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用16個字,說清了管理的底層原理

歷經千秋而不朽的智慧,才是真知

因為事物底層原理和法則,不隨時間流逝而改變。

「莊子」用16個字,說清了管理的底層原理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古聖先賢們看待事物的整體觀和完備性令人歎服,應用到人力資源管理上,我們也應該從“專業的深井”中跳出來,以企業經營的整體觀為導向思考和解決問題。人力資源管理不應是割裂地、單一地去解決某一專業職能問題(比如薪酬設計、績效管控、組織設計、崗位配置……),而是要系統的、整體性地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給管理提出的系列命題,即從全局來看局部,進而尋找解決方案。

「莊子」用16個字,說清了管理的底層原理

《莊子·外篇·天道》中有一段話,以極其凝練的語言,為我們闡述了層次清晰、結構完整、邏輯嚴密的人力資源管理框架,值得認真研讀、體味、付諸實踐。

原文如下:

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

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

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

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

這段話中,莊子用8個詞,16個字為我們揭示了管理的基本原理與流程

道德、仁義、分守、形名

因任、原省、是非、賞罰

■道德

此“道德”不能理解為“人的德性和品格”,而是指人們的認知和行為與客觀規律相符合的程度,在此處,我們可以表達為:我們的企業、組織為誰服務,我們的使命是什麼、應該堅守什麼方向和路線?

■仁義

可以理解為現在經常提到的“企業價值觀體系”

即,我們應該“建設什麼樣的價值觀體系、應該遵循什麼做事原則、如何做才能有益於服務對象呢?”

分守

基於上述的沉澱,到了應該思考“建設一個什麼 樣的組織為服務對象謀福利的時候了”,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組織架構設計,並且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導向的、服務於組織使命的”組織架構設計。

看到沒?“價值觀、客戶第一、市場導向”並不是現代人的發明,而是古已有之。

■形名

組織已定,就需要有配套的運作規則,才能保證整體良性運轉,那麼“制度建設、文化塑造、崗位及職務設計、定崗定編”就是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了。

■因任

毛主席說過,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人才、特別是優秀幹部對於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為過。此處需注意,“人員”並不等同於“人才”,所以,招聘選才是極其關鍵的一環。

因——是崗位產生的源頭,招聘並不是簡單的把崗位JD分發出去,而是應該深刻洞察實際用人需求,崗位需要的能力模型、理想的人才在哪裡……,這些都需要想清楚,並建立一套可持續的人才招聘機制和渠道;

任——是人與崗的匹配,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上,才能發揮最大化價值。

■原省

人才就位、職責明確之後,KPI應該登場了,考核標準的制定就成了考驗經營者水平的標尺。

但是,考核不僅僅是要簽署一紙目標責任書,而是需要深刻思考一系列問題:如“組織裡有多少種不同性質的崗位、每種崗位應該貢獻什麼價值、如何定性(定製考核項)、如何定量(設置標準)、誰來考核……”

■是非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為了避免用人風險、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就要定期對用人結果進行評估,即“考核的結果是良好,還是不佳呢?”

■賞罰

即“賞善罰惡”,為了不斷促進組織活力和激情,以產生更好的業績、追求卓越,就要建立激勵和懲罰機制,對優秀者及時激勵,不佳者處罰、培訓、轉崗、辭退等等措施也應跟上節奏。有推力有拉力,以保障組織進行合適的新陳代謝。

以上,僅是站在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對巍巍經典的某一方面的粗淺認知,難免有失當之處,歡迎留言探討、拍磚。

討論和碰撞,本身就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文:藍天也

轉載需私信聯繫,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