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引子:

韩非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的贵公子,著有《孤愤》、《五蠹》等文章。这些文章后来流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后,赞叹不已,但不知这些文章出自谁的手笔。这时李斯在旁说道这是韩非的文章。秦始皇听后立刻发兵攻韩,想要把韩非夺过来。另一边,韩王忧惧,于是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秦始皇在见到韩非之后,非常喜悦,但却不信任韩非。李斯于是借机诋毁韩非。秦始皇听信李斯的建议,下令将韩非关进大牢。此时李斯仍不罢休,暗中派人给韩非送了一瓶毒药,迫使韩非服毒自杀。

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看到这里就产生一个疑问了,为何李斯当初有意在秦始皇面前提及韩非,等到韩非来到秦国后,却又诋毁之,并最终迫使其服毒自杀呢?一个通行的说法是因为李斯自认为比不上韩非,于是产生嫉妒,故而趁着韩非被下狱的机会,暗中杀害了韩非。

但这种说法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如果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会发现,在嫉妒的外衣下,其实隐藏着李斯(以及其所服务的秦国)与韩非之间的巨大的政治矛盾。只有在这个巨大的政治矛盾下,才可以解释清楚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

一、李斯杀害韩非事件始末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件事情的始末。这件事要从李斯、韩非共同在荀子那里学习帝王之术开始讲起。《史记·李斯列传》载: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乃从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李斯跟从荀卿——也即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当时跟李斯一起学习的还有韩国的贵公子韩非。《史记·秦始皇本传》谓:“(韩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李斯、韩非两人共同在荀子的门下学习,李斯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韩非。学成之后,李斯去了秦国,为秦国出谋划策。韩非呢,则回到了自己的国家韩国,写了很多针砭时弊、图谋变法的文章,以此劝谏韩王,试图使韩国变得强大起来。

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凑巧的是,韩非写的文章流传到秦国,被秦始皇看到了。秦始皇看后赞叹不已,说道: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意思是说,我秦始皇如果能与写这篇文章的人认识、交游,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李斯当时正好在秦始皇跟前服侍,一眼便认出了这是韩非写的文章,于是告诉了秦始皇这是韩国韩非的文章。秦始皇也不犹豫,马上出兵攻打韩国,想要把韩非夺过来。

当时的韩国积弱积贫,根本无力对抗大秦铁骑。韩王一看不得了,马上妥协,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始皇得到韩非后自然非常高兴。但是秦始皇却不信任、任用韩非。这时李斯又出来了,说: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只会帮韩国,不会帮秦国的。与其放走他,看他帮助韩国抵抗秦国,不如找个罪名杀了他。”

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秦始皇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命令官吏治韩非的罪。李斯看到韩非被治了罪,还不满足,又悄悄的遣人给韩非送毒药,迫使韩非服毒自杀。韩非多次想上书陈情、辩解一番,但文书都被李斯暗中拦了下来。无可奈何之下,韩非服下了毒药。秦始皇后来突然后悔了,想要赦免韩非,不过为时已晚,此时的韩非早已命丧黄泉矣。

二、一般的观点:嫉妒说

李斯、韩非为同门师兄弟,为何李斯一定要杀害韩非呢?一般人认为是由于嫉妒。

李斯从最初在荀子那里学习时,就“自以为不如非”,现在韩非又深受秦始皇的喜爱,于是产生嫉妒,怕韩非取代了自己在秦国的地位,便趁秦始皇治韩非罪的时候,一不做二不休,暗害了韩非。

这种观点源流甚深。著名的《史记》的作者太史公司马迁就持这种看法,按太史公的意思,韩非是被李斯谗害而死的。

到了东汉,出了一个有名的思想家,叫做王充。他也认为李斯是因为嫉妒韩非的才华,才杀的韩非。他在《论衡·祸虚篇》中说:

“李斯妒同才,幽杀韩非。”

这是明确指出李斯杀害韩非的原因是“嫉妒”。再之后,宋朝的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同样认为正是由于嫉妒,李斯才害的韩非:

“(秦)王闻其贤,欲观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嫉之,曰……”

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认同“嫉妒说”。可以说,在一般人眼里,“嫉妒”成了李斯害死韩非的根本原因。

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三、“嫉妒说”的矛盾之处

这种说法有合理之处,但这种说法也有明显的矛盾之处。如果李斯真的嫉妒韩非,当初在秦始皇读韩非书的时候,何必还要说“这是韩非的文章”这种话呢?以李斯的聪明才智,肯定知道秦始皇在听闻韩非的大名后,必然会想方设法的把韩非夺到秦国来,让其为秦国效力。李斯才华不如韩非,到时候李斯的地位就堪忧了。

由此可见,“嫉妒说”并非李斯杀害韩非的根本原因。韩非的死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李斯(以及其所服务的秦国)与韩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政治矛盾。

四、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1、“存韩论”与“灭六国”的交锋

韩非之死的导火索是秦始皇对韩非的不“信用”,即不信任、不任用韩非。这最终导致了韩非被下狱,继而被李斯暗害。那么要问了,为什么秦始皇会不信用韩非呢?

