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

美方近日又宣佈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干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推行文化霸權的又一例證。美方一方面把文化輸出作為國家戰略,一方面在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打壓異己,甚至妄圖對他國進行價值觀改造,暴露出大搞文化霸權、嚴重威脅全球文化安全的真面目。

文明應該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文明因交流互鑑而豐富。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早已證明,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強人文交往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符合各國共同利益。但是,美國一些政客現在卻匪夷所思地把正常的文化交流當成“眼中釘”。他們是骨子裡浸透文化霸權思維的“妄想狂”,去年竟然公開狂言要搞“美中文明較量”,要制定基於“文明衝突”的對華關係框架。這種叫囂遭到國際輿論廣泛批評和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今年以來,美方變本加厲,一再升級對中國媒體的政治打壓,粗暴干擾、阻撓包括孔子學院在內的中美合作項目正常運作,監控、騷擾甚至任意扣押在美中國學生、學者,頻頻發起無理濫訴……這些嚴重干擾破壞中美正常交流與合作的行徑完全就是明火執仗地對抗主流民意,說明美國一些政客已經站到了中美兩國人民的對立面。

瘋狂遏制、強行滲透,這是美方慣用的組合拳,目的是用西方文化和價值觀來塑造和主導國際秩序。美國一些政客頑固抱持“美國例外論”,認為美國必須在全世界推行美國的價值觀和民主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美國政治學家漢斯·摩根索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意識形態和美國外交戰略的關係:國家追求權力的動機披著意識形態的外衣,意識形態是其外交政策的推動力併為外交政策提供“辯護和合理的說明”。

在文化霸權主義的驅動下,美方在世界範圍內大肆推銷自己的意識形態,渲染意識形態對立。“9·11”事件後,美方推行所謂“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把伊拉克當作“民主試驗田”,給伊拉克人民帶去無休無止的教派衝突、民族矛盾、恐怖暴力。美方出兵阿富汗、武裝干涉利比亞和敘利亞,口口聲聲幫助其建立所謂“民主國家”,結果是打開了一個又一個“潘多拉魔盒”,引發接連不斷的災難。美國輸出的所謂“民主”“自由”,成了“無序”“血腥”的代名詞。近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政客竟大言不慚地把自己包裝成“民主”“自由”的代言人,但世人看得清楚,他們到處挑動意識形態對立,推行文化霸權,是為其身後的利益集團服務。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干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美方很早就把教育文化交流作為“對外政策的第四維”,精心挑選其“文化代言人”,培植民間組織和基金會,企圖把“崇美”“媚美”“跪美”的種子撒向世界各地,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美方還長期利用其互聯網傳播優勢,控制全球信息流通,把互聯網作為推行文化霸權的渠道,這也不是什麼秘密。現在,美國一些政客意識到其所謂“改變中國”的險惡圖謀不可能得逞,於是惱羞成怒地跑到世界各地汙衊攻擊中國,挑起意識形態對抗,為把其他國家綁上“反華戰車”施盡脅迫手段,這更是世人皆知的事實。美國一些政客不要輕易忘記,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當年曾充分肯定“遏制思想將導致外交政策之挫折”的預言,還深刻分析了冷戰時期40多年遏制戰略所付出的代價——“受害的是美國人的良知”“美國人自我折磨考驗,經過一個世代的鬥爭,遍體鱗傷”。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文明多樣性本就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人類理當在交流互鑑中共同點燃智慧之燈。心胸有多寬,合作舞臺就有多廣;那些大搞文化霸權者終將淪為孤家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