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疫情防控常態化 疫苗研發備受關注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海外疫情嚴峻 國內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形成檢測能力

新冠疫情持續至今,總體呈現國內防控常態化、海外形勢嚴峻 的狀態。截至 4 月 26 日,全球累計患者數達到 2913331 例,當天 新增 8609 例。從確診患者的數量來看,目前歐洲地區和美國的疫 情形勢較為嚴峻,防控壓力相對較大。由於醫療資源較為緊缺,多 國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持續上升,其中法國病死率已達到 18.3%。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海外疫情形勢嚴峻,全球病例數仍將增長,印度、非洲等地情 況更加嚴峻。未來一段時期,全球對檢測相關儀器、耗材以及救治 相關設備的需求仍將旺盛。

國內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及國務院常務 會議的精神,未來會加強相關檢測及醫療機構實驗室建設。根據聯 防聯控機制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新冠病毒檢測有關工 作的通知》,三級綜合醫院均應當建立符合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標 準的臨床檢驗實驗室,具備獨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能力;各 級疾控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二級醫院、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 實驗室也應當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檢測能力;而對醫療資源相對 缺乏、檢測能力相對薄弱、疫情防控壓力較大的地區,特別是陸路 邊境口岸,要選擇 1 家綜合實力強的縣級醫療機構予以重點支持, 實現縣域內醫療機構具備核酸檢測能力。

4 月 22 日,中央應對工作小組會議指出,做好常態化防控要提升監測能力,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在人員聚集的場所,可 以願檢盡檢。由於檢測範圍擴大,相關企業將受益。

4 月 26 日,衛健委召開電話會議,進一步要求所有縣區級以上 疾控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抓緊進行改造,在短時間內形成核 酸檢測能力。支持各地在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檢測能力不能滿足需求 時,與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合作開展核酸檢測,充實檢測力量。 擴大檢測範圍,做到重點人群“應檢盡檢”、重點行業“適時抽檢”、 一般人群“願檢盡檢”。

截至 4 月 22 日,NMPA 批准的檢測試劑盒為 30 種,日產能 902.5 萬份。國內獲得 FDA 緊急授權批准的試劑盒包括邁克生物、華大 基因、南京科維思(新冠病毒(COVID-19)檢測試劑盒(數字 PCR 法))、復星醫藥等,獲得歐盟 CE 認證的包括明德生物、新產業、 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凱普生物、邁克生物、萬孚生物、碩世生 物等已經超過 100 餘家。未來一段時期,疫情防控對檢測試劑盒 的需求仍然存在。同時,除了醫院檢測實驗室之外,第三方檢驗 醫學機構包括金域醫學、華大基因、迪安診斷等的樣本量也會有 所增加。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4 月 26 日,湖北發佈《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試劑集中 採購擬中選企業公示》,結果顯示,邁克生物、達安基因、武漢明 德生物和華大生物 4 家公司中選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珠海麗珠 和南京諾唯贊 2 家公司中選抗體檢測試劑,從價格來看,核酸檢測 試劑盒擬中選價降幅為81%,抗體檢測試劑盒擬中選價降幅為72%。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同時,國家對防控物資出口再次進行規範,其中對出口新冠 檢測試劑的要求,從雙證(要求同時具備 NMPA 及出口目的地監管 部門註冊證)改為單證(僅需取得出口目的地標準認證或註冊,同 時提交聲明承諾產品符合進口國(地區)質量標準和安全要求)。 這有利於 IVD 相關企業的出口。


疫苗研發進入 I/II 期臨床 進度備受關注

當前全球在研新冠疫苗項目已超過 100 項,分別依據滅活疫苗 /佐劑、減毒活疫苗、蛋白亞單位疫苗/佐劑、載體疫苗、核酸疫苗 5 大技術路線展開。通常臨床研究分為 3 期。Ⅰ期主要評價安全性。 Ⅱ期主要評估疫苗的安全性,探索接種免疫程序。Ⅲ期主要評估疫 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安全性評價貫穿整個臨床研究全過程。在疾 病流行的背景下,完成免疫原性評估需要 6 個月以上時間,完成保 護力試驗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完成Ⅲ期臨床試驗,最後得出疫苗 安全、有效的結論,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

在研的新冠疫苗項目中,國內已有 3 項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1)研發進展最快的是康希諾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 物工程研究所合作腺病毒載體疫苗項目,目前已開始 II 期臨床試驗 500 名受試者已經完成注射,順利的話 5 月可以揭盲,這也是全球 首款進入 II 期臨床的新冠病毒疫苗。同時康希諾已經於 4 月 24 日 向加拿大衛生部提交了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載體) (Ad5-nCoV)臨床試驗申請前會議請求,並得到受理。

2)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在研滅活病毒疫 苗於 4 月 12 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Ⅰ/Ⅱ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 可,4 月 24 日正式進入Ⅱ期臨床研究;4 月 27 日,中國生物北京 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也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 批件。

