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撤場、轉讓、關店、解約……一場疫情徹底暴露了近幾年商場餐飲的生存真相,大批餐飲人再一次面臨是否要逃離商場的生死抉擇。

從曾經的餐企福地,到後來只有兩成門店能盈利,如今又遭疫情重創,接下來商場餐飲還有活路嗎?

疫情之下,各個渠道的餐飲店都受到巨大沖擊,街邊店、商場店、社區店,無一倖免。一定要說誰最慘的話,恐怕非商場餐飲莫屬。

日益催命的租金等各項費用、下降八九成的客流,讓近幾年原本就不好過的商場餐飲更加雪上加霜。一大批商場餐飲店血本無歸,死的死傷的傷,觸目驚心。

商場,真的變成了“傷場”。

01

撤場、轉讓、關店、解約……

疫情下商場餐飲淪為“重災區”

4月14日,武漢金銀潭剛復業不到半個月的商場“永旺夢樂城”發文稱,商場內34家店鋪因合約到期撤店,並列出了詳細的撤店品牌名單,請顧客及時聯繫相關店鋪辦理會員退費等手續。

在這份撤場名單中,餐飲類店鋪最多,共22家,佔了總數的近七成。撤場餐廳涉及自助餐、日料、西餐、火鍋、西北菜、粵菜、湘菜、雲南菜、私房菜、烤魚、燒烤、快餐等多種業態,餐飲人熟悉的味千拉麵、漢拿山、香滿園、DQ、阿香米線等品牌均在其中。

此外,一家名為“粥王府”的餐廳,更是同時撤走了該物業旗下的4家分店,另一家“麥格芬牛排”也不相上下,一口氣撤了3家分店。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永旺夢樂城公佈的撤場名單,前22家都是餐飲店

疫情之下,極度依賴入場人流、成本高企的商場餐飲已經淪為了一級“重災區”。大批商場餐飲無法承受客流大幅下降、租金等成本卻高居不下的後果,無奈之下紛紛選擇撤場、轉讓、關店停業或主動解約……

在北京通州萬達廣場萬達金街1層A區,一條街共50多家餐飲店就有17家貼出了轉讓告示,另有10家店還在關門歇業中,不知是死是活。另一邊的B區,也有4家餐飲店在等待轉讓,關門歇業的則有14家。

除了轉讓,宣佈關店倒閉/永久停業的商場餐飲店一樣數量眾多,其中甚至包括一批高端品牌以及知名連鎖餐企。

前幾日,以購物中心門店為主的臺灣茶飲品牌“一茶一坐”就被爆大規模關店,其中僅上海門店就已關閉近50%,僅餘下位於中山公園龍之夢、虹口龍之夢、星遊城、江橋萬達廣場等商場的8家門店。

同樣在前不久,位於外灘18號的米其林中餐廳Hakkasan也宣佈永久歇業;另一國際知名連鎖品牌莫爾頓,則是在2月中旬時就關閉了其位於上海環貿iapm商場的“莫爾頓海鮮牛排坊”,至此永久停業。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上海環貿iapm商場的“莫爾頓海鮮牛排坊”宣佈停業

更早之前,日本居酒屋品牌“和民”也關閉了旗下7家直營店,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這7家門店也全都是開在商場、購物中心裡,比如上海SOHO復興廣場、深圳華潤萬象城、九方廣場、廣州高德置地廣場等。

不過,撤場、轉讓、關店都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一些租期未到的品牌,尤其是小品牌,轉讓沒人要,想撤又撤不了,每在商場多呆一天就要多掉一層皮,要及時止損,只能選擇主動去和商場解約,這時往往就會面臨天價的違約金賠付。

深圳餐飲人飛哥的真實經歷就是一個典型。因為疫情,他在某商場經營的烤魚店已經無法經營下去了,但由於當初簽訂的5年租期還沒到,要解約就要賠付一筆違約金。他迫於無奈,只能將當初繳納的近25萬押金當做違約金賠給商場,徹底的血本無歸。

