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唱商與唱功的思考——聽陳敏中音版歌曲有感之十(上)

關於唱商與唱功的思考——聽陳敏中音版歌曲有感之十(上)

陳敏中音

“唱商”這個詞,並非傳統音樂學理論術語,據說是某網絡樂評人首創的新詞,顧名思義,這個概念轉自心理學中的智商和情商。一經出現,便在網絡樂評圈及歌迷中引起討論,並逐漸被接受。當然,也有一些人提出異議,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正規概念,如果唱商這個詞成立,以此類推,那繪畫就可以有畫商,跳舞可以有舞商,下棋可以有棋商,打球、踢球就該有球商……不一而足;我雖不是球迷,但聽說過“球商”這個詞,而且好像還得到了球迷們的認可。人類社會的語言文字中經常會誕生一些新詞彙,比如,心理學中先有智商一詞,後有情商一詞,後者現在不但被接受,而且使用越來越廣泛。實際上,一個新概念和用來描述它的新詞彙的出現,經常是因為語言表達上的客觀需要、是應運而生的,被廣泛使用後便成為人們熟知的詞語了。所以我認為,“唱商”這個詞的出現,在創新的意義上,豐富了經典音樂學理論。


關於唱商與唱功的思考——聽陳敏中音版歌曲有感之十(上)

《不了情》原唱顧媚


那麼何謂“唱商”呢?我的理解是:對歌曲的感悟、把握並進行個性化表達的能力。所謂唱商高,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先天條件和唱功水準的基礎上,懂得如何揚長避短、選擇最適合的歌,如同穿衣,要合體,更要穿出個性和品位;能夠在吃透歌曲的基礎上,知道如何充分運用唱功唱出歌曲的精髓和自己的味道,形成自己的歌唱風格、體系;總之,唱商是智商和情商在歌唱方面的表現(一般來說,唱商高的人智商、情商肯定高),是歌唱方面的天分和悟性,是對歌曲的審美品位,是歌唱者進行二度創作的能力,也是即興創造力(在細節上輕鬆、自由、隨性地唱,是個人藝術素養的體現),簡言之:“會唱”。

下面以陳敏中音版歌曲為例,具體分析一下唱商在一首歌中的體現。說起來,陳敏中音版歌曲都是經她嚴格選擇、精心設計並演繹,每一首都足以作為理解唱商的範例,但平臺規定一篇文章只允許插播一個視頻,那麼就選我非常推崇的《不了情》吧。這首歌是1961年香港邵氏公司同名電影的主題曲,陶秦作詞,王福齡作曲,原唱為香港著名幕後代唱歌手顧媚。《不了情》歌詞典雅,且多為排比句式;旋律優美、非常好聽,與陳敏中音的聲音特點特別吻合,她的中音比原唱的高音更加適合演唱這首情感豐富的歌曲,因為中低音特別容易凸顯出情緒的細節,聽起來更感人。而且,曲譜的跨度完全在她的音域之 內。


關於唱商與唱功的思考——聽陳敏中音版歌曲有感之十(上)


關於唱商與唱功的思考——聽陳敏中音版歌曲有感之十(上)


這首歌的全部23句歌詞中一共出現了18次“忘不了”,這3個字就是歌詞的主旨,緣雖盡、情難了,曾經的愛刻骨銘心,所以忘不了!曲譜凝重抒情,歌唱難度在於如何將那種割捨不斷的愛情表達到位。這首歌的基調應該是留戀、無奈、哀痛,核心在於“不捨”,邊憶舊邊抒情,情感尺度當在從哀傷至淚流之間,對此,陳敏中音把握得不溫不火、收放自如,著力於表現人物內心的真情難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