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湘軍真的是“殺人魔鬼”嗎?他們殺害江浙平民是真的嗎?

1852年,太平軍出廣西,進湘鄂,所向披靡,清廷深感綠營和八旗兵已不足用,便飭令各省舉辦團練以助“攻剿”。1853年1月21日,因母喪回湖南湘鄉守制的禮部右侍郎曾國藩,奉命幫同湖南巡撫張亮基督辦湖南團練。後來,曾國藩認為團練不足恃,便決定組建一種新的軍隊,即“湘軍”(也稱“湘勇”)。

曾國藩的湘軍真的是“殺人魔鬼”嗎?他們殺害江浙平民是真的嗎?

那麼,曾國藩的湘軍是一個什麼樣的軍隊呢?這得從湘軍的發展史說起。

不可否認,湘軍殺了不少人,但是,遠沒有“江浙殺平民”的程度。有人認為,湘軍許多人參軍的目的是“靠命掙錢”,而殺害江浙老百姓的目的卻是“劫財奪女”。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湘軍的出現空前絕後,它由宗族關係建立起來,深受曾國藩的影響,具有私人軍隊的性質,而曾國藩正是湘軍的靈魂。

家長式是湘軍的管理機制,軍隊成立之初,“無錢不怕死”成為了曾國藩的建軍標準。曾國藩本人是封建禮教的維護者,因此,他始終堅持以德治國,不忘初衷。梁啟超先生的話很好地概括了曾國藩的道德形象:“彼惟以天性之極純厚也,故雖行破壞焉可也,惟以修行之極嚴謹也,故雖用權變焉可也。”

曾國藩認為,領導首先要執政為民,二是不怕死,三是不求名利。民貴君輕、無懼生死、淡泊明志鑄就了湘軍的強大,使它兵強將勇、百戰百勝。

曾國藩的湘軍真的是“殺人魔鬼”嗎?他們殺害江浙平民是真的嗎?

與當時的其它軍隊相比,湘軍的紀律性更勝一籌,曾國藩用“仁”來教化湘軍。

湘軍建軍之初,在每月的3日、8日,他都要集中軍隊,一遍又一遍地告誡將領“以德報德,以德報怨”。而且,湘軍的每一個士兵都被要求謹言慎行、尊重長輩,上至軍長下至馬伕,都要有忠君救民的思想。此外,曾國藩以身作則,以仁育軍,從而,建設了一支“忠義”的軍隊。

在曾國藩墓旁的神道碑上,鐫刻著曾國藩的治軍經驗:“謀定而後動,折而不撓,重如山嶽。諸將化之,雖離公遠去,皆遵守約束不變。”

由此可見,湘軍一直都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

晚清時,曾國藩雖然擁有強大的軍隊,但是,他並不是一個軍閥,他是一個有理想的知識分子。曾國藩雖是“湘軍之父”,但是,他並沒有把湘軍當作自己的政治籌碼。

而湘軍卻是絕對服從命令,包括清政府的命令。

曾國藩的湘軍真的是“殺人魔鬼”嗎?他們殺害江浙平民是真的嗎?

然而,據其他人的觀點,說清政府欠了湘軍一大筆錢,引起了湘軍不滿,遂搶劫殺人。而這樣的觀點,卻與剛剛所講的“湘軍服從清政府的命令”大相徑庭。但事實上,湘軍有著穩定的收入來源,因區區一筆壞賬殺人並不理智。

除了群眾的勸捐和一些省份的協餉之外,商家收取的“厘金”,也是湘軍軍費的最重要來源。在咸豐的第十年裡,曾國藩在長沙興辦“東征籌餉局”,後來,加入了“牙釐”和“粵釐”,承擔了湖南軍隊的大部分軍費。種種事實證明,湘軍經濟較為寬裕,大可不必因為區區錢財叛反。

此外,湘軍雖然屬於地方武裝,可是,卻不能享受中央軍隊的福利。因此,自1861年曾國藩割據東南時起,軍餉問題便開始顯露,而後,地方稅就成了援助湘軍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措施並沒有完全解決湘軍的軍餉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也沒有一些材料所描述的那麼嚴重。

事實上,雖然胡林翼拖欠湘軍軍餉半年多,共計10萬多兩,但他卻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曾國藩的湘軍真的是“殺人魔鬼”嗎?他們殺害江浙平民是真的嗎?

雖然,湘軍確實在南京殺害了許多平民,但是,說湘軍傷害了江浙人民卻有失真相。

在南京失守時,總人口不超過3萬人,其中,太平軍1萬多人。因為,這些太平軍不願意投降,而湘軍的任務正是殺滅他們,卻不是殺害平民。當時,平民與太平軍難以區分,因為,很多平民也拿起了武器。在這時,他們的身份便由平民變為了士兵。

並不能說是湘軍殺了平民,這是戰爭規則和公認的原則。即便如此,湘軍也沒有完全殺害這些“平民”。根據史實,湘軍運戰利品上船時,周圍簇擁著不少南京市民,甚至,有平民偷盜。這充分說明,連太平軍的故鄉南京,人們也沒有被大規模屠殺,更別說江浙的其它地方,且湘軍也沒有在南京見人就殺。

此外,太平軍在江浙作戰多年,追隨者眾多,不管是湖南還是淮南,都必須加以鎮壓太平軍。但不可否認的是,湘軍在南京確實搶劫了很多東西,這是湘軍不能洗脫的罪名。可南京、江浙的罪魁禍首並不是湘軍,而是太平軍,這是史學界普遍認可的。因為,太平軍殺人滅口正是歷史的事實。

曾國藩的湘軍真的是“殺人魔鬼”嗎?他們殺害江浙平民是真的嗎?

最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再次重申:湘軍確實殺了很多人,包括太平軍和平民,但是,這個數字卻從來沒有達到好壞平分的地步。但不管怎樣,湘軍不但消滅了太平天國,還參與了清廷與各地其它起義軍的作戰,挽救了清王朝,且使兵權落入漢族,改變了當時清朝的政治格局。

參考資料:

【《曾國藩和他的湘軍》、《簡明中國近代史》、《湘軍兵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