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祕訣是什麼?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如果說有什麼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幸福絕對是其中之一。


然而,芸芸眾生,茫茫萬劫,真正擁有幸福人生的,卻鳳毛麟角。


但有那麼一個人,他自認為是“一個沒有什麼特長的鄉下人,腦子也不聰明”,卻不僅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還收穫了非常幸福的人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稻盛和夫先生。


談到秘訣,他說:“一切都歸結於利他之心。”他認為:“人生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心靈塑造現實,心靈驅動現實。”


很多人都知道,稻盛和夫是一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27歲白手起家,先後創建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78歲臨危受命,出任破產重建的日航董事長,一年多時間,書寫了拯救日航的傳奇。


他更是哲學家,不僅著作等身,還創建了稻和塾,無私地傳授自己的稻盛經營哲學。其中,他在2004年出版的《活法》最為出名,在日本發行量超過130萬冊,還被翻譯成15種語言在世界出版。在中國,其發行量已超過400萬冊,非常暢銷。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是他的收官之作。在這本書中,他把自己半個世紀的經營經驗和其人生智慧,歸結為一個字“心”,他認為,感謝心、謙虛心、反省心、利他心、勇猛心等,便是開啟幸福人生的鑰匙,也是通向成功的秘訣。


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秘訣是什麼?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一、感恩之心。


1.無論好運厄運,都要保持感謝。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感恩心並非與生俱來。


當我們遭受挫折、深陷困境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抱怨道:“真不公平!為什麼我偏偏要遇到這樣的事?”這種情況下,讓我們去說感謝,的確很難。


然而,當我們一帆風順的時候,我們也未必會發自內心的感謝。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自己應得的,甚至會認為“還不夠,還要更多”。


所以,不管是遭遇好運還是厄運,讓我們發自內心地時時感謝,確實很難。正因如此,稻盛先生才會一再強調“

無論何時何事,都要表達感謝”。


因為在苦難降臨時,如果我們一味地悲嘆、怨恨,反而會招致更大的苦難。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作者在火車上看到一個女孩,泡著泡麵,安靜地看書,非常美好。結果,女孩接了一個電話,越說越激動,最後,她氣憤地說:“我辭職”。說完,她重重地把電話摔在桌上,手機卻撞上側壁彈到地上,她俯身撿起手機發現屏摔碎了,焦躁之下,撞翻了泡麵,油膩膩的湯潑了一身,狼狽極了。她急急地去擦,擦著擦著就趴在桌上哭起來。


作者說,人不能活成一團情緒。如果女孩在最初的時候,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穩穩自己的心神,後面那些不好的經歷,可能都不會發生。


2.如何在遭遇不幸時還繼續保持感謝之心呢?


稻盛先生有一個很深的說法,他說:“樂於感謝,能消‘惡業’”。


“惡業”是一個佛家用語,但如果遭遇不幸時,我們能夠想“這麼一點事就能消掉過去的業”,可能心境就會很不一樣,反而生髮僥倖、歡喜的心情。


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秘訣是什麼?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即便這是用理性讓自己高興起來,但效果不容小覷。因為只要能感到高興,自然就能夠心懷感謝。


3.如何讓自己時時心懷感謝之心呢?


稻盛和夫說:“‘謝謝’這個詞,意思是‘難得擁有的’,也就是‘難得發生的事情居然發生了’。而我們活在世上所經歷的事情,其實都是‘難得擁有的’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深刻領會了這個意思,感謝之心就會油然而生。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獨自生存在這個世間,我們穿衣、吃飯、出行,我們讀書工作,我們生兒育女,我們生老病死,都跟周遭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如今小學二年級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千人糕》,意思是我們平常吃的一塊糕餅,都蘊含著很多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包括種莊稼、收莊稼、麵粉加工、糕餅製作,包括這個過程中所有工具、機器的發明、生產,以及工具機器、糕餅等的運輸,還有這裡面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等等,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的確有很多人為其奉獻了各種心血和力量。所以稱其為“千人糕”。


是的,周圍的一切都在支撐和幫助我們,讓我們得以生存。能夠好好地活著,有什麼理由不去感謝呢?

