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1

您家里的孩子会剥鸡蛋吗?

最近来自贵州贵阳市初中的郑老师遇到了很头疼又很无奈的事。

学校早餐里每人一个煮蛋,但最近收回来的45份餐盘里有39份鸡蛋没吃。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孩子没有吃鸡蛋的原因竟然是自己不会剥鸡蛋。

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郑老师语重心长的说,现在家长包办的事情太多,只要求孩子学习好,锻炼独立性的环境都没有了。

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造成一些学生上大学都不会洗衣服,遇到问题不会自己处理只会先找父母的高分低能。

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固然是好的,但终父母究不能替他们一辈子,未来的路也终究是要自己走。

有人说,长大的意义就是蜕变成一个彻底独立的人。不仅是你独立的,也要认识到你的父母、伴侣、孩子都是独立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懂得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父母,是有智慧的父母。独立性强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差。

2 培养孩子独立的秘诀是父母放手

泰国有一则暖心的公益广告,讲的是卖水果为生的妈妈对女儿简单有效的教育方式。

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女儿想要切菠萝,怎么切都切不开。妈妈看在眼里,就在女儿一筹莫展时,妈妈默默拿起刀,切给她看。

女儿想要把自己做的冰菠萝卖了赚钱,可是直到冰菠萝上全都融化成了水菠萝,也没有卖出去一份。妈妈没某任何责备和批评。

女儿向妈妈求助,妈妈只说你应该去市场上去看看。

女孩走到市场中间,嘈杂的叫卖声给了她灵感,她用水彩笔画出冰菠萝的促销广告贴在泡沫冷藏箱上又出发了。

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自此以后,女孩的冰菠萝生意格外好.只要她的自行车铃一响,孩子们蜂拥而至抢售一空。

片尾女孩妈妈说道,未来的日子里,即使我不在我也知道她会生活的很好。

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安娜·昆德兰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走。

有智慧的父母都在塑造一个独立的环境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学会独立。

这样的环境没有指责、没有批评,更多的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能够挺身而出。

3 培养孩子独立请你这样做

(1)父母需要下狠心

我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这里的解放就是指父母要懂得放手,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孩子成长和改变的基础。

文学家刘墉的儿子刘轩刚刚移民美国时,英语说的不好,不能跟他人交往,甚至日渐自闭。

刘墉决定用中国教育方式里的强权式教育改变儿子,第一步就是逼迫他独立。

刘墉规定儿子每天在家里要按时作息,不许偷懒,自己事情自己做,还要学会洗衣服和做饭。

为此父子俩没少吵架,可是当刘轩能够跟朋友谈笑风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就时,他最感激的就是父亲。

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看似狠心的教育方式,让刘轩从骄纵溺爱的传统教育中剥离开来。

先独立再自立。他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独立的重要性。

没有刘墉的狠心,也就不会有刘轩今天的成绩。

《触龙说赵太后》里说,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个有责任的父母会提前谋划孩子的未来,独立性就是他们未来之路的敲门砖。

(2)父母要舍得放手

来自吉林2岁的小萌娃云思睿平时喜欢在家里给妈妈做饭。

虽然只有两岁,但是准备食材、下锅、调味样样都很在行。

因为从小就觉得做饭很好玩,于是就对做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妈妈为了保护孩子的这份独特兴趣,小思睿开始在妈妈的陪伴下每天给妈妈做饭。

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思睿虽然身躯瘦小,看着他为了拿鸡蛋、调料在椅子上爬上爬下,身为妈妈确实捏把冷汗。

但网友们纷纷点赞妈妈,认为妈妈对孩子舍得放手,不仅体会到做饭的乐趣,跟能够对妈妈的辛苦感同身受。

也有网友表示,小时候也想像思睿一样去大人才能做的事,但是父母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实在找不到理由就说自己胡闹,给他们找麻烦,从那以后再也不想去做了。

大概正是因为父母的不肯放手,才"制造"那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

才有了即使步入职场也不会做饭年轻人,上了大学也不会洗衣服的大孩子。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生出翅膀,在天空里稳稳的飞翔。

孩子是风筝,风筝生来就是要飞的。身为父母牵挂而不控制,是培养孩子独立最好的礼物。

(3)请不要嫌弃孩子的手足无措

前些天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看到心酸的一幕。

一个小男孩玩手推车走到到蔬菜区拿玩具蔬菜,一转身自己的手推车被另一个小女孩推走了。

小男孩手足无措的站在那到处找才发现一个小女孩推着他的车正在往前走。

小男孩又急又怕,扭头跑向正在一旁玩手机的妈妈。

妈妈却说:为什么自己的车不看好?现在没有了又来找妈妈,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处理,想要回那辆车就自己去吧。

想要回自己的车却不敢,想要寻求帮助而不得,孩子委屈又无助,只能选择哭来发泄。

在一旁的妈妈更加生气:自己弄丢车还在这里哭。都这么大了,这点事情都处理不了,干什么都靠妈妈,什么时候才能独立呀!

学生吃鸡蛋45个人39个不会剥: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知乎上一篇文章《父母的责任:帮助孩子发展而非决定他的人生》中写道如果一个妈妈不敏感,当孩子哭泣时变得手忙脚乱或者因为疲惫而对孩子很恼火,孩子会认为他表达出来的情绪是被禁止的。

那么长此以往,孩子长大以后可能就会因为对痛苦体验的恐惧,而减少去面对痛苦和修复创伤的勇气。

实际上孩子根本听不懂妈妈的话,反而认为独立是让自己手足无措的一件事,而妈妈则会撒手不管。

这样的独立教育,孩子如何能够变得独立。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当孩子面对困难手足无措,那不是他对独立表现的"无能",恰恰是在思考。

走向独立,请父母还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嫌弃和斥责。

4 孩子独立父母放手是第一步

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特意找我聊天.她说我儿子在幼儿园里特别勇敢,很多孩子不敢尝试的项目他总是第一个举手。碰到困难,又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解决.

老师特别好奇我是怎么教育他的。

我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唯独就是当妈妈的要学会放手。

他想要去尝试的时候,只要确保安全就一定不阻止;只要愿意尝试,一定会鼓励;遇到困难则引导为主,让他自己顺着家长的引导想办法。

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我深知正是因为放手,才有了独当一面的儿子。

高亚麟在《我家那闺女》里跟焦俊艳说,父母是挡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不在我们就要直面死亡。

父母离开之前,培养孩子独立性,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路走得不辛苦,不对困难和未知产生恐惧,能够真正的享受人生的快乐与满足。

这是孩子的必修课,对父母亦然。

作者:辰妈,一个不会做手工画画的数学老师不是好作家。

本文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