这要“归功于”韩非出使秦国的目的。

韩非最初出使秦国,是因为秦国攻打韩国,韩王出于不得已,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想借韩非之手来缓和秦、韩之间的关系。

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韩非的一篇文章《初见秦》记载了韩非出使秦国,对秦始皇的谏言。在《初见秦》里,韩非雄辩滔滔,指出秦国因为想要扩张而率先攻打韩国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秦、韩相邻,秦国应该先与韩国交好,这样即使在与他国打仗失利时仍可以有韩国这个后援,不至于孤立无援。

由此可见,韩非来秦国是图谋秦、韩交好的。此正是李斯所说的:“非终为韩不为秦”。

非终为韩不为秦”一语道破了韩非此次游说秦始皇的根本目的。韩非是为了韩国的利益而来的,是为了能保住韩国这个处于秦、赵夹缝中的小国的。

但是只图谋秦、韩交好,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因为即使秦始皇先攻打其他五国,在一统其他五国后,也不可能放任韩国在自己身边安乐。秦始皇最后一定会灭了韩国。韩非不可能不知道韩国未来的悲惨局势,于是韩非不光要使秦、韩交好,借此保住韩国,还要保住尽可能多的国家。只有多国并存,韩国才有可能得到喘息的机会。

但是我们知道,秦始皇的野心则是“灭六国”、“一统天下”。

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韩非是持“存韩论”主张的,也就是想要保住韩国。但是秦始皇一心想要灭掉六国。韩非的主张显然触及了秦始皇的根本利益。秦献在《韩非死因新说》中就明确地指出了此点:

“韩非之死,固然罪在秦政的刚愎自持,和李斯的妒贤嫉能,根本原因却在于他与秦国政治的矛盾。战国后期,秦屡攻山东六国,统一天下,包举宇内的大势已日见明朗。此时,韩非使秦,却志在存韩,这就必然引起秦国君臣的疑虑和猜忌。 嬴政纵然喜读《 孤愤 》、《五蠹》之书,但毕竟不愿舍统一大业,而屈从一个异国书生的迂论。 ”

这就解释了为何秦始皇喜欢韩非,却不信用韩非的原因。韩非与秦始皇的根本愿景是迥然相反的,秦始皇不可能任用一个对自己国家有害的人。纵然自己再非常喜欢这个人的文章,也一定要以秦国利益为最根本利益。

然而秦始皇在见到韩非之前可能没想到韩非终不能为己所用(春秋战国时有很多策士,策士只择明主,很少受国家观念的限制。比如商鞅不是秦国人,却能为秦国效力,因此韩非也是存在为秦所用的可能的)。所以刚开始为了能得到韩非,便急匆匆的攻打韩国。而在得到韩非后, 通过与其谈话,发现韩非只是一心为韩国说好话,根本不为秦国出谋划策。于是便不“信用”韩非。

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秦始皇出于政治考量,不“信用”韩非,而秦国同时还通行“不能用之则杀之”的方针,这两条加在一起,成了韩非之死的最根本的原因。

秦始皇不信用韩非是秦始皇的事情,与李斯无关,为何李斯要暗害韩非呢?这是由于韩非与秦国的政治矛盾不断激化,不断延伸,最终波及到了个人恩怨。

2、由政治矛盾波及到个人恩怨

韩非一心为了韩国的存亡着想,所以任何危害到韩国利益的事情,韩非都要反对。这就与李斯产生矛盾了。

因为李斯曾提出一个主张:“先灭韩,以恐他国”。意思是说,先灭掉韩国,杀鸡儆猴,借此恐吓、震慑其他国家。可想而知,韩非自然会攻击李斯的主张。这就把矛头对准了李斯个人。韩非不仅对李斯不友好,对秦国的其他重臣也没什么好脸色。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韩非对秦国谋士姚贾的攻讦。

《战国策·秦策五》记载了这件事。当时秦始皇扩张势头正盛,其他国家惧惮之,于是有四个国家联合起来想要攻打秦国。秦国的一个谋士姚贾就毛遂自荐,要带着黄金车马去出使四国,瓦解它们的联盟。事情办成后,秦始皇重赏姚贾。这件事本有利于秦国,但韩非怕这样下去,秦始皇迟早会灭了韩国,于是全力诋毁姚贾。姚贾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两人自此结下梁子。

李斯为何要迫使韩非自杀?深刻解读嫉妒外衣下的政治矛盾

可以说,李斯执意要害死韩非,实是由政治矛盾发端的。由于政治上利益的不一致,致使韩非攻讦李斯、姚贾等人,从而两拨人产生了个人恩怨。而李斯、姚贾借秦始皇不信用韩非、并把韩非关进大牢的时机,暗中杀害了韩非。

如此一来,李斯推荐韩非一事也就说得通了。李斯刚开始并不嫉妒韩非(即使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相反的,还出于同门情谊,主动在秦始皇面前举荐韩非。但是韩非来秦国之后,为了能保存韩国,不惜与秦国重臣为敌,挑拨离间秦国君臣的关系,致使李斯无法忍受,最终才痛下杀手。

结语:

李斯当初推荐韩非,是出于同门情谊,也许还有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之意,其中并无嫉妒之心。但韩非出使秦国后,一心只想保住韩国,而秦始皇却想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如此一来,韩非与秦国就产生了巨大的政治矛盾。韩非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得罪秦国的重臣,挑拨秦国君臣关系,这才致使李斯无法忍受,继而借机将韩非暗中杀害。

李斯杀害韩非一事,并不是韩非或是李斯个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实在是政治大环境下的迫不得已。韩非不得不与李斯作对,李斯也不得不杀韩非,对此,我们除了感到惋惜、遗憾外,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化解这件事了。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韩非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