正因為有這樣的認知和覺悟,稻盛和夫一生都在感謝,感謝松下先生的訂單,感謝對方嚴苛的要求讓他們日益精進業務最終進軍國外市場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稻盛和夫在該書最後,還特別真誠地感謝了他的三位老師、他的妻子以及其他人。他的感謝很具體,所以非常真實而有力量。我想,他無疑是無意中為我們示範了感謝之心。


正是因為稻盛和夫對任何遭遇時刻保持感謝之心,才培養了他的自省之心和謙虛之心,從而演化成更高階的利他之心。


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秘訣是什麼?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二、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認為:“如果動機是善意的,事情自然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動機是利己的,或者是邪惡的,那麼不管多麼努力,事情都無法順利推進。


因為動機就是推動事物前進的“地基”,堅實的地基上,才能建出宏偉的建築;不牢靠的地基,房屋很可能出問題。


所以,稻盛和夫無論是在開創事業時,還是面臨新的工作挑戰,他首先會思考:“這是不是對世人有利?是不是利他的行為?”


因此,在他78歲的高齡,被邀請出任破產重建的日航董事長時,有人勸他不要去,擔心他晚節不保,但是他毅然前往。在他看來,重整日航有三大重要意義。


一是重建日本經濟,二是守護留任員工的生活,三是保障國民出行的便利。


他在上任時還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以零薪水出任日航CEO,二是他將不帶團隊去日航,因為他公司內部沒有人懂航空運輸。


正是憑藉著這種強烈的利他之心,稻盛和夫在事業上一直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秘訣是什麼?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和夫在書中還舉例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勤王志士們秉持“為社會,為世人”的思想。


想想我們新中國的成立過程,道理同樣如此。


靠著“小米加步槍”,中國共產黨能夠趕跑帝國主義侵略者,打敗國民黨,靠的是什麼?靠的也是利他之心啊!因為中國共產黨是為了“人民能夠當家作主,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鬧革命。


如今,中國大力推行的“一帶一路”,不僅推行順利,並且反響巨大,究其原因,不也是因為利他之心嗎?


三、勇猛的事業心。


任何事業,都需要真刀真槍地幹,所以,僅僅有感謝之心、利他之心是不夠的,更需要強烈的進取心和勇猛的事業心。


稻盛和夫說:“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釐之差。關鍵在於,當遭遇前所未見、如同絕壁一般的巨大障礙時,在那一瞬間,能不能對自己說‘我一定能跨越’,並走出第一步;敢不敢想‘是我的話,一定能攀登’”。


首先要堅定地相信自己能行,光明的未來必定會來到。然後,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不氣餒,不放棄。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之力發自於心,心盛則事旺。”


一個始終保持很高心氣兒,並一直能保持心勁兒的人,最後一定能做成一番事業。


京瓷從IBM拿到用於大型通用計算機中樞部分的零件訂單時,他們的技術標準差著產品說明書標準一個數量級,他們的尺寸精度標準也差要求十倍以上,不僅沒有符合要求的生產設備,連測量成品性能的儀器都沒有。


但是,他們通過七個月艱苦卓絕的奮鬥,試製品被無數次打上“不合格”的標記後,終於拿到合格通知,然後滿負荷生產,在規定交期內交付了龐大的產品,自此京瓷一戰成名。


稻盛和夫說:“如果問我成功的秘訣,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永不放棄’”。


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秘訣是什麼?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他還有一句更絕的勵志語:“覺得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


不得不說,他的確是一個狠人。他以“滴水穿石”作比喻,對於巨大且堅硬的岩石來說,一滴水根本不算什麼,但只要水滴無休止,最終也能洞穿岩石。


一個人只要有如此堅強的意志持續努力,不管做什麼事業,都一定能“殺出一條血路”。


四、貫徹正道。


1.何為“正道”?


