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巖”竟是蘇東坡訪邵道士的地方(上集)

娑婆巖

——蘇東坡訪邵道士之所

都嶠山上,有七十二巖,九寺十三觀。娑婆巖是都嶠山北洞唯一的大巖,崖壁陡削,好幾個地方是鏨鑿峻壁為路,羊腸數轉,由碑記巖右側攀登百步左右,才能到達這巖。它原來的名字叫娑陀巖。據舊志載,漢朝時有滇媼與陀嫗,在這裡煉丹,後來先後在巖裡坐化,因而叫婆陀巖,又名中宮巖,明朝李永茂改名為娑婆巖,沿用至今。

北宋的時候,邵彥肅道士大力修建這巖洞,百姓只知道他是個道士,實際上,他是個大官,與蘇東坡有著不尋常的關係。

北宋王朝,從宋神宗以後,朝廷中分成兩派,一派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另一派是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蘇軾在嘉祐年間中了進士,熙寧間,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那邵彥肅道士也不是山野道人,他是朝廷的禮部尚書,真實姓名叫李紹甫。他和蘇軾都是變法的反對派,每逢空閒時間,兩人就聚在一塊,談論時政,或吟詩作對。元祐七年,宣仁皇后死,哲宗皇帝親政,重用變法一派的人。變法的反對派被放逐、貶官。蘇東坡也被貶到甘肅,後來又被貶到廣東惠陽縣。他做的詞,也被御史尋瑕素疵,說他譏諷責罵朝廷。到了哲宗紹聖一年,朝廷加重了對他的懲處,把他貶到號稱瘴癘之地的瓊州。朝廷中,凡是變法的反對派,與蘇軾親熱友好的官吏,也遭讒被貶,李紹甫也被貶到梧州,他滿腹優愁憤滿無處發洩,便遊山玩水,藉以消愁。他從北走到南,一天,來到容州地界,走到都嶠山腳下,看到都山奇巒峻拔,山青水秀,便興致勃勃地領著隨從上山。到了山上,遙望四周,只見繡江似銀帶般曲折環繞,緩緩東去。山丘、田野、城鎮,無不盡收眼底,使他心胸為之一爽。再往上爬,爬到了一個天然巖洞裡面,那巖洞又高又大,地上乾爽爽,一線清泉,從崖頂落下,似扯了一條白練。巖洞四周蒼松青翠,山花爛漫,鳥語花香,好一個洞天福地!李紹甫在這兒徘徊,留連。太陽昇上了天頂,他叫隨從拾來了柴火,在巖洞裡煮起午餐來。吃了午餐以後,他還沒有走的意思,眼看太陽下山了,隨從們催他下山,他站在巖洞前遙望那渺渺茫茫的天邊,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緒萬於。在北面,在那遙遠的京都,每天,他都提心吊膽過日子,生怕別人進讒言;那喜怒無常,說變就變的皇上更難侍候。稍有差錯,輕則貶官,重則殺頭。那紛紛擾擾的朝廷鬥爭,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使他厭倦了,他不願再登那是非之地,這個念頭一廕生,連他自己也嚇了一跳。他曾經羨慕過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的田園生活。難道他—宋朝一個禮部尚書,也要過上“南山岩洞住,悠然過日子”的生活麼?他想得入神,隨從們又再三催他下山,他從遐想中清醒過來,這才踱步往山下走去。走到山腳,天已快黑了,而都嶠山腳離容州城卻有二十多里路程,他坐上轎以後,隨從們打著燈籠,往容州城走去。(未完待續)



“娑婆巖”竟是蘇東坡訪邵道士的地方(上集)


“娑婆巖”竟是蘇東坡訪邵道士的地方(上集)


“娑婆巖”竟是蘇東坡訪邵道士的地方(上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