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網課邊創業 四川大學生開快遞驛站留住“候鳥父母”

邊上網課邊創業 四川大學生開快遞驛站留住“候鳥父母”

馬海燕每天的工作就是從清點快遞開始。 呂楊 攝

搬運包裹,清點分類後再擺上貨架……近日,在成都簡陽市,大學生馬海燕正忙著一天的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在家門口開了一家快遞驛站,每天要完成近300個包裹的清點、收發。

邊上網課邊創業 四川大學生開快遞驛站留住“候鳥父母”

兩小時內就有多家快遞公司分別送來數量不一的快遞,有時候遇到大袋快遞,馬海燕也是連提帶扛搬進店內,再一件一件清點上架。 呂楊 攝

“因為疫情期間很多行業像餐飲、娛樂這些基本上都關了門,快遞受疫情影響不是很大,我自己也是學電商專業的,對這方面比較瞭解。”談及疫情期間創業的原因,馬海燕說,由於學校還沒開學,就想學以致用,也能幫幫家裡。

雖然有專業基礎和濃厚興趣,但25歲的她沒有創業經驗,請教同行,查閱資料,致電客服……從無到有,看似柔弱的她,在創業過程中展現出了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毅力。

“疫情剛開始那會兒沒開店,一家人待在家裡沒有收入也挺愁的,現在開了店慢慢有一點微薄收入,也挺好。”因為疫情無法返崗,常年外出務工的母親吳宏英選擇留在家中給女兒“打工”。

邊上網課邊創業 四川大學生開快遞驛站留住“候鳥父母”

不管再忙,當天的網課學習馬海燕都不會耽誤。 呂楊 攝

吳宏英說,以前自己連手機使用都不熟悉,但經過在店裡幫忙的這段時間,現在已經能很熟練地收發快遞了。說起女兒創業,她嘴裡全是心疼,臉上滿是自豪。

記者瞭解到,生意最忙時,馬海燕連午飯都顧不上,但還是要按學校的網課課表在線學習。

邊上網課邊創業 四川大學生開快遞驛站留住“候鳥父母”

馬海燕的母親吳宏英努力熟悉業務操作。 呂楊 攝

“雖然目前收入並不多,但開一間店讓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努力,我就感覺很溫馨。”馬海燕說,疫情期間開這家店,其實就是她創業的開始,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為父母解決就業問題,自己畢業後還要去嘗試更多的創業途徑,積累社會經驗。

對於疫情期間大學生的創業行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說:“疫情期間的一些平臺化的工作機會,表現呈比較強的靈活性和獨立性,不少大學生和年輕人都在選擇平臺性就業,長遠來看數字經濟、電商領域都是未來的就業和創業的一個趨勢。”(完)(呂 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