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降低英語權重任重道遠

教育改革的關鍵是高考改革,而高考改革的關鍵則是英語改革。降低英語考試權重,理應成為最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核心內容。

一、英語地位在我國被無限拔高。

目前國際通用語言,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開設,也是必要的。就像是理化生政史地一樣,沒什麼問題。

但現在的問題是,英語的地位被某些人無限拔高。在中小學,英語與語文、數學並駕齊驅;在大學把,英語不僅作為通用公共科目,而且還是拿畢業證、學位證等證書的先決條件,事實上成為凌駕於所有學科之上最重要的科目;在社會上,英語又成為各類人才選拔、各類晉升晉職時的重要依據。

英語的這種特殊地位,導致我國出現了兩種非常奇怪的學習狀態:全民學英語,一輩子學英語。這在母語為非英語的大國,不僅絕無僅有,更是極不正常。

高考改革:降低英語權重任重道遠


二、無限拔高英語地位危害巨大。

無限拔高英語地位危害巨大。第一,嚴重擠壓了學習其它科目的時間。學生階段的學習總時數是有限度的,但按現在的規定,把大量的時間用來學英語,這無疑會擠佔其它科目的學習時間。

第二,極大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撇開學校正常教學不說,僅就課外培訓而言,現在全國各地的培訓機構,論數量、規模、門類、參培人數等,英語無疑高居榜首,這不僅大大加重了學生經濟負擔,更是極大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第三,英語學習的投入與產出嚴重不符。儘管是投入了極大的人力、精力、物力、財力,但又有多少人最終能夠運用自如呢?那些所謂英語學得好的人,大部分也是英語考得好而已!

第四,英語學習的投入與需求嚴重不符。儘管目前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但我國畢竟是非英語國家且人多地廣,英語的使用時間、空間、對象、領域等,都是非常有限的,全民學、一輩子學英語,顯然沒有必要。

第五,把英語作為選拔人才的通用依據,會導致人才選拔的不公甚至埋沒人才。一方面,專業、職業不同,對英語的要求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我國人多地廣,各人接觸的語言環境不同。如果無區別對待、用一個尺度考核考察,顯然有失公平。

因此,降低英語在各級各類學校中的地位,降低英語在各級各類考試中的權重,不僅是是人心所向,也應是大勢所趨。

高考改革:降低英語權重任重道遠


三、降低英語權重是民心所向。

其實,國內有識之士,早就認識到了把英語作為主科的巨大危害。關心時事的朋友,可以去查查,早在2013年的“兩會”上,就有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議,降低英語在各級各類學校中的地位,降低英語在各級各類考試中的權重。以後歷年的“兩會”上,類似的提議、提案越來越多。

事實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降低英語在各級考試中的權重,早就進行了探索。2013年,江蘇、上海、山東、北京等省市紛紛傳出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地透露的方案中,降低英語考試總分、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英語“退出”高考等成為熱議。2013年末,教育部稱,已完成招考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最令社會關注的變化是:探索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實行社會化考試……

時至今日,最新一輪高考改革正在進行。據媒體稱,在各省、區、市高考改革草案中,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英語權重的內容。但正式方案公佈後,英語地位並未被觸動。

應該說,最新一輪高考改革,甚至最新一輪教育改革,成敗之關鍵,就是看能否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權重。只有降低了英語權重,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才能獲得巨大解放,才會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達成改革的其他目標。否則,高考改革不管怎麼改,都是不可能到達預期目標和預期效果的。

高考改革:降低英語權重任重道遠


四、降低英語權重阻力巨大。

任何改革都是利益博弈。降低英語權重的改革也不例外,甚至博弈更為激烈。

試想,一項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的改革,既有“兩會”代表的常年呼籲,又有國家教育部門的積極推動,結果每次都是竹籃打水、胎死腹中。可見改革的阻力是多麼巨大,既得利益者的影響力是多麼強大。

既得利益者究竟是些什麼人呢?個人認為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英語精英人物”。包括:英語產業鏈上的利益攸關者(如英語學校、培訓機構、英語產品的投資者受益者)、各種因英語緣故而發跡者、從事各種“洋務”的買辦、隱藏在國內的“第五縱隊”。他們是典型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或富可敵國,或位高權重,或關係過硬。他們是反對高考英語改革的最堅定、最關鍵、也是最有影響的力量。

第二部分,“英語傳銷者”。就是那些已經付出了大量時間金錢,學了英語後又發現學而無用者。這部分人,數量眾多,散佈在社會各個階層甚至各個行業。嚴格來說,他們並非英語的受益者,恰恰是英語的受害者。

在我國,英語不僅被嚴重產業化,而且已經被嚴重傳銷化。各級英語培訓機構,實則就是大大小小的傳銷組織,他們推銷的產品就是英語。那些已經花費了大量時間金錢學習了英語後,又學無所用的人,實則就是上當受騙的傳銷者,他們對待英語的心態就是傳銷者對待傳銷產品的心態。他們明知學而無用,卻又口是心非;他們明知自己已經受騙,卻又千方百計繼續去騙別人(下線);他們既可憐又可恨。他們是反對高考英語改革的最主要的搖旗吶喊者。

第三部分,“英語隱形受益者”。包括擁有各種海外關係者,送孩子出國留學者,一線二線城市中的富貴者。這部分人相對平常人而言,他們尤其是他們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跟英語人士交流的機會,擁有更好的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他們尤其是他們的孩子,不知不覺中就成了英語地位拔高的受益者。(學習英語歸根結底就是一種語言學習。語言學習最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語言環境。地級市以下學生與省城學生高考成績差距最大的學科是英語!)

這些隱形受益者,雖然並不公開反對高考英語改革,但當高考英語改革遭到前面兩種人反對時,他們大多選擇沉默無聲。

高考改革:降低英語權重任重道遠


五、高考英語改革任重道遠。

每逢國家醞釀高考英語改革之際,先是“英語傳銷者”跳出來,明知反對的理由不值一駁,但卻大言不慚、大談特談英語的重要性。諸如:要與國際接軌,所以要全民學英語(這個理由就如同,“要保身體健康,所以要全民學醫”一樣荒唐。);又諸如:英語是工具,所以要把英語當主科(這個理由就如同,“體育能健身,所以體育也要成主科”一樣可笑)。

其實,英語傳銷者的反對,本身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關鍵是,此時此刻,英語精英人物出來說話了:看看,高考英語改革這個事嘛,大家都是反對的,還是慎重的好。恰恰這些人的話,對決策者又影響巨大。

而就在此時此刻,原本應該是國家各項改革的堅定支持者的“城裡人”,因為隱形受益,大都選擇沉默是金。這就使得那些主張高考英語改革的決策者,陷於孤立無助。英語改革自然也就胎死腹中。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採訪會議的中外記者時說到的話:

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也可以說是攻堅期,的確是因為它要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趟,因為別無選擇,它關乎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這需要勇氣、智慧、韌性。所幸的是,這些可以從我們的人民當中去汲取,來使改革邁出堅實的步伐。

個人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改革開放必然逐步深入,降低英語在各級各類考試中的權重,也必然成為現實!

高考改革:降低英語權重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