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说起《源氏物语》,我们会不自觉地拿它好《红楼梦》作比较,两部文学作品诞生的时间虽然间隔近两个世纪,但是在同样描写封建社会,同样描写等级制度,同样对与女性的同情,还有其文学史地位来讲,二者却相差无几。我们将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红学",而日本学界也将研究《源氏物语》的学问叫做"源氏学"。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虽然时间上有近两个世纪的跨度但是其背景却都是在描写封建社会的贵族生活,分别以源氏公子和贾宝玉为主要人物,不仅如此,书中的人物也具有相似性,像是《红楼梦》中封建女子的代表薛宝钗和《源氏物语》中的紫姬,源氏公子和贾宝玉,还有夕颜和林黛玉等等。

源氏和宝玉虽然贵为贵族阶级,但是他们却没有以贵族的架子仕人,源氏虽然贵为天皇的皇子,在我们初看的时候以为她就是一个渣男形象,但是他却绝非始乱终弃之人。他就像学者们对贾宝玉的评价一般,是个"泛爱"的人。

复杂的人物关系,构造出一幅复杂的人物网络

作为文学作品来说,尤其是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来说,人物关系是展现其主题的关键,就《红楼梦》和《源氏物语》来说,均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就故事的脉络来讲,就作品的结构性来讲,《红楼梦》似乎更容易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审美。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似乎就是写了日本平安时代,上中下三等阶级的女人,通过源氏公子与他们的交往,逐渐看到日本各个阶层女子的生活现状,而夕颜,只是和源氏交往众多女子中的一个,其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和林黛玉颇为相似。

故事不是像《红楼梦》一般一节连着一节展开,而是以源氏公子的年龄为回数,也以此为发展脉络,在源氏公子不同的年龄段遇到了不同女性而展开,描写了一部女性的画像。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故事以源氏公子的生母开头,在生下他之后去世,这种悲剧的人生也似乎决定了源氏公子以后的发展。与光源氏母亲长相相似的藤壶,因为源氏的恋母情结而陷入不伦之恋;日本的"薛宝钗",东方传统女性的代表紫姬,和源氏有缘无分的感情;对源氏敬而远之的空蝉;不善于表达的葵姬;善妒的六条妃子;红颜薄命的夕颜等等,她们都是时代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在没有完善夫妻制度的当时,她们不得不依附于男性,当做男性的附属品。尤其是在第二回中,几个男人在讨论女人的言辞,将当时女子的等级比较中肯地说出来。

"不管这女子的出身高低,但作为一个人们称道的好女子必须具备稳重平和、忠实勤勉、才艺超群的条件"。

左马头则说:"如此看来,还不如不讲门第,更不谈容貌美丑,但求其人性情不甚乖僻,为人忠厚温和,便可信赖为终身伴侣。此外,倘再添些精彩的才艺、高尚的趣致,更是可喜的额外收入"。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可以见得,当时的女性观,主要是主张陪你过女子的品性。

而源氏,虽然是好色之徒,但绝非轻浮之辈,无论是与她不伦的藤壶妃子,还是与他保持距离的空蝉;无论是偶然邂逅的夕颜,还是自己培养的紫姬,源氏对他们的态度绝不像《红楼梦》中的贾琏之流。他是多情的,但又不是绝情的,他对女子的态度是同情的,而非轻浮的。

这就像宝玉所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红楼梦》

和《源氏物语》相比,《红楼梦》编织的是一层巨大的,覆盖了整个贾府的人物关系网络,虽然关系清晰明了,但是其复杂性,和源氏物语相比则更为完整。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故事是由女娲补天的顽石说起,女娲补天一顽石被丢弃在了青埂峰下,由一僧一道带入人间,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之后又回到青埂峰下,以这个为线索,以贾府为舞台展开,其中有关系的人物有400余人,这四百余人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而主人公则是这关系网当中最为突出的脉络,主要人物登场之后,以元妃省亲开始,结局也逐渐明朗。

和源氏公子相似的便是贾宝玉,贾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他对贾府的女性也是柔情似水,不分尊卑贵贱,平等对待。对于出身卑贱的丫头也是一样,给他们特地留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给晴雯暖手,他不像其他人一样将女子视为玩物。

所以比《源氏物语》相比,红楼梦更加有进步意义,宝玉和女子之间的感情似乎更纯粹,也更能理解在封建社会中,不同等级女子的生存状况。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夕颜与黛玉

夕颜与黛玉不同,甚至夕颜的经历比黛玉更为凄惨。

夕颜只是光源氏众多情人当中的一个,并不是作品的主角,作者对她诉诸的笔墨并不多。在夕颜之前的六条妃子,对源氏公子的爱也很热烈,源氏公子对她的激情逐渐褪去。而源氏再一次去六条的时候,被一所小院子所吸引,也因此,认识了夕颜。二人因为夕颜花相识,所以源氏叫她夕颜。二人感情也像和其他人一般,并没有长久,因为宅子里发生了鬼魅之事,夕颜一命呜呼。夕颜死后,源氏才得知夕颜的真实身份,她原本也是官家的女儿,但是家道中落,父亲去世,自己孤苦伶仃,这点和林黛玉的经历十分相似,年幼丧父。她后来也进入和头中将的热恋当中,但是封建社会,总是对女性有偏见,在生下女儿之后,夕颜离去。夕颜的故事便草草结束。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相比于源氏和夕颜的感情,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夕颜之前的生活情状,写了夕颜的遭遇。

