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社交和飯局

宋朝,中國歷史上最富裕,最有活力的王朝。如何吃,如何玩兒,如何作詞,如何行酒令,花樣百出,從皇帝到親王,從頂流使相,到中層團練使,從顯貴到庶民,玩樂之風,一浪高過一浪。歷經五代十國的社會重構,庶民崛起,王朝的活色生香,重歸一統後,煥發勃勃生機。

區別於漢、唐,後廚典型的燴(煮)和炙(烤),唐宋大變革之後,宋朝飲食急劇豐富,餐桌的飲食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唐朝以前,無論達官貴人或平民百姓,席地跪坐是常態,而今天吃飯必須桌、椅標配,則始於唐末宋初。

宋朝的社交和飯局

故宮的鎮館藏品《韓熙載夜宴圖》有畫為證,這幅顧閎中揮毫的五代南唐宰相的宴請圖,四足方桌,四腿背椅,屏風圍擋的室內陳設,清晰可見,宋朝承繼唐末五代遺風,自此,延續千年的圍爐跪坐,再無蹤跡。

唐朝因開國君主的鮮卑血統,胡風深刻影響當時的生活,在唐朝的飲食中,通過西域傳入的胡餅、胡豆、胡蒜、胡羹、胡椒、胡瓜隨處可見,唐朝飲食也被後人稱之粗獷,到了宋朝,飲食的粗獷,開始向精緻和淡雅過渡, 宋朝人記述的《文昌雜錄》中,出鏡率極高的幾個菜品,聽名字,或出自文人,比如葷菜的群仙炙,主食的天花餅,小吃的太平畢羅,即便今天,火到一塌糊塗的涮火鍋,宋朝人林洪在他的《山家清供》也給了一個別出心裁的名字,謂之“撥霞供”,只不過彼時,林洪涮的不是羊肉,而是野兔。

宋朝的社交和飯局

鼎鼎大名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的街頭小吃,出現了甜味口的蜜餞果子,出現了黃豆去殼蒸熟,拌勻砂糖之後,冰鎮的冰雪冷元子,還有面食絕配,豆芽菜。《清明上河圖》的寫實古畫中,與吃有關的飯館、酒樓、茶肆,清晰可辨的店鋪,至少超過40處,而另一部經典《水滸》的吃飯場景,動輒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喝酒論罐,吃肉論斤,彷彿酒肉不要錢,直到把肚皮撐破為止。難怪從宋朝開始,庶民的兩餐制,全部升格成早、中、晚三餐,不為別的,宋朝就是有錢,吃食闊氣。

宋朝餐桌的驚豔出奇,除了尋常百姓能消費,上層顯貴的普遍奢華,更是遠遠超過了此後的元、明、清三朝。社交層面,宋人的飯局,種類繁多,既有君君臣臣的曲宴,也有專事科舉中第的聞喜宴,另有,君、臣、民,三者共襄盛舉的賜酺宴,不過,要說規格最高,符合國宴標準的,還得是番國使節、親王、使相、文武百官、皇帝,在每年春秋兩季,定時、定點舉辦的春秋大宴。

宋朝的社交和飯局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 年)正月,一年一度的春宴在開封皇城的集英殿舉行,國宴的流程,由內侍殿中監統籌,有數據統計,此次,殿中監派出的太監、宮女等服務人員,共計1226人,僅做飯的御廚就有600餘人,這些人分管參宴官員的乘輿(交通)、服御(服飾)、膳羞(飲食)、酒醴(酒水)、次舍(茶歇住所)、器用(碗筷)等繁瑣的宴前準備。

參加春宴的與會人員,以皇帝御座為中軸線,御座以東是文臣,御座以西為武將,皇帝坐北朝南,文臣坐東朝西,武將坐西朝東,原則上,距離中軸線越近,距離御座越近,距離首列越近,則代表自己在朝廷的話語優先權,反之,距離御座越遠,朝堂之上則人微言輕。

宋朝的社交和飯局

中軸線東側文臣,一共有六列,首列太師、太傅、太保等三公上臣,第二列,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第三列,吏、兵、刑、戶、工、禮六部(曹)尚書,前三列全部是三品以上大員,從第四列開始,是開封尹(首都市長)、中書舍人(秘書長)、太子詹事(總管)等中級官員。 座次等級森嚴,有模有樣。

