在經過各機部和核試驗基地研究後

領導人和有關部門決定

將全當量氫彈試驗提前

在7月1日之前炸響

試驗的各項準備工作

從3月就開始全面展開

核試驗基地和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

分別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劃

設計團隊提出兩個核爆方案

一個是用氣球來核爆這次氫彈

但是氣球的漂浮難以人為控制

爆炸地點的氣象也難以預估

這種方式的風險也是不可估測的

所以設計團隊決定用降落傘

降落傘在我國具有成熟的經驗

而且更容易操控

以轟-6甲型飛機為運載工具

空投帶降落傘的航彈

預定在距地面3000米的上空爆炸

技術人員對試驗各環節

反覆檢查和落實以確保試驗安全

我國的這次全當量氫彈爆炸

不僅僅是一次試驗裝置

而是一次武器化的爆炸

在氫彈空投以前

要進行多次冷彈試驗

來確保降落傘的承重力

足夠拉起幾噸重的氫彈

轟-6也進行了多場投彈預演

一切試驗工作準備就緒

1967年6月17日

新疆南部荒無人煙的羅布泊

在這天卻擠滿了民眾

天氣晴好 萬里無雲

試驗場上一切準備就緒

擔任空投任務的轟-6準時起飛

繞著十字靶標轉了一圈之後

本該是準時起爆的時間

卻仍無聲響

原來是飛行員太過緊張

忘記按自動投擲器

這才導致氫彈沒能準時投下

在得到再次投彈的指令後

飛行員終於沉著冷靜地

準時按下了投擲按鈕

中國的第一顆氫彈

在萬人的注目中被高速飛行的飛機拋出

8點20分

中國的第一顆全當量氫彈在高空爆炸

金色的光猶如一輪高掛的太陽

這是屬於中國自己的太陽

這次氫彈爆炸當量為330萬噸

在爆炸點以西250公里處

都能看到閃光火球和壯觀的蘑菇雲

從此 中國也是擁有核武器的核大國

很快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的消息

傳遍全國 傳遍世界 引起巨大轟動

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但氫彈卻搶在了法國的前面

成為世界第四

法國比我們更早開展氫彈試驗

卻被我們搶先一步

揭秘中國製造氫彈全過程,54年前,法國總統為何勃然大怒?

消息傳過去的時候

法國總統戴高樂為此大發雷霆

他質問原子能總署的官員和主要科學家

為何法國的氫彈遲遲搞不出來

如果說中國原子彈的成功

有蘇聯專家的前期扶植

那麼氫彈則是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

我國白手起家創造出來的奇蹟

其實當時蘇聯專家留下的教學模型

在經過我國研究人員九次計算之後

發現專家們留下的數據是錯的

這也相當於

我國原子彈也是從0到1的過程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

美國用了7年3個月

蘇聯用了6年3個月

英國用了4年7個月

法國更是用了8年6個月

而我國

僅僅只用了2年8個月

儘管當時我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強

但是中國科學家的頭腦卻毫不遜色

這批國家頂尖科學家被彙集到工作中時

都才剛30出頭

氫彈研製工作的順利

不僅僅有科學家頂尖的知識理論

工作中的民主討論

更是把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可能

無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還是資歷深厚的老科學家

大家平等討論 各抒己見

正是這些思想的碰撞

點亮了中國的氫彈之夢

而且我國這次試驗

成功實現了體積較小

重量較輕 聚變較高的

百萬噸級氫彈的預期目標

這是其他核大國都不曾掌握的技術

60年代時 國家的每一個舉措

都影響著以後的國際政治格局

正是因為當時貧窮落後的中國

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這就像是定海神針

保我國這麼多年來快速發展

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中國永遠被最勇敢的人保護著

無論是哪個時代

也無論是在哪個戰線

總會有這樣一批人

以國家振興為己任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人

我們國家才能昂首闊步勇往直前

今天的解說就到這裡

歡迎發表你的看法

喜歡記得點贊關注

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