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感覺統合”究竟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懂了

“感覺統合”,寶爸寶媽們聽到這個詞一定耳熟,但感覺統合到底是幹什麼的?可能有一千個不一樣的答案。

比如:

感覺統合可以鍛鍊身體協調力

感覺統合可以緩解學習壓力

感覺統合可以讓人耳聰目明

感覺統合可以提高注意力

感覺統合可以開發大腦潛能

感覺統合可以將熊孩子變成乖寶寶

......

甚至

感覺統合可以打通任督二脈

感覺統合可以進入量子世界

孩子的“感覺統合”究竟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懂了

有沒有感到知識焦慮?這一屆父母太難了!

不要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兒童感統的那些事兒。

▶No.1 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指的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作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本體覺、前庭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取信息,傳輸給大腦後作出分析和處理。

孩子的“感覺統合”究竟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懂了

通俗點,感覺統合就如同人體的信息指揮中心,收集各種感覺器官的信息,分類整理後傳達給大腦,大腦就會運用這些信息指揮我們的身體,做出適當的動作反應;如果出現問題,大腦就會出現混亂,我們的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

▶No.2 感覺統合失調會發生什麼?

舉個例子來講:一個簡單喝果汁的過程

視覺讓果汁看起來可口,嗅覺告訴我們這是西瓜味的,前庭覺讓我們保持杯子的平衡,本體覺告訴我們該以什麼力度握住杯子,觸覺讓我們知道張嘴享用的時機。

孩子的“感覺統合”究竟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懂了

這些動作對於我們來說很簡單,甚至是潛意識的行為。

但是對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來說,卻是另一幅情景。

觸覺不好:不知道杯子接觸到嘴唇沒有,常常喝漏掉...

前庭覺不好:保持不了平衡,一杯果汁灑了半杯...

本體覺不好:力度把握不好,紙杯或塑料杯一不小心就捏癟了...

孩子的“感覺統合”究竟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懂了

喝果汁都這麼複雜,有沒有感覺整個夏天都不美了?

但其實感覺統合失調的影響無處不在。

▼視知覺失調

把6和9、b和d、q和p寫反

讀課文讀著讀著就跳了行、漏了段

書寫的時候常把字寫出格...

▼聽知覺失調

對巨大的聲音沒有反應

很小的聲音卻一點忍受不了

經常聽漏東西

記不住老師說的話等...

▼觸覺失調

不喜歡被人抱

社會交往能力比較低、性格孤僻

反應慢,動作不靈活...

▼本體覺失調

常常撞到東西

無法正確掌握方向

坐姿不夠端正,會東倒西歪

方向感特別差、閉上眼睛就容易摔倒

說話遲鈍、表達不清...

▼前庭覺失調

特別坐不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轉圈很不容易暈

分不清左右方向

鞋子容易穿反...

▶No.3 為什麼要重視感覺統合訓練

有父母會問:為什麼現在的小孩需要感統訓練,而自己小的時候卻很少有這種需求呢?

孩子的“感覺統合”究竟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懂了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爸爸媽媽們的童年:沒手機玩,沒太多的玩具,主要的遊戲爬樹下河,或者玩彈珠子、踢毽子、滾鐵環、跳皮筋、丟沙包、抓蛐蛐…比現在的小孩野的多,大自然就是遊樂園。這些看似簡單的遊戲,其實有效地鍛鍊了感覺統合的敏銳度。

再來看看現在的孩子:在父母的保護和寵愛中成長,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很少,沉重的學習壓力佔用了很多與夥伴遊戲的時間,感官接受的刺激遠低於父母的童年。

但學習的難度卻提高了,這就導致感覺統合能力與學習能力不匹配,如果不進行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很容易讓孩子學習提不上去,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No.4 感覺統合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

學習的過程需要多感官的參與,

感覺統合的能力直接影響學習的能力。

當感覺統合能力出現問題時:

看不全老師黑板上書寫的內容(視覺)

聽漏了講課內容(聽覺)

上課分心,玩鉛筆,玩橡皮擦(觸覺)

坐姿不端,寫字姿勢不正確(本體覺)

無法集中注意力(前庭覺)

...

原來學習不好,真的不全是孩子的錯!

當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只相當於“2G”,卻要完成“4G”的任務,肯定會卡!所以要提高學習能力,首先要提升感覺統合能力。

守護兒童健康,從心做起,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維兒康:www,http://wek100.com(公眾 號:維兒康)以保護兒童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專注於特殊兒童健康教育服務,攜手國內頂尖的兒童專家團隊,為特殊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最佳的“醫教智護”服務,以行為矯治為基礎,以行為分析干預為教育手段,以社交溝通,社會適應為訓練的重點,輔以多種訓練方法組成模塊式,多元化,分層次,分階段的綜合康復教育理念,盡全力為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讓特殊的孩子乘著愛心之舟到達健康的彼岸。

孩子的“感覺統合”究竟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