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跑出“農谷速度”

加速跑出“農谷速度”

建設山西農谷,是省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進轉型綜改、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大舉措。省委書記樓陽生對農谷建設高度重視,親自謀劃推動,多次調研指導,山西農谷正在成為引領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引擎。去年底,晉中國家農高區獲批,農谷建設成為國家戰略。

“三年成勢、五年成型”。面對省委、省政府的殷殷囑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紮實推進。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全面創新,日夜兼程,快馬加鞭未下鞍——

在特殊時期,要拿出特殊擔當、體現特殊作為。面對疫情衝擊,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勇當闖將、敢為標杆,他們搶時間、抓建設、強引擎、補短板,106.49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股“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的春潮激盪。

4月25日,山西農谷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的科創基地改造項目竣工。建設者僅用1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科研、中試車間8萬平方米建設任務,建成有機旱作農業實驗室、穀子研究所、產品研發展示中心、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智能農機裝備工程實驗室、科研產品中試中心、科研中心、山西中藥材分子工程研發中心“一所、兩室、五中心”。

4月26日,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功能食品加工基地、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基地、青農聯創新創業基地、種苗花卉培育基地、山西農谷總部基地“六大基地”建設集中開工,“四梁八柱”逐漸撐起。

截至目前,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已有17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先後建成;西班牙全環境智能溫室番茄種植加工廠、山西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等一批標杆性項目落地見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7個國字號試點相繼落戶。

按照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林武的要求,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正通過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更高質量的發展,打造山西現代農業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開放高地和農村改革先行區。

圍繞新領域樹立新標杆

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山西提出的課題、也是國家賦予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的首要任務。有機旱作農業實驗室的定位,就是立足有機旱作農業,打造國家級實驗室。

作為實驗室成員單位,稼祺種業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進行藜麥種子研發及生產的專業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藜麥資源庫的單位,保存藜麥資源3000份。這個全球唯一的藜麥基因庫即將落地農谷。

稼祺種業只是一個縮影。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越來越多的單位加入進來,打開了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發展的新空間。

山西農業大學主要圍繞集成蓄水保墒增產技術、黃土高原特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技術、國家功能雜糧創新技術、穀子功能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技術四大技術體系開展研究,並形成了一系列科研理論成果。

這些創新成果為誠信種業和先正達種業提供了理論依據、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誠信種業成立了獨立的玉米研究院,研發出多個玉米品種。先正達種業示範基地是山西農谷標杆項目之一,為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是農谷委託國內極具綜合實力的遼寧通正檢測集團運營,開展第三方農產品檢測、有機食品認證。他們為“山西農谷”的有機農產品背書。

智能農機裝備工程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工程實驗室合作,研發先進農機,推動有機旱作農業現代化進程。特別是智慧農機服務聯盟年均作業服務面積50萬畝,未來兩年將達到百萬畝以上,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先進農機技術和優秀農機科技人才服務。

隨著一批批標杆性項目建成,山西農谷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度明顯提升。今年是“三年成勢”兌現之年,農谷深入踐行“轉型為綱、項目為王”要求,突出項目建設牽引,在科技創新、特色產業、基礎建設多個領域實施30個重點項目,按照一個項目、一套人馬,實行臺賬式管理、周調度制度。

圍繞新領域樹立新標杆,“山西農谷”品牌悄然興起。截至目前,山西農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制定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38個,推廣面積10萬畝,“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個數41個,以“山西農谷”品牌註冊的公司達50餘家,涵蓋農產品加工與銷售、農業技術開發與服務、農業信息化等領域,認證地理標誌產品1個、中華老字號企業3家、三晉老字號企業4家。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小米,還是山西的好。”

我省是著名的“小雜糧王國”,穀子的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是山西特色農業的一張“黃金名片”。

走進穀子研究所,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張“黃金名片”背後,是穀子創新鏈與產業鏈交織促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17年7月,我省啟動“山西小米”品牌建設,目前已有19家企業被批准使用“山西小米”品牌。借種植優勢,讓產業鏈延長,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行業新生態,是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的重要責任和使命。而人才和技術,成為產業最大的賦能力量。

