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邊界加碼長音頻,騰訊音樂如何“破局”?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在長音頻領域探索數月後,日前正式宣佈將“長音頻”作為未來的發力方向,並傾斜大量資源推動其發展。

表面看,這是騰訊音樂迎合音頻市場發展,試圖打破音樂邊界、拓展多元收入的舉動,實際上,這背後凸顯了其面臨付費轉化率低、流量見頂、版權爭奪愈發激烈等困境的焦慮。

而在長音頻市場,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巨頭早已深耕其中,騰訊音樂如何破局值得關注。

騰訊音樂頻頻加碼長音頻,付費率低等焦慮凸顯

4月23日晚,騰訊音樂召開戰略發佈會,將長音頻領域作為未來的發力方向。騰訊音樂CEO彭迦信表示,將通過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服務的協同助力長音頻業務發展,加速推動音樂與音頻的融合發展。

在發佈會現場,騰訊音樂推出首款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據記者瞭解,目前酷我暢聽包含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有聲小說、暢銷書、國漫遊戲等19個內容品類。

其實,早在2019年12月,騰訊音樂就已經開始佈局長音頻領域。當時,“酷我音樂”發佈“百億聲機”全領域長音頻募集計劃,以資源+資金的形式扶持長音頻內容創作。隨後,騰訊音樂與閱文集團達成合作,為其佈局長音頻領域提供了內容支持。

業內人士認為,在騰訊音樂頻頻佈局長音頻市場的背後,凸顯了其面臨付費轉化率低、流量見頂、版權爭奪愈發激烈等困境的焦慮。

財報顯示,2019年四季度騰訊音樂付費率為6.2%,付費人數3990萬人,月活用戶為6.44億與2018年同期持平。而騰訊音樂上市之初對標的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月活人數雖不及騰訊音樂僅2.71億,但付費率卻高達到46%。

同時,儘管騰訊音樂背靠騰訊這棵大樹,但仍與其他平臺一樣面臨著流量紅利見頂的問題。而在成本端,在線音樂領域越來越激烈的版權爭奪戰,也給頻頻出手購買音樂版權的騰訊音樂增添許多壓力。

鑑於此,騰訊音樂亟需尋求更多元的業務收入,而長音頻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據艾瑞諮詢報告,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音頻用戶群體,預計到2023年,國內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將超9億。另有數據顯示,在線音頻收入正在以44%的年複合增長率快速增加。

“騰訊音樂想繼續提高付費率並不容易,這需要平臺手中有足夠多優質的版權,前幾年各平臺間進行‘版權大戰’,就是為了留住用戶。”新音樂產業觀察人陳賢江認為,騰訊音樂像Spotify一樣做出多種嘗試,跳出“音樂”的侷限,佈局長音頻、有聲書的市場,也是一種發展方向。

搭建自有內容生態、加速商業化成破局關鍵

事實上,作為音頻行業頭部平臺的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早已開始佈局長音頻市場;其中,喜馬拉雅、蜻蜓FM以IP內容以及付費產品開發的PGC模式為主,荔枝則主要聚焦PGC模式。騰訊音樂作為後來者,要想從中突圍並不容易。

從行業角度看,近期國內各音頻平臺正努力豐富內容的多元化,相繼推出扶持政策,以吸引主播、內容創作者進入其生產體系。例如喜馬拉雅近日公佈的“春生計劃”、荔枝的“回聲計劃”等,都是通過現金+流量的方式,打通音頻變現之路。

同時,各音頻平臺也在逐漸向“音視一體”的綜合化方向拓展。例如,在喜馬拉雅和蜻蜓FM平臺,用戶既可以選擇有聲小說、音樂、知識付費課程等,也可以觀看視頻內容。

騰訊音樂的主要競爭對手網易雲音樂同樣不可小覷,2019年四季度網易雲音樂營收同比翻倍,來自數字專輯和直播方面的收入增長迅速,並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開通讚賞、售賣周邊、Live巡演等獲取額外收入。

與此同時,短視頻行業的迅速崛起,也給騰訊音樂加碼長音頻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目前音樂以及音頻行業最重要的音樂內容生產、消耗平臺以及推廣渠道,都變成了短視頻平臺抖音與快手。據快手官方數據,目前平臺上音樂主播數量超100萬,每天音樂直播場次超20完場。

總的來說,與傳統在線音頻平臺成熟的創作生態、逐漸綜合化的模式,以及網易雲音樂更加豐富的變現模式相比,騰訊音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對於用戶而言,跳出原有“舒適圈”並不容易,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喜馬拉雅與荔枝的付費用戶,均表示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已經形成的習慣。

“騰訊音樂不僅需要搭建生態,還需要打造一些標誌案例,遷移原有用戶增加新用戶,並且在商業化方面有所突破,才能真正吸引優質的內容創作者進行持續穩定的輸出。”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