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人又上電視了,央一大劇《希望的大地》收視奪冠

右玉人又上電視了,央一大劇《希望的大地》收視奪冠

以希望為媒,以奮鬥為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吳子牛執導,王成剛編劇,李雪健、楊錚、印小天、姜妍等主演的電視劇《希望的大地》正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該劇以平民英雄的群像,從普通百姓的命運波折,折射出偉大的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該劇收穫如潮好評,並斬獲全國電視劇收視率冠軍。

全景勾勒改革開放風貌

《希望的大地》以新中國改革開放為背景,以表現“歷史轉折中的中國人民”為主題,以馬、吳、柳、田四個家庭為主要代表的16位故事主人公,聚焦了工、農、商、學、兵等多個領域,弘揚了新中國風雲激盪、天翻地覆的發展奇蹟,以小人物反映大時代,以大時代呼應小人物。

右玉人又上電視了,央一大劇《希望的大地》收視奪冠

這部劇以人物群像的塑造,全景式勾勒出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社會的整體變化。其中有馬塵、吳蔚然等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學習考取大學為國家做貢獻的下鄉知青;有吳欣然這樣秉持新聞理想、不忘初心不忘使命、將一線新聞呈現給讀者的新聞工作者;有柳瑩這樣多年矢志不渝,終於贏得中國電子業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科學家;有吳文淵這樣不屈不撓、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人生導師;有董望春這樣恪守“民為政首、農為邦本”,辭去官職想學習更多知識來指導實踐的基層幹部;有“月亮灣”生產隊大隊長田慶豐這樣出身貧寒卻不甘貧窮,緊跟政策帶領村民走上富裕道路的農村改革典型,還有柳誠這樣先人後己、先大家後小家,精誠待人無私奉獻的忠誠衛士。

正是這群銳意進取、熱愛生活的小人物,憑著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的改革決心,在城鄉、居民、產業、科研等各個緯度上,在歷史的重要節點和政策節點上,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改革成就。

該劇採用現實主義風格,點面結合,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烙印。故事緊扣改革開放之初到中共十八大召開前社會的總體特徵,通過描寫不同時期國家政策出臺對於主人公命運產生的深刻影響,實現了個體命運與國家命運的有機交融和同頻共振。

老中青實力班底致敬時代楷模

紀念是為了不曾忘卻出發時的誓言,駐足是為了牢記整裝前行的使命。該劇一開篇,就是幾位見證了國家發展的“老知青”返回當年的知青點,重溫初心。可以說,這部劇不僅是關於奮鬥的時代頌歌,也是對國人努力創造幸福生活、國家愈加強大的紀念與駐足,更是以奮鬥的名義對光明未來的美好希冀與自我鞭策。

右玉人又上電視了,央一大劇《希望的大地》收視奪冠

這部劇以紮實的情節、飽滿的人物、精心的敘事、考究的細節俘獲了觀眾的心,主創人員功不可沒。該劇由被譽為電視劇行業的“國家隊”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製,老、中、青三代演技派代表傾力還原改革開放風貌。導演吳子牛為演員們的表現打99.9分,編劇王成剛則被演員們角色塑造的準確度以及敬業態度所感動。

該劇拍攝的景點涉及山西、北京、天津、廣東四省市八地,歷時3個月完成全部拍攝。涉及大的場所數量320個,搭建和多次改造的場景達到上千個,攝製組職員近600人,參演人數達1萬人以上。如此宏大的工程量對於劇組來說是不小的挑戰,這部劇劇組迎難而上的精神與劇中主人公的奮進精神相得益彰。

史詩品格唱響精神讚歌

這部劇塑造了馬塵、董望春、吳欣然、柳瑩、田慶豐等一批時代拼搏者的形象。恢復高考後,馬塵、吳蔚然、柳瑩等下鄉知青如願走進大學課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田慶豐帶領村民進行蔬菜大棚種植、辦起了養殖場,馬昊前往深圳打拼尋夢。他們在時代的感召下,與國家同命運,同血脈,以頂天立地的生活態度,活出了無數奮鬥者的中國夢。正如王成剛表達創作感想時所說:“當你俯下身看這段歷史、看這些人物的時候,你會關心那些手上有繭、腳底上有泥、心中有希望的人,你就一定能做好!”

右玉人又上電視了,央一大劇《希望的大地》收視奪冠

情節與情懷並重,是新時代影視作品面臨的新課題。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劇很好地平衡了“情節”與“情懷”之間的關係,既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又充滿了將“大情懷”落地的現實話題,兼具主旋律價值觀與深刻的社會思考。

志之所趨,不可阻擋。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這部劇訴說著來時路的不易與前行路的坎坷,同時也鼓舞著屏幕前的每一個普通人: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用信念去寫就、用奮鬥去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