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飈高居副總理,晚年時告誡孩子們說:不要摻和經商的事

關於耿飈,歷史客棧之前介紹過不少了,按資歷足以授開國上將,但因建國後被調到了外交戰線,跟軍銜失之交臂。

耿飈雖然沒有軍銜,但他在建國後的地位卻非常高,擔任過國防部長、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位高權重。

關於耿飈的那些豐功偉績,咱之前都介紹過了,今天再來看看他對待孩子的故事。

耿飈高居副總理,晚年時告誡孩子們說:不要摻和經商的事

抗戰時期,耿飈有一次率部作戰,還帶著只有兩歲的女兒耿瑩。為了安全起見,耿飈就把女兒裝進一個羊皮袋子,放在一個戰壕裡。

等部隊撤退後,大家才想起來,耿瑩還落在戰壕裡,都急了,要回去找,但是,耿飈攔住大家,說:“現在戰事緊急,我心疼我的女兒,更心疼每個戰士,誰不是父母的兒女?如果為了救我的女兒而犧牲別人的兒女,我一輩子都良心難安!”

耿飈的話,大家從來都是言聽計從,但這次沒人聽他的,大家冒著危險回到戰壕,接回了耿瑩。

耿瑩後來說:“戰士們要是再晚來一會兒,國民黨兵就闖進戰壕了。但我從來不怨父親,也非常理解他,因為每個戰士都是他的孩子。”

耿飈高居副總理,晚年時告誡孩子們說:不要摻和經商的事

(圖:耿瑩與父親耿飈)

建國後,耿飈的兒子耿志遠向父親推薦了兩個清華大學的同學。耿飈考察這兩個人後,發現他們有真才實學,就把他們調到了重要的工作崗位。

但是,當耿志遠本人向父親毛遂自薦時,卻遭到了父親的拒絕,說:“你的能力雖然能幹好這個工作,但我還是不能調你過去。”

耿志遠問為什麼,耿飈說:“不是你能力不行,我要是把你調進來,別人怎麼看?我調你進來,別人調不調?如果一碗水端不平,我的工作還怎麼開展?”

耿飈還警告耿志遠,不要打著父親的旗號找工作,否則就別進這個家門!耿志遠理解父親,就自己去找了一份工作。

但是沒想到,有人卻把耿志遠告到了有關部門,說耿志遠仗著父親的權力調動工作。上級來調查,結果發現耿飈對這事完全不知情,他都不知道耿志遠什麼時候換了單位。

耿飈高居副總理,晚年時告誡孩子們說:不要摻和經商的事

調查員向耿飈道歉,耿飈卻說:“不需要道歉,這封檢舉信寫得很好,雖然情況不屬實,但有這樣的監督,可以讓幹部子女時刻警醒,父輩的權力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他們服務的。”

在上世紀80年代,全國很多人都開始經商做生意,耿飈有些擔心,說:“經濟必須要搞活,但我擔心幹部子女會走歪路。”於是,他告誡自己的孩子:“幹什麼都要憑自己的本事,沒那本事就不要摻和經商的事,更不允許打著我的旗號撈好處,否則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耿飈還專門給耿志遠寫過一封信,說:“你的專業和那些開公司的沒什麼關係,你不要跟那些人走得太近,對你沒好處。”

在耿飈的影響下,耿家的子女都非常低調,幹著很普通的工作,甚至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父親竟然是耿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