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小鎮論“水”的重要!

“水”是特色小鎮的生命旋律

無水不活早就成為真理,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文旅小鎮沒有水會是怎樣的情景。烏鎮如果沒有那條河?如果鼓浪嶼不是島?如果陽朔沒有灕江?如果鳳凰古城沒有沱江?如果大理沒有洱海?如果瀘沽湖沒有湖?算了,這是不敢想象的事,沒有水這一切都不存在。

細讀中國的經典文學,幾乎無水不寫,寫則涉水。當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達的是生命易逝、年華不再的慨嘆心理。唐李白不滿現實所發出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表露的顯然是如水流般的長恨情緒,而此情在南唐後主李煜的筆下又化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千古浩嘆。至於以水訴相思,寫怨女,描柔情,抒胸臆,思鄉懷古,古今之例,不勝枚舉。

總之,借水言志、以水傳情、假水取韻已成為先哲們抒發胸懷的主體。可見水與人的情感關聯到了什麼深度?

因此,文旅小鎮不能沒有水,文旅小鎮必需做好水文化!

1、以水傳情

自然界中,草木無言,山水無知。水,作為自然元素,本身並沒有文化和情感,必須藉助其他載體進行融合和印襯,才能完成情感的表達和傳遞。在這方面其實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借鑑,南京秦淮河、杭州西湖、灕江印象劉三姐等等,還有廣州珠江夜景。無不是通過光聲電高科技的嫁接,讓那些江河傳遞著情感,讓我們在驚歎美麗山水風景別緻時,更感受到水承載的哪些或悲怨或爛漫或激烈或舒緩的人類情感。

當然,水文化不僅僅只是通過光聲電這些先進手段才能傳遞情感,通過對水面,對水岸的再處理,同樣可以很好的以水傳情。

今年7月,我到廣西柳州中渡鎮診斷一個可能會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小鎮,其中我對開發商說,這個小鎮活不活不在喀斯特山景資源,因為廣西這種美麗的山景處處皆是,小鎮要活核心是水。

如何對洛江進行再處理是關鍵。洛江是核心,是主線;中渡鎮是爆點,是與桂林、陽朔抗衡的最關鍵因素,因為桂林、陽朔沒有“千年古鎮”。國家地質公園是品牌的基礎,是中渡鎮的專美。可以說,洛江活,中渡活。中渡活,小鎮才能活。

洛江綿延10多公里,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石林、瀑布、中渡古鎮等洛江沿岸做節點,著力打造轉化點,以此形成層次分明的河岸線,這個就是我們獨一無二的特色。

2、假水取韻

烏鎮的那條河如果沒有兩旁的白牆黛瓦,沒有石拱橋,沒有烏篷船,沒有哪些花草的裝扮?那條河就只不過是一條原始的水系。同樣鳳凰古城如果沒有土家漢子和苗族姑娘的山歌,沒有貼山而建的吊腳樓,沒有竹排,沱江也不過是一條流淌著河水的清流。因此,假水取韻才是小鎮追求的境界。

最近,我為中交四航局在廣州周邊選址建一個度假康養小鎮,我們看了七八個地方都不滿意,最後機緣巧合找到一個湖,其中有8個小島或半島。

如何打造這個湖有兩種思路:一是以水為主,在湖面上做文章,說白了就是借鑑“印象”系列,利用聲光電合成技術打造絢麗和爛漫的“水文化”;另一種思路則是以島為主題,將八個小島開發出不同主題,充分利用建築、小品的表達能力,營造一個不同於鼓浪嶼的嶺南“島生活”。

後一個思路不再侷限水,而是追求水與島的融合,不僅僅是傳遞某種情感,更重要的是強調小鎮的情韻。兩種思路卻是兩種境界,到底怎麼選擇一目瞭然。

(1)小鎮有沒有情韻,首先要看其資源和稟賦,這是基礎,如秀麗的山水、獨特的地形地貌、奇異的植被、傳承的歷史文化風情風俗、極具標示性的建築等等。

(2)但是僅有這些,還不能說就一定有了情韻,後天的培育更顯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開始策劃、規劃小鎮的時候就要精準地把握那一絲絲若隱若現的韻味,也許是一絲亙古傳承的皇脈,也許是一絲輕輕迴盪的音律、也許是飄然而過的溫煦、也許是隱藏在暗夜深處的一聲哀嘆,也許就是風,也許就是那一場細雨,一道遠去的背影、小巷中那一襲紅裙、屋簷下的風鈴和窗格上的貼花,也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就是一種無言的感覺,這些韻味都隱含著或濃或淡的情愫,他不會讓你驚叫,卻可以讓你深深的沉醉。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必然與水發生關聯才能真正產生“韻”味!

清晨,我們站在烏鎮的石橋上,望著小河裡緩緩駛過的烏篷船,朝陽初開,晨霧漸散,有一種聖潔會瀰漫你全身。這就是情韻,直透心底的、讓你瞬間能感到昇華的一種大美。陳向紅說:烏鎮的小河僅僅就是一道風景,只有當小河與建築、石橋、烏篷船……融合在一起,才能完整的表達江南水鄉的古鎮情韻,這才是我孜孜不倦追求的美,這也是烏鎮不同於其他古鎮最具競爭力的核心。這很難,但我做到了。

真的很難,因為情韻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只能感受。就像鼓浪嶼的那一縷海韻,站在黑礁石上,聽海濤澎拜,看浪花朵朵,潮來潮去,感受海風中傳來的那一縷極有節奏感的海音,人被融化於海天一色之間。情韻就像春雨,無聲無息地浸透,無聲無息地感染,無聲無息地融化,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又有著多大的力量?小鎮的情韻將是無敵的存在!(九九生活原創)

文旅小鎮論“水”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