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大戰再升級!浙江,也急了

作者:今綸 來源:功夫財經


浙江以去年排名第四的經濟總量,坐擁5850萬人口,其實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強省,但猶未止步:4月28日,浙江省公安廳制定出臺了《浙江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直接告訴兄弟省份:浙江又要開始“搶人”了。


要知道,浙江與廣東是去年“搶人”大賽的佼佼者——廣東常住人口增量全國第一,浙江人口淨流入登頂榜首。從2019年末各省份常住人口較上年末增加的人數看,增量排名前三的是廣東(175萬人)、浙江(113萬人)、安徽(42.3萬人)。


搶人大戰再升級!浙江,也急了


扣除自然增長的人口後,常住人口增量排名前三的省份中,2019年浙江人口淨流入84.1萬人,廣東人口淨流入82.61萬人,新疆人口淨流入27.15萬人,占人口淨流入全國前三。


浙江“搶人”的成績已經如此優秀,為什麼還要“搶人”?這裡面到底投射了中國經濟版圖怎樣的變局?


“搶人”是為了抵禦寒冬儲備力量


與浙江人口快速增長相對應的是,部分省份的部分城市開始出現收縮的跡象——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再次強調,要“統籌新生城市培育和收縮型城市瘦身強體”,這不是發改委第一次提到“收縮型城市”。


2019年3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第一次提到了“收縮型城市”,並明確要求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嚴控增量、盤活存量。


搶人大戰再升級!浙江,也急了


這充分說明“收縮型城市”已經成為國家層面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它包含豐富的信息:人口高峰已經過去,靠擴張產能來提升經濟規模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其實只有兩個方向:搶資源,這其中包括“搶人”;修護城河,強化區域在相關領域的產業壁壘,同時“深挖洞,廣積糧”,區域競爭不僅僅是存量博弈之戰,也是產業升級之戰。


闖關成功,則省份、城市可以晉級,虹吸更多資源。闖關不成功,連分享紅利的機會都沒有,只需要維持穩定的局面即可,安心做“旁觀者”。而且決定是否晉級的時間不會很長,這和打仗一樣,制高點不多,所以要靠“搶”。


收縮意味著經濟缺乏活力,意味著邊緣化,意味著再難得到國家層面的大力度支持,而且一切不可逆轉,收縮型城市的典型個案就是鶴崗。


但是東北遠遠不止一個鶴崗,很多城市已經成為鶴崗,更多城市正走在去鶴崗的路上——據媒體報道,2013~2018年,東北有54個城市出現城區常住人口減少,佔統計城市的63%。


而且不僅僅是東北,即便第一經濟強省廣東也有8個縣市(佔比6.51%)出現人口負增長:廣州地理研究所杜志威博士與其同事們利用官方統計數據分析發現,2000~2016年,饒平縣、南澳縣、樂昌市、南雄市、陽山縣、連山縣、連州市、連南縣出現持續性收縮。浙江居安思危,謀定而動,就是在走第一步。


仔細分析《浙江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發現浙江幾乎是“飢不擇食”在進行“搶人大戰”——甚至“支持孵化器、眾創空間、特色小鎮等設立集體戶,取消集體宿舍的條件限制,允許人才公寓、酒店式公寓設立集體戶,推行設立社區(村)公共集體戶”。


搶人大戰再升級!浙江,也急了


有人習慣於把這種舉措歸納為浙江想賣房,這實在是格局太小,浙江的目的是把未來若干年的新增長的消費力、人才、資金儘可能合理合法吸引到浙江來,以抵抗未來的經濟變數。何況官方已經闢謠:可設立集體戶≠可購房落戶。


經濟複雜,有了消費力、人才、資金可以多一點抵禦寒冬的力量;經濟復甦,前述因素將助力浙江繼續在排行榜上攀登。


"搶人“強化人口流動趨勢


有危機感的不僅僅是浙江,還有老大廣東:今年1月14日,廣東省兩會召開,省長馬興瑞作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透露了一個關於戶口的信息——廣東將放開放寬除廣州、深圳以外的城市落戶限制。也就是說,廣東另外19個地級市都將降低落戶門檻,甚至完全放開。