02

活下來的門店損失慘重

復業後的日子比停業還難

那些沒有撤場和倒閉,活下來堅持到復業的商場餐飲,損失同樣慘重。

廣州胡桃里門店董事李斌直言:“現在不是賺不賺錢,而是賠多少的問題。”

全部門店都開在商場的某知名連鎖餐企創始人也向媒體感慨,很多商場都在變相強迫餐廳開業,不開業不行,但開業後日子比停業還難,“現在特別羨慕街邊店的同行”。

由於消費信心未恢復、聚餐活動仍受限制以及防疫運營的常態化,商場的人流量至今難言恢復。有些人氣原本就不太旺的商場更是工作人員比顧客還多。在這樣的環境下,餐廳即便開業了客流也嚴重不足,越開反而越虧。

“客流下降七到九成,生意恢復僅20%左右,是目前商場餐飲復工後的普遍現狀。”一位業內分析人士透露。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中午12點半時的廣州蘿崗萬達廣場,人流稀少

前幾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廣州蘿崗萬達廣場3層餐飲區,證實上述業內人士確實所言非虛。

在11點半到1點半的午餐高峰時段,蘿崗萬達餐飲區的人流仍然稀稀拉拉,雖然90%的餐廳已經開門營業,但客流目測都不是很理想,有幾個品牌堂食一桌客人都沒有。整個樓層上座率最高的也就一半左右,都集中在一些比較知名且有特色的品牌身上,比如太二酸菜魚、椰妹椰子雞火鍋、大龍燚等。

上海商場餐飲的情況也和廣州類似。4月8日,紅餐網專欄作者賴林萍曾在朋友圈分享了上海陸家嘴中心L+mall的餐飲復業情況。

18點-19點本是晚餐高峰期,即便是一些原來排隊排得人山人海的知名品牌餐廳,現在每家的上座率也只有一半左右,有的大廳甚至僅有兩桌客人。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晚餐高峰期時的上海陸家嘴中心L+mall

03

疫情並非元兇

商場餐飲早已隱患重重

為什麼同樣經歷一場疫情,商場餐飲的戰況相比社區餐飲、街邊餐飲要慘烈得多?

“其實商場餐飲低谷也不全是這次疫情影響的。紅利期早就過了,最近三年大家已經都在艱難前行,這次疫情只是加快了洗牌的腳步而已。”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紅餐網。

他告訴記者,在很多一二線城市,能盈利的商場餐飲只有不到20%,剩餘的要麼在等待租約到期撤場,要麼就是在苦苦支撐。“有些商場總共50多家餐飲店,一年就能換掉20家以上,留下來的門店週一到週四的客人普遍都少得可憐。”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週一到週四

大部分商場餐廳店內服務員比顧客還多

近幾年,很多商場餐飲確實只是表面風光,實際危機重重、一觸即發。

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有不少餐飲人向記者吐槽商場餐飲越來越難做了。從這個角度看,疫情不過是把中間潛在的問題提前引爆了而已,即便沒有疫情,隨著矛盾日益激化,短期內商場餐飲也會爆發一次大洗牌。

據贏商雲智庫統計,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長沙、武漢)8個頭部城市的502家購物中心裡,4種主要的商場餐飲業態就已經呈現“開店潮”與“關店潮”並行的特徵,一邊大規模關店,一邊大規模開店,洗牌速度空前的快。其中,又以中式餐飲和休閒餐飲最為慘烈,關店率和開店率一直居高不下。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2019年8個主要城市商場餐飲的開關店數量佔比

數據來源:贏商雲智庫

造成商場餐飲生存條件惡劣、死亡率飆升的原因主要有3個:

第一,商場餐飲高度依賴人流,但近年來人流卻被越來越飽和的商場嚴重稀釋。

贏商網相關數據顯示,2016-2019這4年間,新開購物中心的數量、體量整體都呈上漲趨勢。2019年全國新開業的購物中心就有529個,數量雖然與2018年基本上持平,但體量則高於2018年。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2016-2019年全國開業購物中心數量/體量