稻盛和夫的回答簡單而乾脆:“即正確的為人之道,如‘要正直’、‘不騙人’、‘要關愛他人’等,這些小時候父母和老師教給我們的、極其簡單的道德或倫理。


稻盛和夫從兒時的經歷講起,發現是父母賦予了他貫徹正道的“骨氣”。


今天我們各種強調育兒方法,其實,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一對三觀正確且沒什麼行為偏差的父母,養出的孩子,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所以,稻盛和夫踏入社會後,在工作中,即使遭到各種反對和排擠,甚至被嚴厲地打擊報復,他也決不退縮。


其中,有一個人的生平經歷賦予了他巨大的信心和勇氣,那就是西鄉隆盛。西鄉隆盛曾說:“行正道者必遇困厄,無論立何等艱難之地,無論事之成敗,身之生死,志不稍移也。”


西鄉自身,凡事都講究“通邏輯,合倫理”,從年輕時起就歷盡辛酸,他卻將艱難困苦作為食糧,面對任何事,“不動心”,可謂竭誠盡意、貫徹正道。


所以,稻盛和夫將“作為人,何為正確”作為經營判斷的基準,並決定把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無論面臨多麼困難的局面,都不允許自己採取妥協或迎合的態度,而是以正確的姿態、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


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秘訣是什麼?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2.“正道”的判斷基準是什麼?


稻盛和夫說得很明確:“這個判斷基準不是‘作為公司’是否正確,也不是‘作為我這個人’是否正確,而是‘作為人’是否正確。”


他將判斷基準的根本置於人們心中,他跟員工講:“如果我說了、做了‘作為人’不正確的事情,請大家不要客氣,直言相諫,糾正我。但是,當你們認為我的言行符合正確的為人之道時,就請大家一定跟隨我。”


他認為,要實現高目標,必須統一思想、團結一心。


他會跟員工講公司的使命、工作的意義、勞動的價值、他對事業以及人生意義的思考等,並要員工全部理解、接受。如果有員工不能理解,他會反覆耐心地勸說,若對方實在無法理解自己,他不會簡單地妥協,而是直接說“你辭職吧”。


是的,他有感謝心、利他心,但他更有將“正道”貫徹到底的堅定決心。


3.如何持之以恆地堅持“正道”?


我們知道,不以得失,而以“善惡”來判斷事物,“把善心作為判斷、決策的標尺”,並不容易。


但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方法。


他說:“某個問題發生後,尋找解決方法時,立即浮現在頭腦中的想法,幾乎都是基於自我、基於慾望或感情的。所以,不能把最初冒出來的念頭直接作為結論,而是‘要等一下呵’,暫且將最初的判斷放一放,用善惡的標尺好好地對照衡量,然後重新對問題進行思考,防止做出錯誤的決定。

他始終把這樣的規範深深紮根在心底,在平日裡嚴加註意,決不允許自己鬆懈、怠惰。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發自靈魂地判斷”,歸根結底,還是以“作為人何謂正確”為基準做出判斷。這才是符合正道的判斷。


正因為他的行動規範不是基於得失,而是基於作為人應走的正道。所以,做決策時,他不但考慮自己、公司是得是失,還習慣把相關合作方、利益方的立場和心情考慮進去,把道義上“是好還是壞”作為基準,再做判斷。


歸根結底,他所有的行為準則,還是基於之前所說的“利他心”。


擁有成功、幸福人生的秘訣是什麼?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我一口氣讀了三遍。一方面,這本書並不算長;另一方面,這本書刷新了我的認知。


原來,成功之門、幸福之道,居然全取決於你的“心”,準確來講,是“利他之心”。


那麼,只要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把握住自己的本心,減少“私心”,擴大“利他心”,很多問題和煩惱,自會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