夕颜的性格也是一种温柔顺从的,但是从与头中将的交往中看出她又是倔强的,自主的,相比于其他女子,她更多的是自主意识,而不是依附于男性。

这种性格,大概是她经历的原因,夕颜是落魄的贵族,也饱读诗书,会吟诗作对,具有贵族的教养。同时,家族的落魄也使他经历了人生的挫折,所以才有其性格的多样性。

"生就一副从容不迫的性格,故而无论是心酸的事啦,悲伤的事啦,惭愧的事啦,都不会怎么样放在心上。她的一举一动毋宁是大方而天真无邪的,对于邻居们的这些粗俗作风,似乎也没有怎么介意,只是羞涩地红着脸而已,看着反而讨人喜欢"

和葵姬,六条妃子这样心机城府很深的女子相比,夕颜不矫揉造作,温柔大方,作者给予她的更多的是赞赏,夕颜也似乎更符合前文所说的日本传统女性观中的女性。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这样一个大方的女子,作者偏给她一个坎坷的家世,更容易让人怜悯,同情。


相比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则是从小写起,二人青梅竹马,故事线基本上是贯穿作品始终的。随着故事的发展,又着重描写了木石前盟,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又将彼此当做自己的知己,他们不仅仅青梅竹马,而且是最懂双方的人。

和夕颜相比,林黛玉的形象则是更加有个性的,同为没落贵族的后代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更三分",她具有一种病态美,而且林黛玉的性格则更多是多愁善感的。

自己自小失去了父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自己敏感多疑的性格特点,在贾府,她并没有归属感,处处留心,处处在意。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像是周瑞家的送宫花的场景,送给她的时候,她却怀疑是别人挑了不要剩下的。别人的一句玩笑话,她却往往当了真,这都是因为自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对这个家并没有归属感。

黛玉的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往往不被人所理解,所以在很多人眼中喜欢的往往是薛宝钗而非林黛玉,但是林黛玉的直率的性格,敢于抗争的精神,不会圆滑处世却是作者所赞扬的。

同为没落贵族,本来有父母疼爱却没落,有喜欢的人却不能在一起,这样相似的遭遇,夕颜和黛玉的性格也是有相似性的,她们为人直率。

夕颜经历感情失败之后并没有依附于男人,而是自立门户,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是自己是有话语权的。黛玉却因为年纪小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不像是自己家一般自在,但又宝玉,宝钗众姊妹,拿她当亲人。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因为黛玉自身缺乏安全感,所以敏感多疑,她要将自己保护起来,她不像夕颜一样不管什么样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尤其是在贾宝玉这件事情上,不允许有人插足。

二人经历的相似性,性格却有不同,夕颜是外表柔弱,内心坚强,黛玉是内心柔弱,外表要装作坚强将自己保护起来,但是这样的性格均和他们相似的经历有关。

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夕颜的悲剧似乎更具有戏剧性,她的结局也隐藏在"夕颜"这个名字中。

"光源氏称这夕颜花的命运是"可怜的命运",其可怜之处想必是在于,清洁纯白的花朵却开放在如此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残败之地。这与后文阐述的夕颜的命途,颇为相似,不失为紫式部的一笔暗喻"

而夕颜的死也是不可思议的,她是暴毙而亡,是被光源氏前情人六条妃子给缠上,而夺走了她的生命。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但是夕颜究竟是为何而死,至今仍旧是个谜团,作者是将她的死归结于光源氏吗?也似乎并不是这样子,因为作者对光源氏的态度,就像是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一样的,不是批判,而是一种赞赏。

虽然在封建社会,光源氏身为皇子,并没有阶级之分,而是他对于任何一个阶级,即使是对下层阶级也是以同情的态度,而非鄙夷的态度。他虽然沉迷美色,但是绝不是那种渣男,他在与人交往中突出的是人性的真善美,不论是家道中落的夕颜还是出身低下的人,他都会平等待之。

所以夕颜的死并不是源氏公子的锅,之所以以这种方式结束她的生命,一是增强了六条妃子善妒的性格,二则是对夕颜的结局早有预测,她的结局注定是悲剧性的。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黛玉的悲剧结局也像夕颜一样,是悲剧的,她的结局早就在第一回就提现出来。

她是来报恩,还泪的。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写法,讲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缘,她是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好像就是命,黛玉以眼泪还报神瑛侍者的恩情,眼泪尽了,也就是报恩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林黛玉香消玉殒之时。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段不同伦理之恋,封建时代的罪与过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一样,都逃不过悲剧的结局,随着情节的发展,悲剧接二连三出现,先是秦可卿的死,元春虽嫁入宫中,但却是个冰冷的地方;尤二姐,尤三姐的接连悲剧,而最为突出的悲剧,便是宝黛爱情的悲剧。

一部跨度近八百年的作品,却因为其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社会而富有相似性,体现出了当时东方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体现了作者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关注,生活在当时社会女性的悲情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