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疫情期間,市民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易產生不良情緒,對生活、工作造成影響。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精神心理中心崔永華提示市民,應科學進行心理調適。

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洞察心理需求,科學調控情緒

既要洞察和關注自己的心理需求,又要洞察和關注周圍親人及朋友的心理需求。只有需求被滿足以後,人們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比如,面對孩子上網課不認真,寫作業拖拉馬虎,好不容易完成的作業錯誤百出的時候,很多父母“氣不打一處來”,抱怨、批評和訓斥的話常常脫口而出,孩子滿臉沮喪,下次“依然故我”。面對這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我們或許沒有這樣想過:孩子“不爭氣”的背後有多少成分是父母沒有被滿足、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孩子“錯誤百出”的作業裡面又包含了孩子多少“想優秀卻又無能為力”的努力,又包含了多少“努力不被認可、不被尊重” 的無奈和憂愁。孩子也有被尊重的心理需求,當孩子的努力始終得不到理解和認可的時候,就會越來越不願寫作業,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和對抗。

在洞悉心理需求的同時,其他常用的情緒管理方法仍然有效:接納自己的情緒;合理表達情緒;多運動、多交流;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有規律的生活節奏,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等。


繼續做好防控,理性應對迴歸

目前,新冠病毒來源仍不明確,感染規律仍未掌握,而且全球範圍內病毒仍在肆虐。所以消除過分恐懼焦慮之後,戴口罩、勤洗手這些基本防護措施還是需要繼續,另外我們還需要避免為了“補償”之前的隔離封閉,出現“報復性”的過多社交和聚集活動。

此外,積極做好復工復學的準備和心理適應,儘可能讓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逐步迴歸到正常軌道,我們的心理才會逐步迴歸到正常運行的軌道。


提升心理資本,激發心理潛能

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特質,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能夠幫助個體激發內在潛能,獲得競爭優勢。

心理資本包括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四種引導正向的力量,可以鍛鍊我們的“心理肌肉”,讓我們的心更加強大,心態更加平和而積極,是此特殊時期幫助人們心理修復的長期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