浙江、廣東吸引人口的舉措,一方面固然是順應潮流,鼓勵市場要素髮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強化了中國人口從北往南流動的趨勢,中國經濟格局中珠三角、長三角的引領作用將愈加突出。


浙江“搶人”,杭州“搶人”,對於長三角的城市格局有莫大的影響。杭州人口已經破千萬,而且經濟增速不錯,人口淨流入全國第一,這樣的生猛勢頭沒有止步的跡象。上海因為要控制人口總量,主動設置了較高的入戶門檻,但又飽受老齡化的困擾。


日前,杭州發佈《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其中第十八條提出,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杭州在整個長三角擔任越來越多衝鋒陷陣、勇於探索的任務,其影響力一直在上升:降低入戶門檻破解老齡化之憂,2019年賣地收入達到2837億,不但遠遠超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而且超越值接近千億規模。杭州的龍精虎猛,對於整個長三角都有著積極正面的帶動作用,其輻射力會逐步加強。


搶人大戰再升級!浙江,也急了


浙江與廣東的“搶人”資本更多時候其實不僅僅是在硬件設施或者基礎設施上,而是更多體現在政府效能、工作發展機會、產業轉型等諸多方面。北方以及中部諸多收縮型城市的衰落有多種原因:有的是因為礦產資源枯竭,有的是因為所依賴的重工業跟不上市場發展,還有的是因為長期交通落後……


但無論哪種原因,它們在人口紅利消失,世界經濟複雜的大背景下都必須面對不樂觀的未來。


中國城市發展或重複日本道路


中國的城市發展極大概率上會走日本當年城市發展的道路——資源、人口、資金、技術向幾個都市圈聚集,也會遭遇大致相同的“煩惱”。


從1946年到1955年是日本的戰後恢復期,這個階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上升比較快的,從27.8%上升到56.1%。這個階段和改開初期十幾年的中國情況非常相似,都是從非常困難的狀況下崛起,擁有了一個騰飛的基座和底氣。


日本是什麼時候超越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1968年。從1956年到1973年間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城市化進入加速期,城市化水平躍升至1975年的75.9%,成為高度發達的城市化國家,這個過程中間當然有大量農民進城。2010年,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搶人大戰再升級!浙江,也急了


中國現在的城市化比例達到了多少?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佈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0%。


中國的城市化率還有提高的空間,但是空間已經不大,這也是為什麼出現諸多收縮型城市,同時連廣東、浙江都開始頻頻“搶人”的重要原因,因為人口不夠了!而且,中國和日本都不是移民國家,指望通過移民來增加人口、力撐消費,往往會在國內遭遇較大壓力,實際上這條路也被堵死了。


時至今日,中國從日本手中奪走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寶座已經10年了,綜合各種情況來看,今日之中國更是像極了1975年的日本——約76%的國民居住在城市中,人口持續向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集中。


近年來的中國,人口持續向珠三角、長三角湧入,長三角和珠三角囊括了中國內地除北京之外的所有一線城市和三個最富裕大省的重要城市,說“富可敵國”一點也不為過,僅僅一個廣東的經濟體量就可以超過好多國家,“馬太效應”非常明顯。


在擴張放緩,急劇收縮的趨勢加強之後,1975年之後的日本怎麼樣了?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美元匯率制度變更,疊加兩次石油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速減緩,城市化也進入穩定階段。高房價、空氣汙染、企業高成本一度讓日本三大都市的人們痛苦不堪。


於是企業開始外遷,一路去鄉村,一路去海外,目的是降低成本。由於城市工作機會減少,“大城市病”突出,日本在這一階段出現“逆城市化”,城市化率長期增長緩慢。日本的解決之道是實施“多核分散”發展,將東京的部分城市功能分散到周邊的區域,構建區域多極多圈層的城市化空間結構。中國的北京等諸多城市也在推進類似的舉措。


日本的城市化進程是中國的一面鏡子,足以燭照未來。突飛猛進的城市化進程已經基本告一段落,在城市發展的隧道中,持平常心,按一定節奏完成產業升級,同時努力提升公共服務的水平,更多向內挖掘經濟發展潛力,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的現實選擇。

東方財富網/1059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