——品種多起來。穀子研究所是科創基地的重點科研機構之一,主要依託山西農業大學穀子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開展穀子品種研發、農機生產研究、示範輻射推廣工作。近十年來,科研人員研究推出15個穀子新品種,其中,僅“晉谷21號”就在省內外累計推廣種植8000萬畝,創造經濟效益近50億元,在山西每年也有100萬畝的種植面積,年產5億斤商品谷。

作為山西省“1331 工程”重點創新團隊,農大創新團隊現有博士生導師4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國家穀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山西省穀子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1人。

——機械化推廣起來。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引進、篩選並改裝了多種農業機械,實現了從“小型機械,自走播種”到“中耕培土,除草壯苗”,從“機械收割,顆粒歸倉”到“精準施藥,綠色防控”的有機旱作穀子全程機械化生產過程。

——產業鏈延長起來。在此基礎上,農谷積極引進華大基因、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等行業領軍企業,開發小米粥等方便食品、低糖多肽等功能性食品,使特色更特、優勢更優,讓農谷小米成為山西現代特色農業的一張響亮名片。

圍繞名優品推進產品化

過去一個月,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從領導到工作人員都沒有休息,他們夜以繼日地待在施工現場解決問題,抓進度、編規劃、定項目。今天的農高區,外部挑戰更大,內部抱團更緊,發展成色更足:

——新技術引領作用凸顯。產品研發展示中心上下兩層共2700平方米,設有7個展區、4個食品中試車間。集裝箱植物工廠、魚菜共生技術、“水肥一體+智慧農業+物聯網”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都在興奮著參觀者的神經。

——新品種示範作用加強。晉汾白豬、晉蜂三號、林核一號、龍生種業、冷白玉紅棗五大種業都已走出山西、影響全國,在全國育種制種領域佔有重要席位。

——功能類產品形成品牌效應。三安黃酒、雜糧,稼祺藜麥,美和居老陳醋等“十大功能類食品名品”,都是我市企業自主研發的系列產品,藉助山西農谷影響力和輻射力進一步發展壯大,形成品牌效應。

藉助科技推廣的力量,讓名優特農產品形成產業。2020年,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堅持國際視野審視、國家標準建設、省級戰略推動,重點實施3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59億元,今年計劃投資54億元。在“六大基地”建設的同時,還鋪開“南方黑五類系列飲品、海玉功能食品、美和居高端醋釀品”等十大標杆項目、“先正達現代種業示範基地、蔬菜出口交易基地、山西種豬自主研發培育中心”等17個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推動農谷成為山西現代農業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開放高地和農村改革先行區。

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科創基地成為核心引擎;以美和居高端醋釀品、海玉功能食品、稼祺藜麥等標杆項目為主導的功能食品加工基地加速推進;以新品種、新技術試種推廣為核心的青農聯創業基地引領示範;以有機雜糧、循環農業為龍頭的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彰顯特色,以培育、展示、銷售於一體的種苗花卉培育基地生態優美;以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山西農谷總部基地形成品牌,逐步打造產業高地。

推動8個院士工作站落戶農谷;與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合作,吸引百名專家齊聚農谷;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2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同步共享;同英國牛津大學、荷蘭瓦郝寧根大學等4個國際機構進行技術合作,逐步打造人才高地。

推進谷城院融合,構建“一心八片、一廊一帶”空間佈局,形成改革先行之谷、英才匯聚之城、融匯創新之院,逐步打造開放高地。市場化辦好“鄉村振興”主論壇,搞好每月展示展銷活動,逐步打造農村改革先行區。

從“擘畫藍圖”到“施工落實”,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引擎”全速運轉,將在我省、我市現代農業、都市區農業發展中培育新希望,拓展新天地。

壓題照片:圍繞山西農谷,太谷區已建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