御座中軸線以西,是武將席位,面向東側文臣,共五列,第一列,親王、使相(宰相銜兼節度使),第二列,樞密使和太尉,第三列,節度使、左右金吾衛,武將的前三列,同文臣一樣,全部出自京城各帥帳的實權派,而第四列到第五列,為地方節度觀察留後,觀察使,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防禦團練使等中低級武官。

宋朝的社交和飯局

據統計,宋神宗熙寧二年這次春宴,最終獲得皇帝裁定能夠進入集英殿的中高級官員包括,親王8人,宰相兼節度使3人,樞密院30人,中書省22人,宣徽院8人,翰林司178人,儀鸞司150人,御史臺11人,兩廊親從官42人,加上皇城司,提舉巡檢的人員,總計有超過1300多人參加本次春宴,如此多的官員,皇帝所在的正殿實在擺不開桌,為此,在正殿兩側,設朵殿和兩廊,朵殿安置皇室宗親,秘書監及外官武將,兩廊則安排遼國、西夏、高麗、交趾(越南)等外國使臣及隨從藩屬,正殿以外的朵殿和兩廊,就坐規矩和正殿一樣,中軸線劃分,東西相對而坐,兩側各3列以上,官階越高越靠前。

宋朝的社交和飯局

開席前,百官站立,宰輔使相等領班官員出列,向皇帝跪拜,致詞稱賀。整個宴會分九盞(喝九輪),前五盞為上半場,後四盞為下半場,第一盞和第二盞相互敬酒,寒暄預熱,第三盞開始,正式上菜,第四盞,樂工奏樂,開始歌舞表演,第五盞之後,上半場結束,休息半小時,此刻,皇帝會開表彰大會,給官員賜花,放鞭炮慶賀,頒花儀式結束,皇帝和官員醒醒酒,下半場繼續喝,整個宴會,2、3個鐘頭的流程,行雲流水,像極了當下的商業型晚宴。

當然,吃飯並不是僅僅為了吃,最終目的還是出於聯絡感情,混個臉熟,宴會的目的和今天的各種飯局一樣,皇帝通過定期大宴,與群臣和使節,在推杯換盞之間,一邊欣賞節目,一邊喝酒閒扯,藉此籠絡人心。每年定期的春秋大宴,囊括了帝國所有中高級官員,上至京城使相宰輔,下至地方市級文官和團級武官,幾乎傾巢前往首都開封,重要性不言而喻。

皇帝為了表示對宴會的重視,曾將宴飲禮儀,納入國家禮制大典《政和五禮新儀》,用以規範參宴行為,宋真宗時期,官方宴飲頻次漸高,宴飲規模也越來越大,宴會失儀現象逐漸增多,為此,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宋真宗頒佈宴會規範詔旨,強化監察機制,同時設置御史、宣徽使等監察彈劾人員,專管宴會的緝查工作,對於官員無故請假,醉酒嘔吐,亂找座位的行為,將施以80棍的懲戒。

宋朝的社交和飯局

當然,宋朝區別於中國歷史上的其它酷吏王朝,自宋太祖開始,遵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共享天下的祖訓,很少會對大臣的犯錯下死手,宋神宗時期,皇帝同意,文臣如果在宴飲過程中犯了錯,可以穿著厚厚的棉襖,領仗刑。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 年)秋宴,郎官王易之,喝多了,當著皇帝面醉酒嘔吐,嚴重失儀,受到御史臺當面彈劾,宋英宗僅僅口頭責罰,還賜醒酒食物,當眾赦免了王易之的醉酒失禮行為,可見宋朝皇帝的處罰往往避重就輕,終宋一朝,君臣關係,大多其樂融融。

宋代的宴請規模,雖耗費彌彰,但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安史之亂以後,唐朝一直藩鎮割據,尾大不掉,一度讓中樞懼怕,趙匡胤以酒宴方式,杯酒釋兵權,收回了石守信、王審琦等一干拜把子兄弟的兵權,趙氏子孫有樣學樣,很好的繼承了祖宗家法,以宴飲溫和手段,堅定不移的貫徹祖宗方針,維護臣僚關係,推崇““崇文抑武”的御政策略,隨著上百年經年累月的春秋大宴、曲宴、聞喜宴的舉行,朝臣也樂得其所,縱觀整個宋朝,士大夫與皇權,基本做到了共治天下,相安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