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包拯作对的庞太师真的那么坏?还原一个真正的庞籍

说到童年阴影,《少年包青天》里的庞太师一定少不了,一脸阴沉、老谋深算的庞太师,眼睛里透出凶狠的精光,仿佛一头时时刻刻都在准备择人而噬的恶狼,小时候看着电视剧里年轻的包青天,总是害怕他斗不过阴狠的大奸臣庞籍。

年少成名,只比包拯大十一岁

与包拯作对的庞太师真的那么坏?还原一个真正的庞籍

影视剧里的庞太师


电视剧里的庞太师形象是一个胡子长长的糟老头,包拯则是一个黑脸小生,但其实庞太师只比包拯大十一岁,而且27岁就中了进士,身居高位时不过是不惑之年而已,而且历任大理寺丞、群牧判官,职司监察刑事案件,从这一点来看反倒是包拯的很多事迹是来自庞籍。

青年时的庞籍官至御史、刑部员外郎,多次直言犯谏、彻查冤案,为了阻止内侍剥削百姓,甚至不惜得罪后宫中的红人。

中年戍边,半生都在羁縻西夏

李元昊建立西夏后,庞籍担任陕西安抚使,主要职责就是防备党项人的进犯。

与包拯作对的庞太师真的那么坏?还原一个真正的庞籍

包拯

党项人多次进军到宋朝边境“打草谷”,抢夺粮食,掳掠人口,骚扰边民,孱弱的宋朝边军根本无力对抗西夏的精锐“铁鹞子”。

庞籍到任后大胆启用“贼配军”出身的狄青,在朝中为狄青担下不少干系,又改变边军分散防卫的制度,大修边砦,屯军驻民,鼓励百姓依靠边砦放牧种田,而后收购百姓的所得以为边军所用,不出几年将西北边陲经营的固若金汤,而且又减少边军和百姓的负担,使西夏再也找不到进攻的空子。

荐贤举能,提携后进

与包拯作对的庞太师真的那么坏?还原一个真正的庞籍

真正的庞太师


宋仁宗年间,南方侬智高叛乱,荼毒半壁江山,边军羸弱,无法评定,宋仁宗想要派狄青前往平叛,但是由于大臣的反对(认为武将不能独自统兵),一时无法下定决心,宋仁宗问政于庞籍,庞籍为皇帝分析了狄青的优点,认为如果让文官和狄青一起去,会掣肘狄青,反而对平叛不利,宋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狄青果然很快平定了叛乱。

庞籍晚年时曾经一个人独任宰相之职,到了庞籍即将致仕时,皇帝问他谁能继任宰相的位置,庞籍毫不避讳的举荐了文彦博和富弼二人,并且一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言论传诵古今。除此之外,庞籍还举荐了司马光等人,真正的做到了举贤不避亲仇。

其实,庞太师的名号多是从《三侠五义》这本小说里传出来的,但小说是不靠谱的,作者只是为了给包拯找一个对手而已,其实庞籍和包拯的关系还不错,而且庞籍也从来没有女儿嫁给皇帝,更不知国仗从何说起,可以人们因为一本小说,让如此忠臣良将蒙冤千年,实在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