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興衰(二十四)

在金宣宗不顧北方烽火遍地、國土淪喪於蒙古的實際情況,一意孤行發動南侵戰爭的時候,蒙古軍隊在木華黎主持下,數年之內,已經將金國遼東、遼西、山東、河北、河東、陝西的大片疆域攻取奪去,金國半壁河山淪喪,疆土日蹙,金宣宗尤不自知,舉措荒唐,內外皆不能安定,金國之亡,忘在金宣宗完顏珣。

金元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三月,蒙古太師國王木華黎在聞喜(山西聞喜)去世,蒙古對於金國的進攻因此稍稍放緩。同年十二月(陽曆已經是1224年1月),金宣宗在南京(開封)病逝,年六十一,在內外交困中走完一生。

因金宣宗長子、莊獻太子完顏守忠在貞祐三年(1215年)自中都逃回南京(開封)後不久就病死,其子皇太孫完顏鏗也在不久後因病夭折,所以金宣宗改立第三子完顏守緒為皇太子。金宣宗死後,次子完顏守純搶先進宮,意欲奪取皇位。完顏守緒次日趕回南京,調動樞密院及東宮衛士包圍皇宮,逼迫完顏守純投降,然後繼位,這就是金國第九代皇帝,也是事實上的亡國之君----金哀宗。

女真興衰(二十四)


金正大元年、宋嘉定十七(1224年)六月,金哀宗鑑於在與蒙古的長期戰爭中屢戰屢敗,損失極大,南伐南宋又得不償失,耗費無數,繼續維持兩面作戰。於金國多有不利,所以決定停止對南宋的作戰,集中全力抗擊蒙古。

金哀宗停止對南宋作戰後,把南方江淮一線軍隊數十萬調往西北,防守陝西潼關一帶天險,又以二十萬軍隊萬沿黃河二千里駐紮堅守。蒙古與金國形成夾黃河對峙的局面。

金正大二年、、蒙古太祖二十年、宋寶慶元年(1225年),金哀宗招降了原先被迫降蒙古的大將武仙,又啟用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胥鼎、張行信等抗擊蒙古有功之臣,展開對蒙古的反擊,平陽、太原等地,先後被金軍收復。但是這些小小勝利不能緩解金國的危局,鐵木真西征的大軍即將返回,金哀宗依舊面臨嚴峻局勢。

金正大三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鐵木真自上一年年末返回蒙古,決定先對西夏用兵,滅西夏後再集中兵力征伐金國。當年,蒙古分東西兩路對西夏大舉用兵,西路軍連續攻克沙州(今敦煌)、肅州(今酒泉)與甘州(今張掖),迫使涼州(今武威)西夏守將投降。西夏河西走廊全部陷落於蒙古。夏獻宗李德旺憂懼不已,發病而死,其侄南平王李睍繼位,即夏末帝。

女真興衰(二十四)


八月,鐵木真親自率領東路軍穿越沙嘖海(阿拉善沙漠),攻克夏州(陝西靖邊),包圍靈州西平府(寧夏靈武),與西夏軍在此決戰,大破西夏軍,斬殺過十萬。

此後又分兵南下攻克積石州(青海循化)、西寧(青海西寧)等地。鐵木真駐紮六盤山,準備下一步攻夏行動。而西夏經過蒙古大軍東西夾擊,國土喪失殆盡,只剩中興府(寧夏銀川)及其周邊狹蹙之地。

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四月,鐵木真鑑於西夏即將滅亡,遂命東路軍調頭攻擊金國,攻克金國所屬的臨洮(甘肅臨洮)等地。七月,鐵木真病逝於六盤山下,終年六十六。去世前,囑咐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及諸將三道遺言:

一、秘不發喪,以免西夏知道消息後反悔。待西夏君臣前來投降時,將其全部處死,以絕後患。

二、聯合南宋,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伐金,並說: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三、大汗之位以窩闊臺繼承,諸子及諸將不得有違。

女真興衰(二十四)


鐵木真死後,西夏末帝李睍不得具體消息,又逢中興府地震,走投無路,只得投降蒙古,蒙古按照鐵木真遺囑,將西夏君臣全部殺死,西夏滅亡。

蒙古滅西夏後,得以集中全部力量伐金。但是因為鐵木真去世,依照蒙古習俗下一任大汗需要召開忽裡臺會議予以推選確認,而有資格參加會議的諸王幾乎都遠在西征、南征途中,返回需要時日,所以蒙古在這一時期由於沒有統一指揮,而內放緩了對金國的進攻。

金哀宗抓住機會,發起對蒙古反擊,取得一定戰果,尤其是金正大五年、蒙古拖雷監國元年(1228年),金忠孝軍統領完顏陳和尚在大昌原(甘肅寧縣)一戰中,大敗蒙古大軍,取得金國對蒙古作戰二十年來最大的勝利。極大振奮了金哀宗及金國上下抗擊蒙古的意志和信心。

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1229年)八月,窩闊臺在召開的蒙古忽裡臺大會上被推舉為大汗,蒙古軍政大權得以統一。為了完成鐵木真滅金遺囑,窩闊臺決意親征,消滅金國。

女真興衰(二十四)


金正大八年、蒙古太宗三年(1231年)正月,完顏陳和尚再次在倒回谷之戰中擊敗蒙古老將速不臺。窩闊臺因此決定立即出兵,分三路伐金。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