3)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於 4 月 13 日取得許可,16 日開展臨床試驗。臨床前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可 以在動物體內誘導出較強的中和抗體反應,可以阻止 10 種新冠病 毒株的感染,且具備較好的安全性。

4 月 19 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等多個科學家團隊,聯合在生物科學預印本論文平臺 bioRxiv 發表了研 究論文 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

研究團隊包括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 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比較醫學中心、中國科學 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與免疫院重點實驗室等多個重點科研單位。 科研人員通過試驗規模的生產得到了一種純化滅活的 SARS-CoV-2 病毒候選疫苗 PiCoVacc,能夠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引發有效的體 液免疫應答,對 SARS-CoV-2 病毒株提供完全保護。該疫苗可在小 鼠、大鼠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誘導 SARS-CoV-2 特異性中和抗體, 且在恆河猴體內未觀察到感染增強或免疫病理惡化。


1~3月醫藥製造業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均為負 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 年 1-3 月,醫藥製造業累計營業收 入、利潤總額分別為 5018.10 億元、614.10 億元,同比分別下滑 8.90%、15.70%。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2020 年 1-3 月,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毛利率為 42.04%;2020 年 1-2 月,醫藥製造業銷售費用率為 20.33%;管理費用率為 6.43%;財務費用率為 0.95%。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今年一季度醫藥企業生產銷售受疫情影響較大,1~3 月收入和 利潤均為負增長。全年來看,由於帶量採購擴圍、非過評品種及耗 材也將開始集採等多重因素影響,醫藥製造業今年全年增速預計將 在 10%以內。


近期醫藥板塊表現綜述

近六個月醫藥指數跑贏滬深 300 指數 器械板塊表現亮眼

截至 4 月 27 日,以一個月區間統計,醫藥指數上漲 6.52%,跑 贏滬深 300 指數 4.18 個百分點,子板塊中,生物製品板塊漲幅最 大,上漲 9.62%,中藥板塊漲幅最小,上漲 3.67%;以六個月區間 統計,醫藥指數上漲 17.46%,跑贏滬深 300 指數 20.76 個百分點, 醫療器械板塊漲幅最大,上漲 47.29%,中藥板塊漲幅最小,上漲 1.59%。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醫藥板塊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均處在歷史中高位水 平,子行業分化明顯

醫藥板塊估值水平近期有所上漲,截止 4 月 27 日,醫藥板塊 絕對估值 PE(歷史 TTM 整體法)為 56.84,相對於滬深 300 的估 值溢價率約 389.64%,均處於近十年的高位水平,多數細分板塊在 歷史高位水平,化學制劑板塊在歷史新高。我們認為,這是因為近 期疫情極大地提升了醫藥板塊關注度,同時創新產業鏈持續高景氣 度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各子板塊估值分化明顯,醫療服務子板塊估值較高,PE 為 142.67。醫藥商業子板塊估值較低,PE 為 21.55。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維持醫藥行業“增持”評級

我們對未來一段時期醫藥行業的增長仍然持樂觀態度:1)國 內老齡化加速、醫藥消費具有剛需性質,醫藥行業的需求仍然旺盛, 人們對優質醫療資源的追求並沒有改變,且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 求持續增加;2)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兩票制” 和“一票制”、帶量採購等近 5 年醫藥政策精準調控下的供給側改 革,使醫藥行業在存量市場的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的行業的增量發 展中穩步前行,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龍頭企業強者恆強,創新呈 現繁榮景象,產業環境越來越好。

我們繼續維持醫藥行業“增持”評級,5 月建議重點關注 IVD、 疫苗、創新產業鏈相關板塊。國內疫情進入內防反彈和外防輸入階 段。全面復工復產後,疫情對醫藥公司生產、銷售等經營方面的負 面影響會逐步消除。醫藥是剛需,對需求的主要影響是延緩釋放。 疫情也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對醫療行業的認知和關注度。

1)國內即將全面復工復產,願檢盡檢提升了國內試劑盒的需 求,同時海外疫情嚴峻,檢測相關需求仍然很高;

2)疫情防控的 需要,使得疫苗在未來一段時間將保持極高的關注度,尤其是已經 進入 II 期臨床的相關在研品種;

3)海外疫情加劇,全球的藥物臨 床試驗工作受到了較大影響。目前美國和英國等大型研究中心所受 影響較大,而我國的臨床研究已經在穩步回升。


風險及不確定因素提示

風險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1)政策風險:醫保基金是醫藥市場最大的買方力量,醫保局 組建後新的醫保相關政策、新醫保目錄調整後的招採進度、帶量 採購擴面情況、醫用耗材帶量集採的各地試點情況及推進等,都 將對行業及上市公司產生極大的影響。

2)一致性評價進度及後續走向:相關後續政策走向及執行力 度需密切關注。

3)商譽減值風險。

4)疫情的不確定性風險等。


醫藥行業:關注疫苗和新冠病毒檢測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