數據來源:贏商網

從城市來看,2019年新開業量最多的為上海,其次是深圳,重慶、西安並列第三,成都第四,合肥、杭州並列第五。

商場數量持續增加,商圈之間又相互連接,導致單個商場的聚客效應越來越弱。原本很多餐廳進駐商場,就是希望商場給門店帶來人流,如今,商場的人流卻越來越少,不僅餐廳難以為繼,很多商場自身都難保了。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2019年全國開業購物中心數量TOP23城市

數據來源:贏商網

第二,租金、管理費各項費用等連年上漲,已經達到餐飲人承受的臨界點。

在商場做餐飲,房租往往是一座逃不過的大山,壓得餐飲老闆喘都喘不過氣。

以北京地區為例。據瞭解,一般情況下,北京普通商圈的租金普遍在20—30元/天/平,一家150平的商場餐廳光是門店的租金一個月就高達9—13.5萬元不等。如果是在新中關、合生匯等一些熱門商圈,租金可能就要翻上一番,最高甚至可以達到50元/天/平,同樣一家150平的餐廳月租金可能就高達22.5萬。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北京朝陽合生匯

一位餐飲老闆說,30%是餐飲房租成本的一條紅線,超過30%基本就不是一般餐飲品牌可以承受的了。但現在,很多商場的租金已經無限逼近甚至超過了這條紅線,就算店裡每天排長隊也根本賺不到什麼錢。

第三,同品類、跨品類競爭激烈,價格廝殺,利潤越來越薄。

以前在商場,購物、娛樂、餐飲的比例是5:3:2,近幾年隨著商場對餐飲招商的擴大化,入駐商場的餐飲品牌越來越多,僅餐飲的佔比就超過了50%。除此之外,甚至經常會出現一家商場有4家牛蛙品牌、3家烤魚、2家價位相同的湘菜等現象,跨品類、同品類的競爭都異常激烈。

在商場面前沒有話語權的餐飲商家,面對這樣的現象往往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想盡辦法吸引人氣維持生存,比如搞促銷活動,通過各種優惠、比拼價格等吸引顧客,但這樣下來,利潤往往更微薄了。

04

商場仍是未來餐飲主戰場

要理智地選擇“進”還是“逃”

早在2018、2019年時,業內便開始有了是否要“逃離”購物中心的爭論。疫情爆發後,商場餐飲損失慘重,這一爭論又再次發酵。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次,越來越多餐飲人偏向於認為商場餐飲不行了,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疫情一定程度上讓大家看清了商場競爭的殘酷真相。另一方面,疫情也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使得無接觸的線上點餐、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社區店等業態迎來了快速發展。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從大環境來看,未來商場餐飲的勢能確實會較之前有所減弱,風險也會增加不少,但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餐飲業的主戰場之一,你進或不進,它就在那裡,不會消失。原因就如喜家德蝦仁水餃創始人高德福所說——消費者已經把購物中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至於要“逃離”還是“進軍”,屬於餐企的經營戰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考量品牌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再謹慎定奪。

比如,一些吸客能力強、認知度比較高的知名連鎖品牌,進駐商場時往往能有很好的議價能力,比如降租、免租等,這些品牌就很適合走商場路線。

“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

▲即將入駐廣州蘿崗萬達的西貝、樂凱撒等品牌

除此之外,一些勢頭比較猛、處於上升期的大熱初創品牌,如果有打造品牌的需求或是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野心,選址商場也比街邊或社區,更能快速有效地提升品牌的影響力。

反之,有一些品牌則是真的“天生”就不適合進商場的,比如承租能力弱、又沒有什麼特色和競爭力的品牌,進商場幾乎就等於找死。

對於確定要走商場路線的品牌來說,怎麼選擇商場也大有門道。商圈的定位是否符合餐廳的品類定位?商場吸引的消費人群定位是否匹配餐廳的客流?商場的招商團隊的以及運營團隊的綜合能力如何?商場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這些都是餐廳進駐商場前需要了解清楚的問題。

正如黃記煌創始人黃耕所說,如果你的產品好,在哪都能活;產品不好,逃到哪裡都沒有生存空間。對商場,餐飲人還是要客觀看待,避免過度神化,但也不要妖魔化,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