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大宗教的统一与分裂

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欧洲西部地区,包括不列颠群岛,一直是非常落后的蛮荒之地。

欧洲人三大民族:拉丁人、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欧洲由南至北分布。

拉丁人生活在地中海的北岸,日耳曼人生活在欧洲内陆,盎格鲁撒克逊人生活在欧洲北部及周边岛屿上。

拉丁人在意大利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后,开始向东扩张,进入了中东两河流域,但很快就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灭亡后,欧洲开始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

欧洲三大宗教的统一与分裂

一神教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治下的巴勒斯坦省诞生了一种一神教,即基督教。

这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基督教最终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

一神教最初是由中东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族,犹太人创造的,犹太教诞生后,很快消灭了当地其他的多神教。

统一信仰后的犹太人,增加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之后建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就是以色列联合王国。

欧洲三大宗教的统一与分裂

不过犹太教的教义规定,其他民族没有信仰犹太教的资格,这就限制了犹太教的对外传播。

在罗马帝国征服以色列后,犹太人开始流亡欧洲,犹太教其中的一个分支教派修订了教义,宣布“上帝爱世人”,这个教派就是后来的基督教。

基督教独立于犹太教之后,迅速在欧洲大陆上散播开来,并成为了主流教派。

罗马的世俗政权感到了威胁,并试图禁止基督教的传播。

但他们当时并没有形成类似像华夏文明的儒、道、墨这样一整套发达的意识形态体系,于是禁止基督教的传播很快就失败了,罗马皇帝也成了基督教徒,基督教成为了国教。

除了拉丁人,其他各民族的文明程度更低,在罗马帝国覆灭后,其他的多神教也被基督打败,于是整个欧洲都被基督教征服,并进入了漫长且黑暗的中世纪。

在长达1000年左右的“黑暗时代”里,欧洲文明发展近乎于停滞,看起来没有一丝的希望,而让欧洲发生改变的契机,是在遭遇了伊斯兰文明的威胁之后。

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原本也是信仰原始的多神教,随着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入,产生了一神教倾向的哈尼夫派。

哈尼夫派承认独一神,反对偶像崇拜,相信天命、复活、惩罚和报应,注重个人隐居修炼,过着禁欲的生活,是伊斯兰教形成的思想先驱和中介。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哈尼夫派的影响下,创立了完全独立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新一神教: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教义,安拉居于最高的地位,即宇宙间只有一个主宰:“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派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

伊斯兰教比基督教晚500年,在刚诞生之时,世俗化上还要比基督教更先进一些。

但在传播的过程之中,受到了其他教派的抵制,于是穆罕穆德领信徒离开了麦加,迁移到了阿拉伯半岛的另一个地区:麦地那。

《圣经》中记载,耶稣在传教过程中遭到和其他教派的诋毁和迫害后,选择了自我牺牲,被政府处死。

欧洲三大宗教的统一与分裂

而穆罕默德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政教合一

穆罕穆德带领穆斯林到麦地那后,不仅宣讲教义,还建立了一整套政治体制,同时建立了武装部队。

此时,他就不仅只是一个宗教领袖了,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军队的领袖。这就呈现了政教合一的特点,这也是伊斯兰和基督教教义源头上的差异。

而“政教合一”这个特点,要比基督教更先进一些。

如今我们认为,政教合一非常落后,政教分离才应该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但所谓“政教合一”,其关键点在于是政高于教,还是教高于政,是相对权力高低来说的。

世俗政权高于宗教首领,才能算是进步。反之,如果是教高于政,则属于落后的体制。

政教合一,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 有教无政,即除了宗教之外,没有政府组织。是最落后的体制,像是原始社会,巫师祭祀统治一切。
  2. 以教为先,即教会和政府同时存在,政教合一下,宗教首领兼任领袖,政教分离下,宗教领袖权力大于国家领袖,像是中世纪的欧洲。
  3. 以政为先,即国家领袖兼任宗教领袖,或国家领袖权力超越宗教领袖,或有随意更换宗教领袖的权力。这是一种准世俗化的体制,像是现代的欧洲发达国家。
  4. 政教分离,国家政府代表最高权力,同时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但一切宗教必须服从中央权威,国家领袖及政府官员不得信仰任何教派,这属于一种标准的完全世俗化国家体制。

标准世俗化体制代表就是中国,从周朝开始,由宗法祭祀代替宗教,到了帝国时代,“君权神授”完全大于宗教权威。

如今的中国,是宗教必须服从于无神论政府管理,也是政教分离的最高、最先进的形态。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有政无教”,就是禁止一切宗教信仰,不过这只出现于理论之中,可能是因为太过极端,因此没有出现于历史之中。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生产力可以达到某种程度,人类文明可以破解所有的未知领域及拥有无限理性,有可能会进入这一阶段。

但同时,“无教”你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宗教组织,而非没有宗教,宗教完全独立于个人,而不与世俗社会发生联系,这样的体制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

欧洲三大宗教的统一与分裂

说回中世纪的欧洲,当时基督教还处于“以教为先”的阶段,虽然是政教分离,但国王的权力不及教会的权威。

人民及封建领主对教会的忠诚度超过国王,教会拥有司法权,权威超越国王法庭。人民的知识主要来自于神父们的教诲,主要活动围绕宗教开展。

相比之下,伊斯兰文明就要先进很多了,政教合一下宗教领袖兼任国家元首,因此政府行事就相对理性很多。

他们知道不能依靠神启来解决问题,打仗的时候如果相信只要“心诚念咒”即可“刀枪不入”,大概率是会失败的。

于是穆罕默德的实力与威望大增,很快就消灭了阿拉伯半岛的原始多神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在穆罕穆德去世后,阿拉伯帝国建立,称霸中东。

不过“政教合一”下,也为之后容易产生极端埋下了伏笔,这就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总之,当时的中东地区,阿拉伯帝国世俗化程度,要比基督文明先进得多。

在穆罕穆德死后,进入了“哈里发”时代。

欧洲三大宗教的统一与分裂

哈里发就是政教合一的国家领袖,在穆罕默德的侄子阿里死后,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继任,并建立了帝位世袭制。

这标志着世俗权力超越了宗教势力,伊斯兰也从“以教为先”发展到了“以政为先”的阶段,这一阶段史称“倭马亚王朝”。

之后,倭马亚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也是一种世袭帝制的政权。

在“以政为先”的准世俗化的领导下,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所向披靡,伊斯兰文明实力达到巅峰。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是实实在在的帝国的扩张,而非伊斯兰教的扩张。

世俗化

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遭遇了完全世俗化国家:唐帝国。

阿拉伯帝国倾举国之力来战,以五倍的兵力攻打唐朝2万边防军,结果是以阿拉伯帝国损失惨重而告终。

这场战役被称为怛罗斯战役,没过多久,阿拉伯帝国就出现了分裂,并开始衰落。

虽然阿拉伯帝国打不过世俗化的唐朝军队,但打当时以教为先的基督文明还是易如反掌的。

先是占领了中东,埃及和地中海沿岸,之后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此时基督文明岌岌可危。

欧洲三大宗教的统一与分裂

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吸收了来自中国、罗马、希腊、波斯、印度等古文明,将西方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度。

所以我们之前讲,此时的伊斯兰文明已远高于当时的基督文明,只逊色于我们的儒家文明。

当时长安城人口超过了一百万,是全球最大贸易中心,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远远领先西方。

至于基督文明是如何反击和崛起的,下次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